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過后,余年回到臥室,很謹慎的把門鎖了。
沒辦法,老余家的人都挺冒失的。
余大有雖然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但踹門而入這樣的事情,打余年記事起,出現過不下十次。
并且,每次都會伴隨著他的哭嚎求饒聲。
老媽馬芳芳倒不會像余大有那樣暴力破門,但她精研貼門聽音之術。
但凡余年鬧出點和學習無關的動靜,她都能察覺到。
而余楠更直接,她都是拿著備用鑰匙,直接開門進來,用絕對速度考驗余年的反應速度。
這樣的記憶太過深刻,以至于余年到現在都十分清晰。
他打開電腦,登上QQ,順手把簽名改掉,換成一句:愿你千帆過盡,歸來仍是少年。
滴滴。
楠以拳服人:“這個好。”
看到那個頭像是一只砂鍋大拳頭的Q友,余年無奈回道:“姐,你不會一直在盯著我吧?”
“我有義務讓你做個言而有信的男人。”
“服了!”
“必須的,姐一向以德服人。”
“請看看自己的昵稱再說。”
“刀(表情包)。”
“告辭(表情包)。”
余年選擇直接關閉對話框,再跟余楠聊下去,說不準他就會受到真拳警告。
接著,他打開好友列表,找到置頂的那個頭像。
昵稱:宛瑜。
“再看,這次簽名不錯吧?”
宛瑜,就是晚余,是王晚的QQ昵稱。
女孩的矜持,只能讓她邁出這一步,還不知道從哪里學來的詭辯。
——愛情公寓的林宛瑜,是她的偶像。
余年就不會像她那樣含蓄,他用得最久的昵稱是一個火星文,輸入法打不出來的那種。
但翻譯過來,能認出是叫:詮釋一晚情。
所以,在下午改簽名之前,他就把這尬到人臉紅的昵稱改成了祖師爺特許昵稱:彭城第一深情。
趁著祖師爺還沒紅,他先占用了。
畢竟在當下,深情還是個褒義詞。
嘀嘀。
宛瑜:“比之前的好,可惜不是你寫的。”
彭城第一深情:“……”
確實,這句話出自大作家馮糖的詩百首。
王晚那樣的文藝女青年,看過并記住也不奇怪。
“我要有這樣的文采,之前就不會選理科了。”
“是哦。”
余年搖了搖頭,他知道無論現實還是網絡,王晚都不擅長聊天。
很多時候,都是他主動找話題,不然嗯啊哦是就能占據整個聊天框。
“先不和你聊了,我要去忙一會。”
“忙什么?”
“我是說,畢業了,你還要忙嗎?”王晚補充一句。
余年回了兩個字:“秘密。”
“好。”
余年關掉Q界面,倒是沒介意女孩的追問。
他能想象到這會兒王晚的樣子。
她一定是坐在電腦前,歪著腦袋思索一會兒,然后選擇靜靜等待他主動說。
……
……
事實上,此刻的王晚正如余年所想的那樣。
她穿著洗得發白的T恤和短褲,雙腳并攏,腰肢挺拔,很規整的端坐在電腦前。
眼鏡上反射著臺燈的燈光,隱隱能看到她那一雙晶瑩的眼睛,注視著老式臺式機的屏幕。
一會兒看看簽名,一會兒又看看對話框。
連續幾次后,王晚就關掉Q界面,讓整個列表歸于隱身狀態。
沒有余年信息的時候,那QQ都是這樣。
想通過嘀嘀聲,吸引她的注意力,根本不可能。
“小晚,過來吃飯吧。”
“哎,來了。”
王晚的家,比起余年家里的小三室還要小,是一套單室套。
三十多平的地方,還分為臥室、客廳和衛生間。
廚房是在進門的地方,簡單的煤氣灶上煮著粥,旁邊支著的小餐桌上放著一盤西紅柿炒蛋,塑料筐里還有兩個熱氣騰騰的饅頭。
雖然簡單,但已經讓王晚滿足了。
“學校填報好了?”
王媽名叫方淑儀,身材瘦削,臉和手上的皮膚呈古銅色,也十分粗糙。
看得出來,是常年勞作的造成的。
但她臉上笑容很燦爛,不僅替王晚拿了筷子,還盛好飯端到她眼前。
“嗯,好了。”
“報的哪個學校?”
說這話的時候,方淑儀有些尷尬,她確實忙得忘記問女兒的填報意向。
“江陵大。”
王晚微微低著頭,吃著飯,眼睛里有看到那雙粗糙的手。
女孩大多成熟的早,她知道媽媽的辛苦為了什么,所以即便日子不算好,她也從不會去抱怨或者發脾氣。
事實上,她很少發脾氣。
只不過,從小到大的經歷,也讓她不太說話。
除了余年以外的人,她不想去接觸。
“江陵大學?我記得你之前說過想去浙省的大學。”
“嗯,改了。”
“江陵大也不錯,離彭城還近一些。”
方淑儀沒打算追問到底,她一直很放心王晚。
兩人相依為命這么多年,無論學習還是生活,王晚都很懂事,沒有給她添過麻煩。
應該說,除了錢以外,她對于現在的生活也很滿足。
這一點不得不說,王晚的性格隨她媽。
“有熟悉的人一起去嗎?”
“有。”
王晚知道媽媽的工作很忙,應該沒有時間去送她上學。
因此,她的腦海里已經浮現出余年的樣子。
“那就好,到時候媽媽給你和你同學帶些好吃的。”方淑儀有些歉疚的說。
“沒關系的,我一個人也可以。”
王晚不想讓媽媽知道是因為余年,她才選擇的江陵。
雖然她清楚媽媽是知道余年存在的。
“有人一起去,我放心。”
“嗯。”
方淑儀笑了笑,沒再說什么。
她的工作不算好,為了小晚的學費,接下來兩個月的時間,她都會很忙。
只有這樣,她才能不去動用為小晚準備的嫁妝。
……
……
余年要忙的事情,不是其他,而是上網沖浪。
2012年發生的事情,他有印象的不多。
除了那則關于末世的預言外,就只知道這一年微信剛剛火起來。
前世的時候,他是在去了大學之后才注冊的微信。
還是因為上鋪的吊人,用微信搖一搖約到一位學姐,他才鬼迷心竅的下載了。
余年用著百度,熟練的打開各種門戶站,一一看過去,看到有用的他還會選擇添加收藏夾。
“我爸是李剛……”
“微信用戶迎來爆炸式增長,熟人社交……”
“陌陌上線,開啟陌生人交友……”
陌生人交友……
余年思索一陣,最后嘆息一聲:
“要重生,為什么不再往前兩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