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南方人物周刊》采訪
- 做個導演,好好生活
- 陽光男孩曹阿瞞
- 3938字
- 2023-07-27 19:09:51
陳曦走后,周旭繼續(xù)在辦公室處理著公司事務。
‘那些年’的東南亞發(fā)行權和音像制品版權,已經(jīng)被安樂影業(yè)的蔣志強以700萬美元的價格買斷,這個價格說不上誰占便宜,只是雙方的一次嘗試性合作。
至于公司的運營情況,基本上都是陳曦在管,每周五下班前會以周報的形式發(fā)到周旭的郵箱。
公司初始資金5000萬,‘那些年’項目支出1700萬,1200萬的制作費用加上500萬的宣傳費。
電影拍攝之初,周旭做的預算表是1000萬,后面由于精益求精超支200萬。
剩下的就是公司運營成本,包括辦公場地租金,人員工資,器材采購,員工宿舍租賃等。
公司成立近6個月,運營成本支出約600萬,其中電影相關器材采買占大頭。
也就說公司賬上可用資金是2700萬人民幣,外上新入賬的700萬美元,總計8300萬人民幣。
現(xiàn)金流還算充裕,接下來公司的發(fā)展方向就是藝人經(jīng)紀團隊的搭建,以及籌備明年項目。
在商務車輛采購申請單上簽字后,周旭抬頭扭了扭脖子。
工作中的時間流逝總是悄無聲息,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快到下班時間,拿起電話給劉茜茜打了過去,約著晚上出去吃個大餐,犒勞下自己。
劉茜茜欣然同意,還在電話提到有兩位好朋友,想和自己見一面。
明白這是來自閨蜜的考察,周旭當然不會有意見。
說是大餐,其實作為明星可選擇的地方并不多。
加上劉茜茜突發(fā)奇想,想嘗嘗男友的家鄉(xiāng)菜,周旭給經(jīng)常光顧的酒樓—徽州宴打去訂餐電話。
約定好地方后,確定劉茜茜那邊不需要自己去接,周旭先是回到四合院收拾了一番。
衣帽間里,周旭看著鏡中的自己,暗自滿意。
上身黑色皮夾克內搭黑色線衫,五官俊挺中帶著一絲柔和,微卷的頭發(fā)往后梳,只留右前額上少許劉海,整個人氣質內斂穩(wěn)重。
值得一提的是,周旭在劉茜茜的強烈要求下留了長發(fā),并且特地找了托尼老師做了造型,這么一番折騰下來,周旭的顏值確實提升不少,就是打理起來比較麻煩。
在改變的不僅僅是周旭。
兩人戀愛后,劉茜茜的穿衣打扮明顯時尚不少,出現(xiàn)在周旭面前時也總化著淡妝,對于身材的管理也隨之提升了幾個檔次,女為悅己者容,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
沒有多做耽擱,直接駕車前往徽州宴酒家,周旭私下里沒少被身邊的朋友吐槽喜歡遲到,每次聚會往往都是最后一個到場。
倒不是周旭喜歡裝,只是他習慣規(guī)劃自己的時間,每次都是掐著點出門。
可是計劃哪有次次都完美,總會有那么幾個突發(fā)狀況,也就導致了周旭經(jīng)常性遲到。
被人多次吐槽后,周旭也有意識的在改變,這次更是早早的出發(fā)。
雖然相信閨蜜的評價不會影響兩人之間的感情,但是盡量的表現(xiàn)好點,總是沒錯的。
徽州宴的老板和周旭很早就相識,特意安排了一間很私密的包廂,菜品也是大堂經(jīng)理提前安排好的,周旭之前在電話里就詢問過劉茜茜,她的閨蜜有沒有什么忌口。
晚上7點一刻,劉茜茜率先推門而入,墨鏡掩面,咖啡色休閑西服搭配黑色闊腿褲,一身oversize風格的茜茜,又撒又有型。
身后跟著兩名女子都帶著口罩,周旭也看不出來是誰,只是隱隱猜測,個子稍矮的那位,應該是劉茜茜經(jīng)常提及的舒唱。
周旭起身后,劉茜茜拉著今晚格外帥氣的男友,開心的給雙方做著介紹。
猜的沒錯,稍矮那位確實就是舒唱,兩人在金粉世家劇組認識,關系一直很親密。
反倒是另一位挺讓周旭意外,張梁穎,05年超級女聲出道,目前人氣正旺。
