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兼職衙役
- 重生古榕樹,庇佑一方百姓千年!
- 海黃木
- 2162字
- 2023-08-18 10:16:56
只是能看到善惡值,對于他做這個捕快有什么用處?當然了,這也是需要慢慢去開發研究的。
而書院開設了分堂的消息也是不脛而走,但是因為榕樹書院始終只是在建安附近有些名氣,影響力還沒有擴張到這種程度。
主要還是科舉沒有成績之前,榕樹書院只是一幫小有名氣的私塾罷了,根本無法跟那些大的書院比較,文人相輕,書院之間的競爭同樣如此。
這也是為什么榕樹果詩詞大會本來想大辦特辦的,但是符安卻沒有意識到書院之間的競爭,加上自身地位的不足,所以才會出現如此尷尬的情況。
因此榕樹果詩詞大會也就不了了之了,還是按照書院老酒鬼們的想法泡酒喝或者曬干作為藥材收入微草堂。
不管怎么樣,詩詞大會的話,只是錦上添花,還是要靠實力,甲子班的學子都進入了科舉備考的階段,忙得熱火朝天,恨不得白天和晚上都在讀書,包拯作為甲字班的一員。
按理說學業壓力還是很大的,但是沒想到包拯居然去做捕快了,而且還是張伯玉同意的,本來符安有些生氣,但是沒想到是經過張伯玉的,那就沒事了。
畢竟張伯玉不光是大師兄這么簡單,還是書院的實權掌控者,而且平時包拯的表現也不錯,只是偶爾有些不自信。
張伯玉也跟符安解釋了,包拯的實力考取第三等同進士出身是完全沒問題的,因為宋朝在錄取進士上的名額提升。
不僅限于人數和三甲,而是五甲,只要符合錄取標準,超額錄用也沒事,主要還是防止人才的外流。
據統計,兩宋時期有11萬多人的進士及第,在《宋代登科總錄》中就有4萬余人的檔案資料,這充分顯示了宋代對科舉制度的重視。
而在元朝僅三甲,每甲僅錄用一人,可謂是真正萬人走獨木橋了,相對來說宋朝的科舉制度錄取人數沒有限制這么死,只會多,不會少!
所以只要包拯正常發揮,保底拿個三甲或者五甲的進士出身是沒問題的,至少是進入編制了。
包拯現階段并不需要抱著書死命啃,而是要自信,不論找到什么東西可以讓他自信。
反正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東西存在,所以既然包拯對于緝盜感興趣,就讓他去體驗下捕快的日常生活,書生看似很呆的原因,還是經歷得太少了。
而讀書人最強悍的是學習能力,所以一旦做官之后,慢慢適應了官場的規則,磨礪一段時間之后不管是做人做事等各方面都要比讀書時期要強上不少,但是能不能出淤泥而不染就要看個人的品德高低了。
建安縣衙,包拯第一天上班,戴上眼鏡發現衙門內到處都是壞人,按照善惡值來看的話,這些老油條們都不在及格線上。
可見做衙役的跟三教九流接觸多了,善惡值都不會高,倒不一定是壞人,但是如果走錯路,很容易就變成壞人了,所以說基層的衙役很難做的原因就是周圍都是各種善惡不明的人。
“不看了,每個人都像是壞人的感覺。”包拯關閉了觀看善惡屬性的能力,僅使用他提升視力的作用。
善惡樹葉的神奇需要慢慢去探索,這樣看來善惡樹葉來分辨是非曲直,或者說拿來破案也不實際。
總不能看到善惡值低的就算是罪犯吧?畢竟人的品性高低不一定會去犯罪,只是有這方面的風險存在,卻也沒什么證據。
所以說包拯只是好奇的使用了一會,感覺到眼睛有些干澀,臉色也不太好了,可能是過度使用的原因,可見善惡眼睛使用會消耗身體本不多的樹力。
“包拯是吧。”
“在下正是。”
“好,跟我去巡街。”
另外一名年紀稍長的衙役看到包拯進來之后四下張望,如果不是楊忠提前打招呼了,可能包拯都被趕出去了。
換了一身衙役服飾的包拯因為臉黑的緣故,看起來還是很有威勢的,倒是能夠狐假虎威嚇唬下平頭百姓。
建安縣城東大門街上人聲鼎沸,沿街叫賣的小商小販多不勝數,這還只是宋朝邊緣縣城的縮印,要是繁華的汴梁城的話,更是讓人感受到所謂大城市的繁華。
包拯這些日子都在榕樹書院,這里屬于城外了,而且是讀書的地方,還是以安靜為主,沒有這么熱鬧過,包拯也很少到建安城來。
現在穿著一身衙役的服飾,小商小販看著自己的眼神好像變了,有懼怕又鄙夷又諂笑?反正很奇怪的感覺。
“老王頭,這是小小意思。”一名挑著炊餅的小販塞了一些銅板給王姓衙役,看樣子是老資歷了。
老王頭看都沒看,直接熟練地放入了褲腰帶上,說道:“這次就算了,下次給擺遠點,你知道這是誰的地盤,要是那幾個潑皮老鬧事報我名號!”
“是,是,老王頭,這是新來的衙役大哥?”
商販拿著兩個炊餅過來諂媚,老王頭看包拯一副呆頭鵝的樣子,接過炊餅說道:“這是我們公子爺的朋友,過來做幾天衙役。”
包拯是靠張伯玉的關系進的縣衙,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也知道包拯做不長久,所以也沒有什么掩蓋的。
而且收取保護費是再正常不過的,也是為了防止潑皮鬧事,只要交錢了,那么作為衙役來說就會罩著!
“吃吧,這是日常巡街的事宜!你跟我學學。”老王頭這次讓包拯去收保護費,沒想到包拯還沒開口,另外一個攤位的小販就孝敬了足足一百文,這才是一天一個商販的孝敬費!
“好了,回去!”老王頭和包拯一天的衙役工作就是在東大街溜達一圈,收上幾十貫的保護費和各種炊餅、糕點等小吃。
這些錢的話大部分是要上繳的,但是一小部分卻落入了兩人的手里面,算是辛苦費。
“小包啊,這是你今天的衙役費!”
包拯看了看居然有三百文!要知道北宋時期的銅錢購買力還是很強的。
這三百文也相當于后世的四五百塊錢了,溜達一圈就能得到三百文,包拯也沒想到衙役的油水這么高。
這些天,包拯白天去巡街收費保護費,兼職衙役的收入都有了三四貫了,怪不得縣衙的衙役都這么滿嘴流油的。
光是保護費就賺了不少啊,而且又不累,每天晃悠一圈,各種吃喝的隨便拿不說,還有幾百文的辛苦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