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對策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與宏觀政策引導

一是盡快出臺頂層的指導性政策。順應安全和應急產業融合發展的大趨勢,建議在原來安全產業和應急產業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盡快出臺《壯大安全應急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宏觀政策上為健全完善壯大安全應急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二是完善安全應急產業政策。加強投融資、稅收等政策方面的鼓勵和優惠,充分調動投資主體的積極性,吸引國家大中型企業加入安全應急產業,擴大我國安全應急產業規模。

三是建立安全應急產業協調機制。建立部門間協調機制,圍繞安全應急產業供需和市場推廣,綜合工信、發改、科技等供給側管理部門以及應急、衛健委、公安部等需求側應用部門力量,破除裝備研發、生產和應用的制度性障礙;建立行業間協調推進機制,加強安全應急產業與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信息等行業緊密合作,協同組織技術創新、應用試點示范、產業基地創建等工作,合力推進產業發展。

二、支持關鍵安全應急技術研究和產業化

一是加強關鍵安全應急技術研究。建立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著力解決制約我國安全應急技術和裝備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題。結合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實戰需求,組織安全應急裝備研發揭榜掛帥技術攻關,重點推動航空滅火成套救援裝備、高端城市救援裝備、井下應急通信裝備、高端防汛裝備等核心技術。

二是布局安全應急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一方面,在已建成的輕量化材料、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創新中心中增加安全應急裝備攻關任務。另一方面,籌備組建安全應急裝備集成應用方面的創新中心,助力打造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鏈”。

三是支持安全應急技術產業化。編制《安全應急裝備政府采購目錄》,綜合運用政府優先采購、訂購、首臺套補貼、編制進口負面清單等方式支持產業化、國產化應用。持續開展安全應急裝備示范工程,將應用成效顯著、技術水平先進、推廣模式創新的安全應急裝備樹立為行業示范,帶動裝備推廣和品牌提升。

三、引導企業集聚發展,完善產業鏈

通過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帶動、特色產業集聚的發展格局。

一是繼續開展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創建。根據區域突發事件特點和產業發展情況,繼續選擇應急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積極培育建立一批應急產業特色園區、集群。如徐州、合肥等地已將安全應急產業作為區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柱,引導企業集聚發展專業化、成套化、智能化的安全應急產品,形成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二是因地制宜,積極塑造特色基地。各基地應充分做好前期調研和產業規劃,研判政策導向,科學論證產業發展方向和目標,與周邊地區協同發展,與其他產業集聚區錯位發展,規避同質化競爭。結合實際,選擇綜合性、專業性等不同的發展模式。

三是鍛造上下游企業間協同發展的產業鏈。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專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形成骨干企業示范引領、中小企業特色支撐、融通發展的產業格局。鼓勵各地構建集產品研發創新與生產、應急培訓演練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園區或基地,完善安全應急產業鏈。

四、積極培育安全應急需求市場

一是多方聯動促進安全應急消費升級。推動形成政府采購、工程配置、家庭使用為主的應急產品和服務消費格局。用好國家安全應急產業大數據平臺,建立安全應急裝備采購需求清單和供給資源池;引導單位、家庭、個人在逃生、避險、防護、自救互救等方面主動購置應急產品和服務;鼓勵企業在商業模式、網絡營銷、技術應用、產品服務等方面創新增加應急產品銷售。

二是加強宣傳教育,擴展家用市場。出臺引導家庭購置安全應急產品和服務鼓勵指導目錄,探索設立產品和服務專項購置補貼,營造安全應急新型消費良好環境。例如,群眾的燃氣使用安全意識不足制約了我國家用燃氣報警器的推廣應用,建議學習日本做法,開展專項行動,通過事故警示教育、產品宣傳、上門服務、社會化合作等不同形式,持之以恒地推進居民燃氣報警器的普及。

三是加強安全應急培訓與體驗。支持由安全應急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合作共建體驗式安全應急教育培訓服務機構,重點開展針對學生及家長的安全應急培訓,以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促進個人和家庭安全應急消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祥云县| 怀宁县| 锡林浩特市| 双桥区| 新源县| 乌恰县| 定远县| 灵宝市| 轮台县| 秦皇岛市| 丰城市| 钦州市| 伊宁市| 东乡| 玛曲县| 武山县| 仪征市| 卢龙县| 蒲城县| 滁州市| 榆树市| 集贤县| 曲水县| 泊头市| 新郑市| 泰安市| 京山县| 汉中市| 唐海县| 金阳县| 永登县| 泌阳县| 涿州市| 寿阳县| 河北省| 尉犁县| 综艺| 靖边县| 古蔺县| 陈巴尔虎旗|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