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何希華的堅守
- 逐鹿南北朝
- 何昊遠
- 4628字
- 2023-09-07 00:02:00
楊禹一臉黑線看著自家大侄子,一旁的小九此時捂著嘴笑出了快斷氣的感覺。
“楊志,你給我滾!”
楊禹突然飛起一腳,把楊志揣翻在地,但這家伙皮厚堪比城墻,起身拍拍塵土,乃是一副笑嘻嘻的欠揍樣。
“四叔,別介,我爹娘為了你的事沒少操心,我這不是為了讓我爹娘多活幾年嘛,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嘛。再說了,你是我親叔,是我最崇拜的人,有好東西,我豈能忘了四叔您,是吧,來吧,四叔你快挑幾個。”
“楊志,你給我實話實說,這次有沒有虛報戰果,冒取軍功?”
“什么呀?四叔,不是我吹,就這我能力,用得著虛報戰果嗎?不瞞你說,這次怕你們不相信,我還少報了些戰果呢,真的,不信你問李當歸?!?
“你能耐了是吧?行,你爹在上邽正忙得飯都顧不上吃,你現在就回上邽,幫你爹……”
“不!”楊志仿佛突然被捅了菊,驚呼一聲,上前一把抱住楊禹的腳哀求道,“四叔,你殺了我吧,我不回去,你殺了我吧?!?
“不回也得回,你剛才不是說了嘛,百善孝為先?!?
“四叔,這盡孝也不一定要回我爹跟前伺候著呀,四叔,你饒了我吧?!?
“你看看你現在干的這些事,靠不靠譜?不讓你爹提溜提溜你是不行了。”
“四叔,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你饒了我吧?!睏钪沮s緊回頭,對那八個女子用力擺手,“去去去,你們趕緊出去,李當歸,你快把她們帶出去,快呀。”
見一向心氣比天高的楊志在楊禹敲打之下如此狼狽,李當歸又是好笑又是羨慕。
對于李當歸這些出身云嶺五寨的人來說,楊禹便如同神一般的存在,當初五個村寨為了爭點田水,沒少打死人,而這十年來,楊禹如同變魔法似的,各方面的發明創造,世人多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是他把云嶺五寨整合了起來,并一步步壯大,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被楊禹敲打對他們來說不但不是恥辱,反而是令人羨慕的事情。
李當歸正要把幾個女子帶出去,楊禹卻叫住他道:“行了,你準備把她們帶到大街上去站著嗎?小九,你給她們安排點吃食,回頭再讓阿志把她們帶回去就是了。你們倆跟我進來吧?!?
“喏?!?
三人進屋后,楊志自個找了個地方坐下,李當歸卻不敢造次,謹慎地站著。楊禹含笑道:“當歸,你也坐吧,這次你們深入敵后,戰果豐碩,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我準備讓你出任新編第七軍軍長,情況你也知道了,除了五千丁壯外,還有上萬老弱婦孺,要把這些人都管好起來不容易啊,你有信心嗎?”
“我……愿為四郎效死!”李當歸推金山,倒玉柱,大禮拜下。
楊禹上前扶起他道:“快起來,你也是出自咱們云嶺五寨的,應該知道咱們的規矩,有功必賞,有過必懲,你若是帶不好第七軍,到時我也必不留情面?!?
“四郎放心,當歸絕不給云嶺五寨丟臉,絕不辜負四郎所望?!?
“四叔,我呢,讓我干什么?”一旁的楊志忍不住問道。
“你?你功過相抵,沒你什么事了?!?
“啊,四叔,別啊,我知道錯了,真的知道錯了。”
李當歸也幫腔道:“四郎,這次深入敵后,全是楊志的主意,作戰安排,也多是他的主意,沒有他,我們這次最多只是拿下臨洮,不會有這么大的戰果?!?
“你別幫他說話,這小子尾巴都翹上天了,你們要記住,打個勝仗不算什么,打了敗仗而能存軍、能臨危不亂,能反敗為勝,那才叫本事。你們這次多少有些運氣的成分,但人的運氣不會每次都這么好,只有你們具備了在惡運中逆襲的本事,才有資格成為名將?!?
聽了楊禹的話,楊志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他對詩書不感興趣,但喜歡研究古代的戰例,知道楊禹說的是事實,即便是霍去病這等封狼居胥的絕世名將,第一次出兵河西時,一開始六天轉戰五國,高歌猛進,所向披靡,最后卻在皋蘭山下遭遇盧侯、折蘭二王的主力。
盧侯、折蘭二王以逸待勞,擋住了霍去病東歸之路,霍去病根本沒有取巧的機會,更沒有退路,只得正面迎戰;
這一戰慘烈無比,霍去病身先士卒,漢軍前赴后繼,靠著視死如歸的悍勇才最終獲勝,但也只能說是慘勝,霍去病一萬大軍死傷大半,只剩兩千余人生還。
由此可見,什么戰術謀略都好,如果沒有在逆境中逆襲的實力,終不足恃。
這次楊志深入甘南草原,大捷而回,心里未嘗沒有自比霍去病的心思,感覺戰爭也不過如此,整個人有些飄了。
但經過楊禹這一番敲打之后,楊志不禁自問,如果自己這次也遭遇一回“皋蘭山之戰”,會是什么結果?
