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二皇子,請您趕緊回去吧
- 女帝:求求陛下了,做個昏君吧
- 放課后茶會
- 2283字
- 2023-08-02 18:00:00
在女帝的特許下,拓跋盛能夠在大周多待半月。
陳凡之前一個月的時間,已經將軍需一事安排的差不多了,如今只需要按部就班的進行就行。
反正,與西卑國的戰爭,估計還要持續非常久的時間。
在這些日子里,可以慢慢去積攢昏庸值。
而在陳凡看來,女帝安排自己來做接伴使,其實也是因為自己安西軍軍需大臣的身份。
女帝應該是希望自己能從拓跋盛口中,了解到一些西卑國的情報。
事實上陳凡也確實了解到了很重要的情報,但他不打算告訴女帝。
系統說不能敷衍或者拒絕女帝的命令,但沒說什么情報都要向其匯報。
等到拓跋盛離開,陳凡完成軍需大臣的任務,朝堂就又會回歸到以往的日子。
以曹白為首的專權派和以趙文厚為首的反對派斗得不可開交,然后女帝被各種牽著鼻子走。而陳凡就在其中,坐收漁翁之利。
三月十八日,天氣終于開始暖和起來。
已經在京城待了大半個月的拓跋盛,終于打算啟程回到西卑國。
陳凡作為接伴使,被女帝下令,送拓跋盛到涼州。
盡管陳凡有一萬個不愿意,但他也沒辦法,只能遵命。
從京城到涼州大約需要七八日左右。
雖然路途遠了點,但因為到涼州有直通的官道,所以這一路還不算太顛簸。
拓跋盛是坐不慣馬車的人,所以他們一路上都是騎馬。
路途中,陳凡與拓跋盛又聊了很多東西。
沿途遇到的很多事物也是陳凡在講解。
對此,拓跋盛覺得很神奇。
“陳使,我記得之前聽你說過,你除了家鄉和京城,就基本上沒去過其他地方了,可是這一路來,你好像對見到的所有東西都很了解,真是奇人啊。”
“殿下,大周有一句古話,讀萬卷書,有如行萬里路,我的這些見識,都是在書里看到的。”
“讀萬卷書,有如行萬里路,我讀了這么多大周典籍,還沒看到過這句話呢,不錯,之后我會將它收到《訓民摘文》里。”
“殿下,經常聽您提起這《訓民摘文》,究竟是什么東西?”
“是我編的一套啟蒙讀物,發給西卑國的牧民們,教大家學漢字。”
“那不知西卑的百姓現在能識多少了?”
“大家都挺喜歡這《訓民摘文》的,雖不及你大周百姓識字那么多,但很多人讀一些簡單的文章已經沒什么問題。”
“您的父皇允許您這樣做?”
“以前是不行的,可是他身體抱恙,臥病在床后就管不了我了,我的兄長同樣管不了,因為,在我西卑國內,是有人支持我這么做的。”
果然,事情確實如陳凡想的那樣。
在西卑國內部,確實有著一股不小的漢化派。
幸好現在拓跋盛必須去西域戍邊了。
就這樣,陳凡與拓跋盛一行人,走了整整七日,已經到達涼州境內。
陳凡發現這里相比中原腹地要貧瘠許多,耕地也要少許多。
而且常年處在與西卑國作戰的一線。
官道上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士卒。
陳凡的任務是陪同拓跋盛到邊境,只要拓跋盛穿過前線,回到西卑境內,他的任務就完成了。
不過今天天色已經晚了,拓跋盛也感到比較累。
所以眾人決定,找一家客棧休息,明天再回去。
可是,就在大家慢慢走著,想要尋找旅店時,官道上的一行士兵引起了陳凡注意。
從裝扮上能看出,這是一群安西軍的士兵。
但在這幾位士兵中間的那匹馬上,卻是一位西卑打扮的人。
難道是俘虜?
不對,騎著馬兒,衣著整潔,并沒有綁起來。
拓跋盛也看到這一行士卒,同樣覺得很奇怪。
等到士卒走近,已經到了能夠看清臉龐的距離。
突然,那個西卑打扮的人轉身下馬,朝拓跋盛奔來,一邊跑著,一邊嘴里喊著什么東西。
等到跑近了,拓跋盛和陳凡才聽清這人喊的話。
“二皇子,二皇子,終于見到您了。”
“宇文詢?!你怎么到這里來了?”
“二皇子,請您趕緊回國內去吧。”
宇文詢上氣不接下氣,但語氣十分激動。
“大皇子他……他死了。”
……
……
“你說什么?國內政變了?”
在涼州官道邊的一家客棧內,拓跋盛一行人正在詢問前來的宇文詢。
宇文詢大口大口得喝著茶,之后回道:
“是的,二皇子。”
“什么時候的事?”
“昨天晚上。”
“是誰做的,是哪個將軍?還是哪個小王?”
“二皇子,不是誰做的,是牧民們自發的,后來軍隊也參與了進來。”
“可是,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
拓跋盛很奇怪,自己離開西卑一個月,為何會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宇文詢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從懷中掏出了一個冊子。
陳凡定睛一看,冊子上寫了四個字——訓民摘文。
這就是《訓民摘文》?
倒是和大周小孩兒讀的啟蒙讀物有幾分相似。
拓跋盛接過小冊子,發現這個冊子比他自己編的那本要薄很多。
他翻開冊子第一頁,發現這個《訓民摘文》里沒有多余的字,只有一首詩。
那就是陳凡的《賣炭翁》。
“這是,陳使你的《賣炭翁》?”
陳凡拿過冊子,確實,這份訓民摘文只有自己的這一首《賣炭翁》。
可是,自己的這樣一首詩是如何引起西卑國政變的?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陳凡默默念著自己寫的詩句。
突然,他豁然開朗,意識到了這首《賣炭翁》所蘊含的能量。
這是一首描寫百姓疾苦的詩,情真意切,看過的人都能被其中悲慘的境遇所感動。
對于大周而言,雖然很多百姓的日子也苦,但大部分還沒到活不下去,走投無路的地步。
所以見了這首《賣炭翁》,頂多感慨一下,或者向皇帝進諫,減免賦稅。
但對于西卑國而言,他們的國力相比大周要弱上許多。
而且之前消滅西域諸國,就已經耗費了一大波國力,如今又與實力更加強勁的大周作戰,想必國內的百姓早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這時候,只需要一顆火星,就能引燃憤怒的烈火。
而這首《賣炭翁》,正是一顆絕妙的火種,拓跋盛一直以來教西卑百姓學漢字的操作,又給火焰提供了燃料。
恐怕在半月之前,《賣炭翁》傳回西卑國內的那一刻,西卑國內的漢化派就打算以此來大做文章了。
他們大肆分發這首詩,以此來激發民眾心中的怒火。
最終這一切在昨晚達到頂點,爆發政變,大皇子也被憤怒的民眾殺掉。
意識到這一切后,陳凡有點暈。
也就是說,我的這首詩,最后卻幫拓跋盛奪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