四人坐下后,周旭率先開口,活躍著氣氛:“一直聽茜茜提及兩位,今天才有機會認識,果然美女只會和美女做朋友。”
對于周旭的夸獎,一旁的張梁穎明顯更為受用,笑嘻嘻的對著劉茜茜說道:“茜茜……你男朋友很會說話哎。”
明明對于男朋友的高情商發(fā)言十分滿意,劉茜茜卻偏要假裝嫌棄的說道:“你可不要被表象所欺騙,他可是經(jīng)常把我氣的火冒三丈。”
“是這樣嘛,看來周導的演技確實很好。”張梁穎順著劉茜茜的話說道。
周旭也十分配合的露出委屈的神情,引得三位女士掩口偷笑。
氣氛活躍后,大家明顯放松不少,相較于張梁穎的開朗,坐在劉茜茜右手邊的舒唱明顯比較慢熱,只是安靜的聽著幾人談話,偶爾碰到感興趣的話題才會插上一嘴。
四個人中,舒唱雖然年紀最小,確是出道最早的一位。
童星出道的她,在娛樂圈的發(fā)展一直很不錯,可能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被家里當做賺錢工具的舒唱,經(jīng)常會有些騷操作,比如大學報考BJ外國語學院的行為,明顯是想給自己留條后路,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
一頓飯在融洽的氣氛中結束,唯一不美的就是徽州菜重色重味,明顯不符合明星的飲食習慣,三位女士都是淺嘗即止。
離開前,張梁穎還向周旭發(fā)出了邀歌,對于這么簡單請求,周旭自是一口應承下來。
兩個星期后,張梁穎拿到了歌曲‘我的夢’的中英文版本。
速度之快,完成度之高,讓她驚嘆不已。
…………………………
昨晚聚餐結束后,劉茜茜并沒有和周旭一起回四合院。
第二天,周旭早早的就從床上醒來,孤枕難眠哈!
晨跑結束后,周旭徑直走進書房,拿起之前未讀完的書籍,開始在知識的海洋中肆意游蕩。
認真說起來,周旭的生活習慣算是比較宅的,沒事的時候,總喜歡窩在家里看書、看電影。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中午時分,周旭接到了陳曦的電話,訪談時間定在今天下午,地點就在周旭辦公室。
關于今天的采訪,昨晚陳曦就和周旭電話溝通過,最終選定了《南方人物周刊》。
對于今天的采訪記者易麗競,周旭也是比較期待,前世周旭可是多次刷到關于她的短視頻,節(jié)目中她總是能把嘉賓懟到啞口無言。
午飯過后,一身休閑裝的周旭,帶著墨鏡緩步走進公司。
等到下午兩點半,《南方人物周刊》一行人準時到達,周旭和陳曦站在公司門口迎接。
帶著眉筆眼鏡的易麗競走在最前面,一副雷厲風行的姿態(tài),看到周旭兩人后,也是主動上前握手,行事十分大氣。
把人迎進辦公室,周旭伸手示意易麗競坐下聊。
“不知道易主編平時喜不喜歡飲茶。”
“還行,加班時經(jīng)常喝濃茶。”
對于她的直接,周旭也不覺意外:“還行,就挺好!我也只是喜歡喝茶,對于茶道文化并沒有多少了解。”
“是嘛……那今天就好好品嘗下周導的手藝。你平時是喜歡別人稱呼你為周導,還是周總?”
“易主編……我們這就開始了嘛?稱呼隨意就好,我都沒關系。”
“也沒有,只是對于周導十分好奇,總想多了解一些。你似乎不是很喜歡曝光自己,上半年‘調音師’獲得戛納短片金棕櫚后,也沒見多少報道。”
把茶杯推給易麗竟,周旭開口說道:“倒也不是反感采訪,只是不知道除了電影以外,應該說些什么。當時獲獎回國后,學校也安排了很多采訪,可是后面見報的寥寥無幾,后續(xù)也就沒再繼續(xù)關注,加上當時正處于電影籌備期,本就分身乏術。”
“明白了,這是我們今天的采訪大綱,你先看一下有沒有什么顧忌的。”
易麗競遞過一張A4紙。
周旭簡單的看了下,沒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點頭示意易麗競,訪談可以開始了。
先是把錄影筆放在茶幾上,然后才緩緩開口問道:“首先恭喜周導的第一部電影票房大賣,現(xiàn)在快9000萬票房了吧,有什么想對影迷朋友說的嗎?”
