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二:再入甘肅

去年(2020年)7月,我用十一天時間游了一趟甘肅,從天水下隴南,再向西折到甘南,穿越了舟曲、瑪曲、碌曲、夏河。一路走過去,又經蘭州到了河西走廊,沿著祁連山北麓,過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瓜州,直到敦煌。在匆忙的旅程結束后,我把走馬觀花所見,寫成了四萬多字的旅行記錄,后來發表在我的自媒體“老俞閑話”上,本來是自娛自樂,沒想到得到了讀者比較熱烈的反響,同時也引起了甘肅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他們認為我為甘肅做了很好的形象宣傳工作,便與我取得了聯系,希望我有時間可以把甘肅那些我還沒有走到的地方走完,并繼續寫旅行記錄,這樣合起來就可以專門出一本關于甘肅的“老俞游記”,圖文并茂,供更多的人來到甘肅旅行參考。

我天性熱愛旅行,覺得不在天地之間行走,不足以成就自己更加完善的人生。人在天地間,俯仰之間,一生一世,轉瞬即逝。在有限的生命中,去體會和領悟無窮盡的世界,把自己融為世界的一部分,讓大山大水、亭臺樓閣因為我的走過而有所不同,而我也因為走過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而變得有所不同。正如此花彼花,見與不見,必然意義不一。人與自然、人與文化、人與人之間,最好的境界就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其實,即使沒有甘肅相關部門的邀請,我也會再次走進甘肅。我真心希望自己能夠重走河西走廊,再次面對那些沉淀了足夠的歷史和信念底蘊的塑像、壁畫、石窟和斷壁殘垣。那是用一生的時間都走不完的心靈之路,用全部的靈魂都不容易浸泡成熟的歷史陳釀。但在此之前,我確實愿意把上次沒有走到的地方先走一走,這樣才能對甘肅這個簡稱為“隴”的土地,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和體悟。

說到隴,我的內心就會泛起一種異樣的情感。這一情感主要來自在大學時聽了無數遍的張明敏的歌曲《壟上行》:“我從壟上走過,壟上一片秋色;枝頭樹葉金黃,風來聲瑟瑟,仿佛為季節謳歌……”其實我知道此壟非彼隴。壟,是指農民把土地一條條隆起來,可以在上面種莊稼,通過輪種讓土地肥沃起來。我小時候就干過這樣的農活。而隴,指的是甘肅的廣大地區,有隴南、隴東、隴中、隴西等。但每次聽《壟上行》這首歌,我都會不自覺地想象自己行走在黃土高原的秋天里,而周圍已經成熟的莊稼跳著金黃色的舞蹈,在風中沙沙作響。

002

去年我去過隴南,只不過是匆匆而行,對于隴這片土地上的歷史還了解得不夠深入。但我知道,秦國的真正發源地和繁衍之地,就是在隴南這個地方。隴的名稱,來自一座山,叫隴山。它有一個大家更加熟悉的名字,叫六盤山。甘肅的地圖整體上很像是一個如意,在如意的一頭突出來的那一塊,是今天慶陽市和平涼市的所在地。六盤山就在今天平涼市西邊和寧夏固原境內。六盤山是南北走向,縱深一千多公里,北部更多叫六盤山,中南部更多叫隴山。固原在北部,所以固原機場也叫六盤山機場。山脈下行直到寶雞和天水,幾乎和秦嶺山脈相接,所以天水南邊那塊地還叫隴南。諸葛亮六出祁山,到達的就是隴南地區。

憑著有限的歷史知識,我知道這片土地在中華文明的演進和發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除了我上面提到的,秦朝起源和發展于這片土地,據說黃帝帶領自己的部族,也是在這塊土地上發展起來的。今天的道教圣地崆峒山,依然流傳著黃帝到山上問道廣成子的故事。比秦朝要早很多的周朝,就是孔子心心念念想復舊回去的那個美好的周朝,也是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今天在慶陽還有周祖陵,被認為是周人最早的祖先不窋的陵寢之地。正是不窋,在慶陽這塊隴東土地上,帶領周人勤懇勞作,發展農業,使得周地人口繁衍,并逐漸向東南方向(今西安)發展,最后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時候,進軍中原,和商朝決一死戰,最后推翻了商朝,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延續了約八百年的周朝。除了黃帝、周、秦,還有很多的力量在這塊土地上崛起過,比如曾經作為一個獨立王國的西夏,其主要活動區域,東邊就是在今天的銀川到慶陽一帶,西邊差不多一直到了敦煌。北宋的時候,范仲淹抵抗西夏的進攻,就是在慶陽。

