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課
財報三表
財務管理的三大檢視指針與經營關鍵

本課重點

1.財報三表與職場、創業、投資關系密不可分

2.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為財務管理的決策

3.財務三表:代表三個不同目的與財務管理的生存關鍵

整個財務思維或是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實就是三張關鍵的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

分別呈現著企業或個人對“金錢”這個資源的管理狀況。

1.損益表:簡單來說,就是看到底有沒有賺錢。企業收進來的錢大于花出去的錢就是獲利,反之就是有損失。

2.資產負債表:就是看賺錢的效率跟效能高不高。什么叫效率?就是賺錢賺得快不快?效能,就是有沒有辦法用比較少的資源,賺得比別人多。

3.現金流量表:它等于揭示整個賺錢最后的結果。尤其是企業或個人要有足夠的錢或現金,才能夠維系生活和日常的運營,也就是我們常說“現金為王”的主要意義。

財報三表與職場、創業、投資關系密不可分

大概解釋完這三個主要報表跟目的之后就會發覺,不管是損益表的賺錢與否,資產負債表賺錢的效率跟效能,還有現金流量表是否有足夠的錢,這三表的金錢管理,和我們個人、創業家,或者你要去投資、評估你投資的對象,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接下來,就針對這三個報表的主要內容,向大家做更深入的介紹。

1.損益表

首先來看損益表,損益表主要分成三個主要結構:收入、費用和凈利(收入-成本)。

第一個是收入,就是你工作或做生意“收進來的錢”。

第二個是費用,也就是你“花出去的錢”,當然在財務會計上會有更專業的認定,在這里我們先簡單地把它這樣記住即可。

第三個就是收入扣掉費用之后的凈利,也就是收進來的錢減掉花出去的錢,剩下的部分就是凈利。

如果凈利是正的,就有獲益;如果凈利是負的,就是虧損,這也就是這張報表叫作“損益表”的原因。

從這三大結構可以知道,為什么常常講量入為出、開源節流?入就是收入,出就是費用,所以在一個公司里面,唯有量入為出,才可以真正讓凈利變正的,能夠賺錢。

此外,開源就是擴大收入,節流就是降低成本,所以依照日常生活習慣當中的量入為出或開源節流,其實基本上就已經涵蓋了損益表的三大關鍵,也就是收入、費用跟凈利了。

在整個損益表中只要關注收入、成本跟費用,自然而然就可以控制你最后想要達到的凈利結果。

2.資產負債表

再來看資產負債表,也有三大結構: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又叫凈資產,或凈值)。

資產是什么意思?資產就是要拿來產生賺錢效益的資源與工具。

比如現金是我們最常知道的資產,你有了錢,有了現金,才可以支付員工薪資、辦公室租金、水電燃氣費等營運支出。或者說存貨,例如原材料、半成品、商品等,這些都是將來可以賣了賺錢的。還有像固定資產、機器設備,用來幫我們生產商品達到賺錢目的的,也都是資產。

這個資產究竟是怎么來的呢?主要有兩個來源:

1.給的或賺的:叫“股東權益”;

2. 借的或欠的:叫“負債”。

先來看“股東權益”,為什么叫作“給的”或“賺的”呢?通常說做生意一定要先有“本錢”,這個本錢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就是“給”這個公司的,這些出錢的人就叫作股東,他們給錢的目的主要就是希望公司未來能夠分紅,賺的錢比他們給的錢多;另外,如果公司賺錢之后分完紅了,剩下來留在公司的,這個就叫作“賺”的!不管是“給的”或者是“賺的”,都是股東權益,都可以用來采購資產繼續創造更多的效益賺更多錢的資金來源。

至于負債,就是向別人“借的”或是對別人“欠的”。例如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貸款去買廠房或機器設備,這就是你向銀行“借的”。至于你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延遲付給供貨商的款項,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應付賬款,這就是你對別人“欠的”。

不管是借的或者是欠的,未來都是要還的。所以如果負債的目的是為了購置資產創造更多的效益,那么未來還了這筆負債之后,公司就賺得更多,會有更多的股東權益,那么這就是好的負債。反之,如果負債不能創造任何的額外價值,就是不好的負債。這在后面的課程中還有更多的介紹。

總之,資產是公司或者個人的有價物品,它本身就是用來創造價值的。而其來源可以是負債,也可以是股東權益,但是由于負債是要還的,所以認真說來公司或個人的價值,應該是把資產扣掉負債之后的股東權益才能真正地代表實質的價值。這也就是股東權益會被稱之為“凈資產”或者“凈值”的原因。