一問之下,楊志只感血液瞬間都沖上腦袋,頭皮為之發麻,他當即雙膝著地,向楊禹叩拜道:“多謝四叔教誨,四叔今日之言,志當銘記終生。”
楊禹點點頭道:“勝不驕,敗不餒,若連這點都做不到,我真不敢再讓你領兵了,好了,起來吧?!?
“謝四叔。”楊志依舊長跪不起。
楊禹見他還有些悟性,這才頷首道:“咱們云嶺五寨歷時數年打造出來的千余精銳,大部分要分散充入新軍為骨干,這是沒辦法的事,但咱們秦州必須要保有一支能攻堅克難、斬將奪旗的精銳鐵騎。”
楊志聽到這,身板頓時挺直起來,目光灼灼看著楊禹,等待他的下文。
“楊志聽令。”
“末將在?!?
“命你以你手下的五百云嶺鐵騎為骨干,重新組建一支四千人的精銳,即日起你可在秦州全境挑人選馬,只要是你看中的,立即歸人你麾下,各軍將領若有意見,你讓他來找我,盔甲刀弩自己回云嶺塢找余老頭要?!闭f到這,楊禹用食指點著楊志道,“你給我記住了,七個月之后,我要這支人馬不弱于原來的云嶺鐵騎,你若是做不到,到時誤了大事,你便是秦州的罪人?!?
一時間楊志如同喝三斤烈酒,頭皮麻麻的,他還沒來得及回話,一旁的李當歸已搶先一步說道:“四郎,我不去新軍了,我想繼續做阿志的副手。”
“住口!軍令如山,豈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李當歸無奈,只得悻悻退到一旁,楊志正了正衣冠,再次對楊禹叩首道:“縱然粉身碎骨,楊志也定不辱使命?!?
“這些話你留著自己聽吧,我只要成果。”
“喏!”
楊志不知道他四叔為什么把時間定為七個月,他只知道這對他而言不光意味著榮耀,也意味著責任。
在整個秦州選人挑馬,要挑出一支四千人普遍意義上的精騎不難,但云嶺鐵騎的不同之處在于他的騎兵陣形。
以往各游牧部族的騎兵沖鋒時,都是一窩蜂的猛沖,比較散亂;云嶺鐵騎則要時刻保持陣形不亂,變陣、分兵、聚合都有章法,聚合成陣時如驚濤拍岸,分兵時如勁流穿山,這些可不光是弓馬嫻熟就能做到的,需要不斷的苦練磨合才行。
要達成楊禹的要求非常不容易,但楊志知道,楊禹能把這樣的任務給他,這是對他無比的信任,換了他爹或他三叔,絕對不可能把這支人馬交給他。
楊志懷著激蕩的心情,連午飯也沒吃,就辭別了楊禹,七個月時間不多,他必須爭分奪秒地去干。
等楊志和李當歸離開,小九忍不住說道:“郎君,事關重大,是不是該和塢主、三郎君他們商量一下?!?
楊禹笑道:“一跟他們商量,楊志準沒戲,我知道你們肯定覺得我三哥是最適合的人選,但眼下秦州虎狼環伺,不能光靠三哥一個人撐著,必須要有更多的人迅速成長起來才行,梅花獨傲世間寒,百花齊放才是春啊。而且接下來要發展鹽業,鹵城必須我三哥坐鎮才行。阿志的能力是有的,更難得的是他身上有一股桀驁不馴的氣質,目前作為大軍團的統帥或許不適合,但作為披堅墊銳的鋒將,卻必須具備他這種蔑視一切強敵的傲氣才行。從這次楊志孤軍轉戰河南的經歷來看,他已頗得其疾如風、侵掠如火的精髓,其銳是有了,其堅嘛,還得再磨礪一番才行,這次讓他重新訓練一支云嶺鐵騎,也是對他的一種磨礪?!?
