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上。
紫霄宮前演武場。
“鏘~鏘~鏘~~~”
劍鳴錚錚。
宋青書手持長劍,揮灑自如,身后數十位三代弟子跟隨著宋青書練劍。
武當第一代只有創派祖師張三豐一人,二代便是武當七俠。
三代弟子真要算起來,目前只有宋青書一人,哦,不算目前還在冰火島的張無忌。
跟著宋青書練劍的三代弟子,全都是記名弟子,只能說是算為武當派門下弟子,跟宋青書是比不上的。
所以,宋青書才是武當派三代第一人。
因宋青書武學資質極佳,可以說,目前武當內的所有功法,宋青書全都融會貫通。
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宋青書來帶著三代弟子練劍。
劍法名為七十二式繞指柔劍,使出時以渾厚內力逼彎劍刃,使其如軟帶般輕柔曲折、飄忽不定,顯得劍招變幻無常,令敵人無從擋架。
這是教給記名弟子唯一的劍法。
像是神門十三劍這種威力更強的劍法,卻是沒有傳給記名弟子。
畢竟,記名就是記名,不可能像是培養宋青書一樣,全都毫無保留的傳下去。
自從宋遠橋等人下山之后,宋青書便負責每日晨間帶著三代弟子練劍。
之前是和莫聲谷輪著來的。
或者是其他二代有興趣了插上一手。
直到太陽高懸天際,宋青書才收劍而立。
弟子們也停下了練劍的動作。
“各位師弟,繞指柔劍法講究輕柔曲折、飄忽不定,劍招之間變幻無常,練劍之時不要拘泥一招一式,身隨劍走,人劍合一,方為大道……”
眾弟子齊聲道謝:“多謝大師兄,師弟謹記于心。”
“既如此,各位都散了吧!”
宋青書收劍入鞘,進入了紫霄宮內。
練武場上,各有弟子散去當值,或巡山、或守門,亦有弟子相互之間印證所學,你來我往。
……
“三叔,四叔!”
穿過紫霄宮來到后院的宋青書,看到俞岱巖正在躺椅上曬太陽,張松溪陪在一旁。
自從知道黑玉斷續膏的存在之后,俞岱巖明顯開朗了很多,而且出門的時間也明顯長了。
武當二代,除了張翠山之外,在宋青書能跑能跳之后,對于宋青書都很愛護,這七位之間的同門生死交情,在面對下一代的時候,也依舊如此。
而且,他們目前身下既沒有衣缽傳人,也沒有子嗣,所以對宋青書更是偏愛,都把宋青書當做自己的親兒子一樣對待。
宋青書因為有前世的記憶,更是明白這些人之間的感情,所以對于幾位師叔也當成自己的親叔叔一樣。
當然,由于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表現的方式也不一樣。
有著前世記憶的宋青書,自然明白這其中的含義,所以他能夠從容的面對長輩們各種性格的關愛。
“來,青書。”
要說這其中誰對宋青書表現的最為和藹,那也就數俞岱巖了。
畢竟他已經殘廢了九年,是七人中和宋青書相處時間最長的,因為其他人會不時的下山,或外出游歷懲惡揚善,或心有所悟印證武學等。
尤其是再加上能夠重新站起來的希望的消息,都是宋青書帶回來的,俞岱巖那對于宋青書那更是喜愛的不得了了。
“三叔。”
宋青書蹲到了俞岱巖的身邊,伸出手給俞岱巖的腿腳按摩著。
“你二叔來信了,說他們已經抵達了大都。”
俞岱巖面帶笑意的說道,眼中似有淚光閃爍著。
癱瘓了九年,現在終于有了消息,俞岱巖心中的激動是其他人無法想象的。
“那可就太好了。”
宋青書笑著說道:“如果二叔和七叔動作快的話,月余之間便可將黑玉斷續膏帶回來。”
“不急!”
張松溪在旁邊笑著說道:“你二叔說了,要確認一下黑玉斷續膏的功效,如果真如你所言,再出手取回來也不遲。”
俞岱巖點頭笑道:“沒錯,九年時間都過來了,也不在乎多等幾日了。”
宋青書能夠感受的到,俞岱巖雖然嘴里說著不在乎多等幾日,可從神色間能夠看出來,此刻的俞岱巖恨不得馬上飛到大都,立刻站起來。
宋青書笑了笑:“還是三叔想得周到,雖然消息幾經證實,但也不如親眼所見其功效。”
就在三人談笑間。
一個弟子匆忙的來到三人一旁,拱手道:“三師叔、四師叔,大師兄,太師傅出關了。”
“是嘛!”
張松溪和宋青書喜悅的站了起來。
“青書,走~”
張松溪當先行去。
“三叔,我們先去迎太師傅。”
“去吧,我這里不用管。”
宋青書和俞岱巖說了一聲,跟著張松溪去向后院深處。
……
“嘎吱~”
閉關的房門緩緩打開,須發白眉、仙風道骨的張三豐,手持拂塵、神態祥和的走了出來。
“恭迎師傅(太師傅)出關。”
張松溪帶著宋青書和一干三代弟子拜倒在地。
張三豐拂塵一揮,搭在肩頭,掃過在場的弟子,第一眼就見到了跪在張松溪身側的宋青書,臉上稍顯激動,快步走到了宋青書的面前,將其扶起:“青書回來了啊!”
“徒孫不孝,勞煩太師傅掛念!”
宋青書賠罪道。
“無礙,無礙,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張三豐笑著拍了拍宋青書的肩膀。
都說隔輩親,這可不是說著玩的,有時候張三豐對宋青書的態度,都讓武當二代們忍不住的吐槽。
在宋青書離家出走之后,幾十年不下山的張三豐,竟然也下山幾月之余親自尋找,可惜最后也是沒有任何消息,無奈返回武當繼續閉關。
張松溪在一旁拱手笑道:“啟稟師傅,青書這一次私自下山,可是立了大功啊!”
“哦?這是何意?”
張三豐一愣,私自下山還立功了?干了什么好事?
張松溪笑著看了一眼宋青書說道:“青書尋到了醫治三師兄的消息。”
“???”
“真的?”
張三豐看向了宋青書,他是真的沒往這個方面想,畢竟,整個武當可是找了九年之久都沒有任何的消息啊。
誰能想到,竟然被一個僅僅十一歲的小子給找到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