“嗯……截止今天凌晨,總票房8400萬,很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后面我們會更加努力的拍出優(yōu)秀的電影回饋觀眾。”
中規(guī)中矩的回答,顯然沒有讓坐在對面的易麗競滿意,于是接著問道:
“我注意到現(xiàn)在很多媒體和影評人,都在拿你和第六代導演相比,對此你有什么想說的嘛。”
“其實沒有什么可比性,國內所謂的第六代導演,大體上都受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和法國新浪潮運動的影響。他們棄用了固定的電影語言和拍攝手法,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去挖掘現(xiàn)實中的苦難和人性。單從電影的角度來說,我倒是認為這樣挺好,極大的豐富了電影的多樣化,也給了觀眾更多選擇。”
“那你呢,周導后面也會去嘗試文藝片嘛?”
“我不是很喜歡把電影單純的分為商業(yè)片和文藝片,任何一部電影它都是同時具備商業(yè)和藝術兩種特性。那些所謂的文藝片,也會到各大電影節(jié)賣片,本質上也還是商品。影迷朋友之所以感受到電影的兩種形態(tài),只是因為每個導演的出發(fā)點不同,造成了迎合市場與作者個性的對立。”
端起茶杯,淺淺嘬了一口,周旭繼續(xù)說道:
“至于我以后會不會拍作者電影,我想應該會有的,總是要有不同的嘗試嘛。”
“能感覺到周導對于電影的研究很透徹,你對于前段時間,一些行業(yè)前輩指責‘那些年’內容俗套,刻意煽情的言論,有什么回應嗎?”
心想終于說到正戲了,周旭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委婉的說了這樣一段話:
“姑且算他們是前輩吧,其實我也不是很能理解。不過我曾經(jīng)聽說過,有這么一個人,年輕時志大才疏,靠著苦熬資歷終于小有成就,成為很多人尊敬的前輩。可惜好景不長,后浪迅速崛起,幾部電影迅速功成名就。后浪的才華橫溢,讓前輩嫉妒不已。于是開始找借口,指責年輕人不經(jīng)世事,需要好好打磨打磨。打著為你好的名頭,開始對你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一大段話說完后,周旭也是口干舌燥,招呼著易麗競一起品茶。
此時的易麗竟,心中也是感慨萬千,初見時,只感覺這位年輕導演溫潤和善,說話有條不紊,有理有據(jù)。
可是一旦涉及到關鍵問題,立馬開始鋒芒畢露,寸步不讓。
“看來我對周導的了解還不夠深,你有沒有考慮過剛才的那番話,發(fā)出去后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沒想過,也不認為他們能對我的電影事業(yè),造成多大的影響。”
易麗競還是繼續(xù)提醒道:“電影協(xié)會關乎國內三大電影節(jié)獎項評選,而你故事中的那個就是電影協(xié)會的人,混了這么多年,總歸有些朋友什么的,撕破臉皮后對你后續(xù)發(fā)展沒有好處。”
這一番話說的言真意切,倒是讓周旭沒有想到,按理來說易麗競作為記者,采訪的內容當然是越勁爆越好,她卻反而轉過頭來勸周旭注意影響。
電影圈所謂的前輩對周旭肆意抹黑,初次見面的記者反而為周旭處處著想,這種鮮明的對比,也讓周旭對這名利圈更加看不懂……
“十分感謝易主編的提醒,國內拿不到獎,就去國外拿,人生本就該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些許枯枝殘葉,掃到一旁即可,不會影響我的前路。”
看著眼前意氣風發(fā)的年輕人,細品言語間的不墜青云之志,易麗竟第一次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原來有這么大。
不再多說什么,只是鄭重的保證,今天的采訪內容,會一字不落的刊登出來。
臨走時還向周旭要了一張照片,作為雜志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