當然,這片土地產生的最偉大的成就,就是這里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根據地。陜甘寧革命根據地,囊括了陜北、甘肅隴上、寧夏南部這一大片地區。這里,人民樸實勤勞,土地豐茂,易守難攻。中國共產黨依托這一根據地,不斷發展實力,堅持抗日,自力更生,終成氣候。在抗日戰爭后,又經過解放戰爭,奪取了全國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要是神秘一點說,這塊土地蘊涵了王者之氣。不知道當初紅軍長征北上,是不是有意無意想到了這一點。這可是中國最偉大的朝代黃帝朝、周朝、秦朝,甚至是漢朝和唐朝的發源地啊。漢唐定都在長安,進可攻,退可守,終成大器。而項羽稱霸之后,非要回到彭城,本想衣錦還鄉,結果自刎烏江。北宋定都汴梁,不僅無險可守,而且黃河一決堤,還形成自然災害,偏安一隅,終究沒有逃脫被金國“連鍋端”的命運。南宋定都臨安,不是戰略要地,而是溫柔之鄉,也就只能偏安江南了,后續依然逃不掉被元朝所滅的結局。

看來定都在什么地方真的很重要。周、漢、唐定都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都算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并且時間跨度比較長的朝代。西安和北京,在古代都算是比較靠近邊疆的城市。周朝和秦朝,從西安再往西北走一點,就是戎狄占領的區域。漢朝和唐朝雖然比較強盛,但之所以要不斷拓展西域,是為了讓首都更加安全一點,否則敵人一旦突破河西走廊,翻過祁連山,就能直達長安了。北京也是一出居庸關、古北口或者山海關,就都是草原民族占據的地盤。草原民族來如風去如電,只要突破關口,瞬間就能兵臨城下。但也正是因為臥榻之側總是有他人酣睡,帝國才能時時處于警覺之中,厲兵秣馬,保持比較持久的戰斗力和拓展力。漢唐的地盤不斷擴張,明朝盡管沒有擴展,但基本上把除了西域的失地都收回來了。清朝則是把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進行了完美的結合,二元統治,進一步擴大了疆域。我想,如果當初趙匡胤勇敢一點,把國都定在長安,會不會就沒有西夏什么事了,燕云十六州反而能夠收回來,歷史也可以被改寫了?

當決定要到這片土地上去走一趟時,我自己的內心就開始激動起來。這趟行程,我本來決定于2021年6月成行,但因被各種事務纏身,推遲到了7月初,又推遲到7月下旬。從7月初開始,北京一直陣雨不斷,整個北方天氣開始變得溫濕異常。我查詢了一下甘肅東部地區的天氣,整體還算正常,陽光或者多云,應該是可以出行并基本保證安全的。最后我確定了7月22日出發。行程的安排是從慶陽到平涼,再到定西,然后從定西到臨夏回族自治州。行走的主題是:紅軍戰斗過的地方,周祖陵文化,崆峒山道教文化,渭河和涇河源頭考察,臨夏中華文化源頭和回族文化,最終收尾在炳靈寺石窟,和此前考察的河西走廊接上淵源。由于事務繁多,我前后只安排了五天的時間來完成這次考察,所以依然是走馬觀花式的旅程。但歲月苦短,走過了,總比在心中日日期盼要好。走過了,如果從此日日在心中,那便是另外一種境界了。

事實證明,變化總比計劃快。在真正開始旅程后,剛走到崆峒山,北京的工作就出現了一些緊急情況,我只能中斷旅程,經蘭州返回北京。上面提到的渭河源頭、臨夏中華文化源頭、炳靈寺石窟等,只能等待下次的緣分了。

sign

2021年9月21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惠州市| 萨迦县| 资阳市| 卢氏县| 汽车| 北碚区| 德清县| 监利县| 饶河县| 剑川县| 石狮市| 会理县| 房产| 孟州市| 格尔木市| 隆回县| 仪征市| 龙海市| 东方市| 庆城县| 密山市| 响水县| 桑植县| 于都县| 封开县| 营山县| 荣昌县| 安龙县| 南木林县| 科技| 和静县| 拉萨市| 贵溪市| 泾阳县| 临湘市| 永吉县| 凤庆县| 海阳市| 伊宁县|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