因此,衡量企業或者個人財富最重要的,并不是收入的多寡,而是股東權益,或者說凈資產或凈值的持續不斷累積,這才是主要追尋的目標。

3.現金流量表

說完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之后,再來看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也有三大模塊,主要是顯現現金變動的來源。我們回頭想一想,關于損益表跟資產負債表,就可以知道現金的變動體現在三個部分。

賺的:損益中獲利→企業或個人賺的錢,不管是經營買賣商品服務,抑或是投資,獲利之后你的獲利肯定是你的現金來源,這是第一個主要來源。

給的:個人/股東投資→比如你自己投資公司的錢、其他股東的投資,這基本上就是第二個主要的現金來源。

借的:向外借貸→跟銀行借的、跟金融機構借的,甚至是跟租賃公司借的,就是所謂的負債,這是第三個主要的現金來源。

不管是給的或者是借的,在財務會計上都叫作籌資。

所以從現金流量表來看,現金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主要關鍵,它主要來自三個地方:自己賺的、自己給的和別人借的。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為財務管理的決策

理解完三表的基本架構和定義之后,接著要來說說這三張報表是如何相輔相成,如何來協助看待財務管理的。

在財務管理里,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稱為財務管理的決策三表,我們叫三足鼎立的重要決策三表,在觀察或管理的時候缺一不可,如果少看了任何一張報表的相關信息,都有可能落入瞎子摸象以偏概全的決策失誤窘境。以下舉例說明:

假設有A跟B兩家公司,我們透過“逐步”檢視他們的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到現金流量表,看看對兩家公司的“觀感”會不會產生變化?(案例一)

1. 損益表觀點

如果單看這兩家公司的損益表,A公司和B公司收入都是 1億,成本 9000 萬元,凈利是 1000 萬元。這兩家公司乍看之下一樣好,如果要投資,似乎沒什么差異。

2. 資產負債表觀點

當進一步比對A和B兩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的時候,你會發現A公司有 1000 萬元的資本,而B公司只有 100 萬元的資本,而兩家公司都賺了 1000 萬元,這代表什么意思?

這代表A公司 1 元能賺 1 元,而B公司用 1 元可以賺 10 元。當然是B公司對資本的運用效能大大領先了A公司。所以不管你是股東或投資人,當然希望資金能夠做最大的運用。而這個資金運用的回報就叫作“資產報酬率”。

像上述A公司資產報酬率就是 100%,而B公司的資產報酬率就是 1000%,也就是A公司的 10 倍。資產報酬率,也就是資產的運用效能,當然是越高越好的。

3. 現金流量表觀點

讓我們再看看加入現金流量表觀點,會有什么不一樣的結果?如果今天A公司的 1 億元收入都是現金收到的,而B公司有 9000 萬元都是應收賬款,真正收到現金的只有 1000 萬元。兩相比較一下,會覺得哪一家公司比較好?

這時候A公司的優勢又顯現出來了,為什么?現金為王,當你擁有了現金之后,才可以繼續去支付你日常所有的費用;當有了現金之后,你才可以繼續買存貨、買原料、買商品、做生意。否則就算賺了錢,手中沒有現金,一樣沒有辦法繼續做生意、賺大錢,甚至不能維系企業的基本生存。

財務三表:代表三個不同目的與財務管理的生存關鍵

從以上的例子分析來看,你會發現一件事情,單單看一張報表,是沒有辦法一下子斷定哪家公司好、哪家公司不好?三張報表分別代表了三個不同的目的:

1.現金流量表:看夠不夠錢;

2.損益表:看賺不賺錢;

3.資產負債表:看值不值錢(賺錢的效能越高,公司越值錢)。

結合一下前面我們學到的財務管理就是資源管理的目的,可以對這個章節進行簡單又好記的復盤:

所以掌握了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跟現金流量表,就可以分別從損益表的賺不賺錢,資產負債表的值不值錢(你賺錢的效率跟效能),現金流量表的錢夠不夠,讓你好懂秒懂財務管理的實質內涵。

課后練習

找兩家產品/服務相似的上市公司,比較兩者的財報三表(例如臺積電、聯電)。利用本課的學習,說明哪家公司比較好?為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清市| 北碚区| 肇庆市| 五峰| 大渡口区| 衡南县| 金门县| 石景山区| 蓬溪县| 获嘉县| 上杭县| 聂荣县| 海口市| 扶余县| 万年县| 贵南县| 塔河县| 清流县| 庆阳市| 大连市| 武义县| 佛山市| 云安县| 开鲁县| 孟津县| 苍溪县| 新密市| 邛崃市| 德阳市| 吴堡县| 雅江县| 泗洪县| 高青县| 宁武县| 莫力| 麦盖提县| 瓮安县| 泌阳县| 贡山| 汝州市| 阿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