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前沿
- 王握文
- 2858字
- 2023-12-06 16:45:01
爆炸式擴張的大數據王國
統計學專家、國防科技大學易東云教授為您講述
◎它來勢洶涌,顛覆了千百年來人類的思維慣例。
◎它勇立潮頭,正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
◎它身價不菲,被稱為未來世界的新石油。
大數據發展的核心動力來源于人類對測量、記錄和分析世界的渴望。數據就像一個神奇的鉆石礦,當它的首要價值被發掘后仍能不斷給予。數據的真實價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絕大部分都隱藏在表面之下。
如今,大數據又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就像望遠鏡讓我們能夠感受宇宙,顯微鏡讓我們能夠觀測微生物一樣,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而更多的改變正在蓄勢待發。
數據探奇:0和1的“生活大爆炸”
男人和女人主演著現實世界里的一幕幕大戲。來到虛擬世界,“0”和“1”代替人類成為了兩大主角。當IT天才們運用無窮的想象力將它們神奇般地排列組合起來時,虛擬世界中的“0”和“1”便上演起現實世界里的“生活大爆炸”。
一組名為“互聯網上一天”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天之中,互聯網產生的全部信息內容可以刻滿1.68億張DVD;發出的郵件達2940億封,相當于美國兩年的紙質信件數量;發出的社區帖子達200萬個,相當于《時代》雜志770年的文字量……
IBM的研究稱,在整個人類文明所獲得的全部數據中,有90%是過去兩年內產生的,如果把這些數據儲存在只讀光盤上,這些光盤可以堆成五堆,每一堆都可以延伸到月球,2020年,全世界所產生的數據規模已是10年前的44倍。
這些爆炸式擴張的海量數據意味著什么呢?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里·金認為,它意味著一場世界性革命的到來,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世界各個領域都開始了數字化的進程。
“大家還沒搞清移動PC時代的時候,移動互聯網來了;還沒搞清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大數據時代來了。”有人如此感慨。
到底什么是大數據?如果沒有仔細關注過這個領域,也許這是一個很難讓人輕松回答的問題。
實際上,大數據是一種現象而非一種技術,也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是從“海量數據”“大規模數據”等相關概念發展演變而來的,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階段。
大數據的“大”是相對傳統的“小數據”而言的。在之前的“小數據”時代,數據往往是用兆比特(MB)和吉比特(GB)來衡量的。進入大數據時代,我們要處理的是千倍、百萬倍甚至是十億倍級別以上的數據。如果將傳統的數據分析比作“池塘撈魚”,那么大數據時代就是在“數據海洋中織網捕魚”。
不僅如此,現在我們面對的數據類型遠不只是文本形式的,更多的是圖片、視頻、音頻、地理位置信息等多類型的數據。
和云計算、物聯網這些當下科技領域中的時髦概念一樣,它的每一次出現都會讓人聯想到“高端大氣上檔次”這樣的字眼。
全球知名的麥肯錫咨詢公司提出:“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于大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里·金認為:“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世界各個領域都開始了數字化的進程,這意味著一場世界性革命的到來。”
今天,大數據時代已悄然來臨,人類與世界的關系,將借助大數據的幫助,進入一個新階段。
數據分析:預見未來的預言家
大數據的核心之一是預測,即從已知事件推測未知事件,用今天演繹未來。大數據時代最大的變革是放棄對因果關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對相互關系的關注,也就是說,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為什么”,就能從大數據的相互關聯中預測未來會發生什么,以及如何應對。
由此可見,大數據顛覆了千百年來人類的思維慣例。它對人類的認知和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戰,也為我們觀察世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即決策行為將日益基于大數據分析做出,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更多地憑借經驗和直覺。
今天,當人們不經意地向網絡搜索引擎吐露自己的“小秘密”時,它卻能以此洞察出更深刻的人類社會現象。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谷歌推出了一個“流感趨勢”網站,它建立的假設基礎是:人們的身體在遭受疾病困擾時,會比在身體健康時花更多的時間搜索與疾病相關的內容。因此,通過分析一個國家在特定時期內流感相關搜索量,便可推算出病毒的傳播情況。
事實證明這個預測相當靠譜。2009年,當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時,與習慣性滯后的官方數據相比,谷歌在處理了幾十億條搜索指令和4.5億個數據模型后,準確地預測出全美流感病毒傳播源分布圖,為公共衛生機構提供了非常及時、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這僅僅是基于網絡產生的大數據“預見未來”的眾多案例之一。生活中,當你仍然在把微博等社交平臺當作抒情或發議論的工具時,華爾街的斂財高手們卻正在挖掘這些互聯網的“數據財富”,先人一步用其預判某種股票的走勢,從而取得了不俗的收益。
此外,大數據在社會建設等方面的應用也令人驚嘆,智能電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環保、智慧城市等的蓬勃興起,都和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的發展息息相關。
數據資源:未來世界的新石油
2013年,基于大數據開發項目,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不斷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上海警方曾利用監控攝像頭產生的大量視頻數據,抓捕了6000名犯罪嫌疑人。
大數據在各個領域的相關應用讓人們看到了其巨大的潛在價值,并且開始了大數據的開發應用。2012年3月22日,美國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拉動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意志。奧巴馬政府將數據定義為“未來的新石油”,并且表示一個國家擁有數據的規模、活性及解釋運用的能力將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對數據的占有和控制,有望成為陸權、海權、空權之外的另一類國家核心資產。2012年,聯合國發布大數據政務白皮書,指出大數據對于聯合國和各國政府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人們如今可以使用極為豐富的數據資源,來對社會經濟進行前所未有的實時分析,幫助政府更好地響應社會和經濟運行。
在我國,百度也開始致力于開發自己的大數據處理和存儲系統;騰訊提出,在目前數據化運營的黃金時期,如何整合這些數據將成為未來的關鍵任務。相關研究認為,大數據將為全球帶來440萬個IT崗位,每個大數據崗位還能催生出多個細分崗位。2020年,我國數據產業市場已形成了上萬億人民幣的規模。
數據掌控:軍事競爭的制勝法寶
2013年,震驚世界的“斯諾登”事件向世人披露了美國政府因國家利益對全國甚至世界范圍的電話、互聯網記錄等眾多數字痕跡進行了監視。其實,早在數年前,美軍就已建立起強大的信息系統,當前運行的數據中心已超過772個,服務器超過7萬臺,還有約700萬臺計算機終端。
外軍研究人員認為,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將會成為影響和決定軍事行動的力量源泉。因此,數據的搜集、分析和處理能力以及基于此做出的決策將會是戰場上制勝的關鍵因素。大數據的應用,在偵察預警領域,可以極大地提高信息優勢,提升高價值軍事情報偵察的能力;在指揮控制領域,將顯著增強對數據的智能處理和決策能力,有效地提高指揮控制水平。
在信息通信領域、信息對抗和火力打擊領域、綜合保障領域,大數據的作用同樣令人驚嘆,占領大數據的制高點也就優先獲得了軍事戰場上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