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害怕碰到人,劉季一行十八人白日躲藏,只在夜晚隱秘而行。
雖然距離不遠,但是眾人還是耗費了三天的時間才最終來到了芒碭山腳下。
看著不遠處的山澤林木,劉季心中無限感慨。
早些年,他曾經跟隨張耳、王陵等人多次路過此地。
如今,他自己也和張耳、王陵一樣,成了大秦的逃人。
他在心中默默嘆息:“芒碭啊芒碭,以后你就是我的落腳之地了。”
命運,當真是玄妙。
劉季開始默默盤算以后的發展方向。
十八個人,一個不多,一個不少,以后這就是自己的創業班底了。
不過,這三天當中,劉季越來越感受到隊伍不好帶。
人心有點散。
過去,他是帝國的秦吏,可以輕輕松松的統御幾百人行幾千里路。
沒有人敢說一句怨言,因為他身后有著威嚴的秦法。
如今,他是大秦的叛徒,帶著十幾個人走上幾十里路,都要各種擔驚受怕,步步驚心。
除了擔心被官府抓到之外,劉季還要擔心身邊僅剩的十幾個人逃走或者跑去官府告密。
人心總是善變的。
隊伍里有人想要跑路,這種跡象已經很明顯了。
因為連日的辛苦趕來和對于未來的迷惘,劉季已經能夠很清楚的感受到隊伍當中的絕望氣息。
如果他再不做點什么的話,只怕“豐西大澤刑徒夜奔”的戲碼將會再次上演。
該怎么辦呢?
劉季的腦海中忽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巧妙的主意。
他悄悄將盧綰和樊噲二人叫到一邊,吩咐他們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二人聞言,眼睛一亮,點頭而去。
。。。。。。
第二天,劉季導演的好戲出場了。
第一場。
劇名:《盤旋的神龍》。
主演:樊噲。
劇情:樊噲帶著七八個人在芒碭山中探路,行不多時,樊噲裝作口渴的樣子,捧起隨時攜帶的水壺哐哐一頓猛喝。
隨后,樊噲將水壺遞給身邊之人,嘆息一聲:“喝水真他娘的不過癮,要是有酒喝就好了。”
眾人紛紛附和:
“就是,俺已經有兩個多月沒喝過酒了。”
“你這一說,俺也想喝酒了。”
“別想了,如今上了山,再想喝酒就難了。”
“突然就想念起沛縣的酒館。”
“俺也一樣。”
樊噲接茬道:“跟著劉季混,害怕沒酒喝嗎?往日里,我們常去武負和王媼家的酒館,你們知道吧,就是縣城最大的那家。在那里,我們都是把酒當水喝的,每個月要喝二三十次,每次就要喝他個十七八壇酒。”
眾人驚呼道:“那得多少錢?”
樊噲滿不在意,繼續道:“不要錢。你們可知道為什么不要錢嗎?”
眾人全都望向樊噲,目光中滿是好奇之色。
“因為劉季不是人。”
樊噲神神秘秘的說道:“記得有一次,劉季喝多了,在酒館里睡著了。武負和王媼遠遠的看見,有一條龍盤旋在劉季身上,把兩個人嚇得夠嗆。從此之后,我們再去那里喝酒,武負和王媼就再也不肯收錢了。”
眾人將信將疑,議論紛紛。
“竟有此事?”
“世上難道真的有龍嗎?”
“難道亭長難道真的不是人,是一條龍變得??”
“我等為何從來沒聽人說過?”
“我好像曾經聽到過。”
幾個人一路行,一路聊天。
樊噲又添油加醋,講了許多往日里跟隨劉季外出,遇到的神奇之事,聽的眾人一愣一愣的。
眼看著眾人都被自己編造的故事唬住了,樊噲心中不禁暗自發笑。
“大哥往日總嘲笑我傻,現在看來,這些人比我樊噲還傻啊!”
于此同時,第二場好戲正在上演中。
。。。。。。
第二場。
劇名:《龍之子》。
主演:盧綰。
樊噲帶人在前方探路的時候,盧綰等人在營地處等候。
幾個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
忽然有人問道:“盧綰,聽說你和劉季是鄰居?”
盧綰點了點頭,道:“何止是鄰居,我二人還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呢。”
“竟能如此巧合?”眾人一聽紛紛來了興趣,圍繞在盧綰周圍。
“就這么巧。”盧綰繼續說道:“不過,我和劉季雖然同日出生,但命格卻是天差地別。”
盧綰壓低了聲音,神神秘秘的說道:“我跟你們講,劉季可不是普通人。據說,劉季他媽有一次外出,曾經被一條龍撲倒,然后就懷上了劉季。”
“劉季出生之日,房間內火光沖天,大家以為著火了,紛紛跑過來救火,卻看到根本就沒有失火,原是一條燃燒的神龍在房間內盤旋。不久,劉季出生了,那條神龍也就消失了。”
眾人被忽悠的一愣一愣。
“我早就知道亭長不是凡人。”
“那龍是什么樣子,長得兇嗎?”
“龍會吃人嗎?”
“總聽人說起天上有龍,沒想咱們沛縣中也曾出現過神龍。”
“乖乖,劉季居然是龍之子。”
。。。。。。
不多時,負責探路的樊噲等人率先返回營地。
又等了一會兒,劉季也回來了。
他剛帶人下山去“采購”去了,身后幾人背著圓滾滾的麻袋,看來此行收獲頗豐。
劉季從麻袋中取出食物和酒水分給眾人。
眾人圍坐,一邊吃,一邊悄咪咪的打量劉季。
與往日不同,如今眾人再看向劉季的時候,眼里都是滿滿的敬畏。
看著眾人的神色,劉季知道他安排的好戲已經演過了,而且效果非常好。
距離他的造神計劃還差最后一場壓軸大戲。
這場戲,他將親自上場。
劉季指了指身后,道“兄弟們,這些糧食,夠我們吃一陣了。眼下當務之急,是找個落腳的地方。”
他轉向樊噲,問道:“你們路探的怎么樣了?”
樊噲一拍胸脯,道:“大哥,我辦事你放心。我們在東山發現了一個大山洞,足有十幾丈寬廣,足夠我們這些人居住。”
“很好!”劉季稱贊道。
他當然不是再夸樊噲找到的山洞——因為這個山洞就是劉季告訴他的,而是再夸樊噲前期的鋪墊戲演的不錯。
劉季大手一揮,“樊噲,頭前帶路,我們現在出發,前去山洞處!”
十八個人三五成群,分成幾個梯隊。
樊噲在前,劉季在中,盧綰在后。
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