楊禹在秦州加緊安置難民,訓練軍隊的當口,關中平原早已是兵禍四虐,戰亂紛紛。
赫連勃勃除了派三子赫連昌屯駐潼關,撫軍右長史王買德攻取青泥,截斷長安東南兩個方向的退路外,又派長子赫連璝率兩萬鐵騎直逼長安,自己親率大軍尾隨在后。
關中雜胡紛起響應,攻城掠池以投赫連勃勃,無數野心家也趁亂自立山頭,聚眾揚刀,四出劫掠,把關中攪得亂象紛紛。
爭奪秦州失敗后楊盛也不甘寂寞,派征北將軍苻都率軍進入大散關,征納流民,搶掠財物,占領陳倉以觀后續。
赫連勃勃大怒,派四子赫連倫率七千人馬攻打苻都,苻都不敵,被迫退回仇池。
赫連倫于是占陳倉以守,同時截斷難民西逃之路。
扶風郡,槐里縣。
夏軍南下時,因王鎮惡被沈田子所殺,而王鎮惡所轄多是劉裕攻占中關后新招募的新軍,王鎮惡一死,新軍大量逃亡;槐里縣令也是關中人,見局勢如斯,便也掛冠而去,縣內雜胡便開始作亂,大肆劫掠一番后去投赫連勃勃,蛤蟆嶺的強人趁亂殺來,占領縣城作威作福,城中百姓忍無可忍,在一個叫萬向同的人一聲高呼下,奮起反抗,與蛤蟆嶺的強人血戰十余日,雙方還未分出勝負,赫連璝又派兵前來,不由分說殺入城中,對正陷于苦戰的兩方大加屠戮,蛤蟆嶺的強人潰逃,萬向同被殺,夏軍為了給赫連璝籌糧,又全城劫掠,稍有反抗,便行屠殺。
幾翻大亂下來,槐里縣城內已如同人間地獄一般,能逃的基本都逃了,天上落雪紛紛,寒風呼嘯,街上到處是尸體無人掩埋,剩下那些無力逃亡的人如同孤魂野鬼般在街上晃悠,尋找著一切能吃的東西充饑。
市上的很多房子被燒得只剩下斷壁殘垣,翰林齋幸運的躲過了一場又一場的大火,雖然門窗也都已被毀壞,但主體還基本完整。
翰林齋掌柜何希華是本地人,楊義要求關中各地商鋪撤離時,何希華故土難離,加上槐里翰林齋人手有限,倉促間無法把里面的書籍帶走,而何希華是個愛書如命的人,為了一屋子的書,他毅然決定留了下來。
雜胡亂起時,何希華開始把書籍一本本的裝箱藏起,雖然一次次被蛤蟆嶺的強人和夏兵翻出來,但書籍對于那些人來說不當吃不當用,一文不值,因此一次次幸運的躲過了劫難。
但這次沒那么幸運了,涌進來的都是那些無力逃走的饑民,一個蓬頭垢面,饑寒交迫,他們翻找一切能藏匿食物的地方,十余箱的書籍終于也被翻了出來。
“鄉親們,箱子里全是書,沒有吃的了,沒有了?!焙蜗HA沖過去,想阻止翻箱的饑民,但聞聲而來的饑民越來越多,何希華哪里阻止得了。
一個個箱子被掀開,一本本線裝書被扔出來,何希華一邊拼命去撿拾地上的書籍,一邊哀求著:“鄉親們,我求求你們了,箱子里都是書,都是書,真的沒有吃的,啊……”
饑民涌過,何希華的手指幾乎被踩斷,他仍忍痛撿拾著地上的書籍,對于他來說,看著滿地書籍被踩來踩去,這比踐踏他本人還難受。
眼看涌進來的饑民越來越多,有人竟然開始焚燒書籍取暖,何希華不禁目眥欲裂,疾聲大呼,“不能燒,不能燒??!這些都是書啊,鄉親們,不能燒??!”無力阻止的何希華被火光深深地刺痛了。
他一把推開旁邊的饑民,拉開墻邊的桌子,掏出壁上一塊磚,把藏在墻洞里僅余的半斤粟米拿出來扔給饑民,大呼道:“都住手,你們要的糧食在這里,都拿去吧,鄉親們,我知道你們餓,我知道你們冷,但我請求你們,別毀掉這些書,別毀掉槐里的未來,今日,我們遭逢這亂世,已是無奈,強人兵匪把我們的家毀了,我們不能再親手把子孫的希望也毀了呀!我知道這點糧食不夠大家吃,我這還有,你們都拿去吧,我只有一個請求,為了咱們子孫的未來,請你們別再燒毀這些書了。”
“鄉親們,老夫無力下刀了,你們……自己動手吧,只要鄉親們答應我,別毀掉這些書,我何希華亦能含笑九泉了?!?
短刀落地,何希華再難站立,靠著墻緩緩滑坐下去,雙腳上鮮紅的血液不斷涌出,染紅了雙腿,染紅了墻壁,染紅了地面,染紅了書頁,也染紅了所有饑民的眼睛。
也不知道誰先動手,地上的書被一本本的撿起來,重新裝進箱子里,包括那些已染了血的。
何希華的血流干了,在生命逝去前一刻,他看了看門外的風雪,看了看這苦難的亂世,含笑閉上了雙眼。
事后,那十幾箱書籍卻在戰火中奇跡般幸存了下來。
后來何希華的事跡傳開,槐里人感慨萬千,傳到楊禹耳朵里也,他同樣是感慨萬千,不僅讓槐里的翰林齋改為開放式圖書館,讓所有人可以進館免費看書,而且還出資建了一所希華學堂,資助那些家庭貧困的孩子就讀。
槐里向學之風由此日盛,人才輩出。這些是后話,暫且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