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政企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意義和核心能力
1.3.1 政企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意義
傳統產業如果未能積極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和新的管理思想,其發展情況和經營狀況會普遍落后,這也顯示出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體現了數字經濟的巨大活力。近年來,傳統產業發展遭遇嚴重制約,數字經濟開始嶄露頭角。《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的數據顯示,至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7.8%。
數字化轉型通常被定義為對組織的工作內容、生產流程、業務模式和人員與資源管理等全部實現計算機化、數字化、網絡化,并與上下游的供應商和客戶建立有效的網絡化、數字化連接。由于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地從“非數字化”到“數字化”的過程,其本質是從業務需求出發最終回歸到完整的業務數字化解決方案,因此不同機構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各不相同。近年來,數字化轉型也可以理解為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來推動組織轉變業務模式和組織架構等的變革措施,例如近年來衍生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概念。數字化轉型是新時代的新需求,一些行業先行者的數字化轉型案例已經充分說明,傳統專業需要數字化轉型來達到質的改變,數字化轉型的市場需求是巨大的。雖然數字化轉型浪潮已至,但“數字化”這三個字對很多傳統企業來說,卻一直是機遇和挑戰并存。數字化轉型的意義是通過數字化技術來大幅提高創新的能力,重塑業務,以獲取更為快速的商業成功。由于很多傳統企業不具有天然的數字化基因,所以在數字化的進程中往往更需要第三方的服務機構幫助完成,這也被稱為“數字化護航”。
對于中小型企業,特別是數據安全能力建設較為薄弱的企業,建議考慮采用“零信任”合作模式進行信息化建設。企業將著眼于數據管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并將關注點從數據安全本身擴展到企業整體信息安全框架。
1.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
在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帶來正面效益的同時,金融業務中的數據安全的種種問題也成為金融業數字化轉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2020年國內某商業銀行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泄露用戶個人信息案件、一些電商平臺的“大數據殺熟”事件,以及2021年中央電視臺“3.15”晚會爆出的各種個人隱私泄露事件……似乎在告訴我們一個我們不愿意相信但確實已經存在的事實:經營者在數字技術上應用得越專業、純熟,消費者就越處于不利地位;個人隱私有可能成為經營者手中用于利益交換的廉價甚至免費的籌碼。
金融行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需要營造良好的安全生態。國家和行業層面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企業層面需要從制度、技術、業務、架構各個維度加強自身建設。未來,數據安全能力將成為數字化轉型成果的“試金石”之一,即數字化的成功必須有數據安全作為基本保障。
2.醫療行業數字化轉型
醫療數字化轉型拉動了整個醫療信息系統的架構升級,從傳統的“醫院—衛生健康委員會”轉向“企業—醫院—衛生健康委員會”“三方式”的平臺架構,這種架構逐漸成為醫療升級的基礎保障。隨著醫療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逐漸深入,醫院和患者享受到了數字化掛號、化驗、檢查、病歷數字檔案、醫院間信息共享等種種便利,但是也陸續暴露出醫療數據保護的問題和難點。目前,我國尚缺明確的法律、法規或行業管理規定來確定醫療數據的歸屬,因此許多AI醫療組織只需通過與醫院或主管負責人員合作科研項目,就可獲得醫院海量的醫療數據,這些科研數據的安全已成為醫療行業亟須解決的問題。如何在更好地保護患者健康隱私的前提下,實現醫療數據安全、高效的共享開放?隨著多方數據安全融合計算、聯邦學習、同態加密、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這一問題相信會得到解決。
3.電信運營商數字化轉型
電信運營商(指提供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和互聯網接入的通信服務公司)在數字化創新的過程中逐漸轉型為數據運營驅動型企業,如何保障并進一步提升數字化轉型成果?建議從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和數據安全運營能力兩個層面進行建設,數據安全是保障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前提,數據運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驅動,二者如一體雙翼,缺一不可。
電信運營商擁有大量的客戶數據,且數據準確性高,每天實時更新,國內能大規模掌握此類精準數據的,只有電信運營商和大型互聯網公司。互聯網公司通過介入支付領域,擁有了部分用戶的電信和金融兩類數據,電信運營商的數據有2000余個標簽,而互聯網公司針對客戶的標簽會有2~5萬個,具體到企業或個人可能有近百或上千個。因此,電信運營商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需要考慮開放數據與第三方合作,這對電信運營商的數據安全管控能力和數據開放共享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教育行業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很多學校的教學方式從面授向線上轉型,與此同時,大量教育組織也獲取和存儲了大量學生及家長的個人敏感信息,如姓名、地址、電話、身份證號碼等信息,這些都是最重要的核心敏感數據。
然而,近幾年數據泄密事件時有發生,在造成學生個人隱私信息泄露的同時,也給學生心理帶來打擊,甚至釀成悲劇。這雖屬個別的極端事件,但也必須引起相關組織、管理者及用戶個人的警覺。
如何做好數據信息防護已成亟須解決的問題。在預防外部攻擊的同時,也要嚴防內部泄露,通過對數據進行有效分類分級、敏感數據脫敏顯示、精細化的訪問控制,對數據訪問行為進行完整審計,并基于用戶行為分析進行全面預警,保證數據安全的全程防護。
1.3.2 政企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政企數字化轉型,應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數據安全能力為基礎。努力構建數字洞察、數字營銷、數字創新、數字風控和數字運營五大核心競爭力。
數字洞察。數字洞察指以數字化方式深入了解客戶,是數字化運營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數字化轉型需要優先培養的能力。誰最了解客戶,誰能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誰就能擁有更多的獲客量,要做到這些,數字洞察是一個重要的前提和手段。因此,必須加強客戶信息系統和數據平臺建設,加強對外部數據資源的采集和整合,建立統一的客戶標簽體系,提高客戶聚類和客戶畫像能力。
數字營銷。數字營銷對于實現“團隊—渠道—客戶—產品”的良好匹配,實現團隊與渠道的對接,實現人員能力提升,實現企業快速發展均具有重要作用。數字營銷涉及客戶洞察、產品與服務匹配、內容操作、營銷策略管理、營銷活動管理、人員培訓和績效管理等多個方面,是一個多功能的數字閉環系統。
數字創新。大數據時代為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創新開辟了廣闊空間。通過數據驅動的客戶洞察,精準把握和細分客戶的需求,通過大數據進行趨勢分析和產品設計,實現產品定制和個性化定價。
數字風控。通過對大數據建模和機器學習技術的分析,對風險和違規進行預判和把控。比如:對直播營銷中不合法、不合規的內容,違反公序良俗或基本道德規范的話題,當前熱點事件或敏感話題等進行輿情把控。在數字化合法合規運維中,審計和風險預警等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數字運營。通過數字化升級帶動流程再造和業務模式變革,實現業務、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推動組織經營管理和決策向以數據為支撐的科學管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