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軟肋看重面子的人,心底都有些自卑
跟有缺點的人打交道,心里更舒適
在很多事情上,人們的想法都是相同的。比如,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認為應該把自己最好、最完美、最優秀的一面展示給別人,因為這樣才能夠吸引別人的目光,獲得別人的好評。特別是在相互并不熟悉的時候,人們總是會讓自己變得很完美,甚至會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而進行偽裝。但是,這種想法和做法真的是正確的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觀點似乎并不是正確的。在心理學中有一種效應叫作“缺陷效應”,也可以叫作“暴露缺點效應”,即對于一個完美的人來說,保持自己在外人面前的完美形象并不一定會得到別人的喜歡,但如果能夠適當地暴露一點小缺點,會讓別人更喜歡。聯系現實,人們就會發現,這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當你遇到一個非常完美的人的時候,雖然你會對他有非常高的評價,非常欣賞他,但是更多的時候卻會選擇站在遠處欣賞,而不是和他產生交集,或者是成為朋友,也就是說,一個人越是完美,人們就越是想要遠離他。而人們交朋友,通常都是選擇有一些小缺點的人,這就是因為受到了缺陷效應的影響。
缺陷效應是由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提出的。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阿倫森還做了一個心理實驗。那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實驗,實驗的內容就是請受試者聽一段錄音,錄音的內容是四位選手在一次演講比賽中的演講,而受試者需要做的是在聽完錄音后排列出自己對這四位選手的喜歡程度。
第一位選手才華出眾,演講的過程非常出色,可惜打翻了桌子上的咖啡。第二位選手同樣是才華出眾,而且沒有打翻桌子上的咖啡,表現堪稱完美。第三位選手資質平庸,本來演講中的表現就很一般,而且還打翻了桌子上的咖啡。第四位選手也水平一般,但是他的演講很順利,沒有打翻桌子上的咖啡。
按照阿倫森的估計,最受歡迎的一定是那位才華橫溢并且在演講中沒有打翻咖啡杯、表現堪稱完美的選手,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并不是這樣。
實驗結果顯示,最受人們歡迎的并不是那個才華出眾且沒有打翻咖啡的人,而是那位才華出眾卻打翻了咖啡的人;在演講中表現完美的人只排在第二位。這個實驗說明,如果完美的人身上有一些小缺點,會更受人歡迎;也就是說,人會受到缺陷效應的影響。
那么,人到底為什么會受到缺陷效應的影響呢?為什么對明明非常完美的人,人們卻不喜歡,反而更愿意和那些有一些小缺點的人進行交往呢?
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人們都希望別人能夠對自己熱情一些,“熱臉貼冷屁股”這樣的事情是沒人喜歡的。我們可以確定一點,那就是所有的人都喜歡和完美的、優秀的、有能力的人交往,因為這種交往本身就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肯定。這種交往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還會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而且,一般來說,對于總是和有能力的人在一起的人,人們也是會對其刮目相看的。但是,這種完美的、優秀的、有能力的人通常會有自傲的缺點,人們本來就覺得這種人高不可攀,如果再表現出高冷的態度,自然就不會喜歡和他接觸。
第二,人們的自尊心也是影響缺陷效應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過于完美的人,必然會給人造成一種心理上的壓力,甚至會讓人感到自卑。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更不可能主動去和這樣的人進行交往。
第三,害怕別人的嘲笑。人們總是習慣與身邊的人進行比較。相信大多數人在小的時候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父母總是會拿你和其他的孩子進行比較,說你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讓人感到十分羞愧。因此你擔心別人嘲笑自己,自然不想同別人進行比較。
但是,如果對于一個不那么完美的人,情況就會變得完全不同。一個缺點,會瞬間拉近你與他之間的距離,使你的心里不再產生多余的想法——通常,人們都認為一個人如果有了缺點,自然就不會表現得高傲和目空一切,就更容易相處。因此,人們更喜歡不那么完美的人,而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缺陷效應的影響在現實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人們認為完美的老師應該是一絲不茍的、嚴肅的,然而這樣的老師卻通常都不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喜歡的往往是那種能夠和同學們打成一片的老師。再比如,一些公司的老板為了在員工面前保持自己的威嚴,總是在員工面前表現得十分完美,然而這樣的老板通常得不到員工的喜歡;他們的關系永遠都是上下級,而不是朋友。
當然,我們也要懂得,所謂的缺陷效應,并不是說要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把自己的所有缺點都表現出來,有些缺點能改正的必須要改正。另外,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利用缺陷效應的影響來增加自己的親和力,有些人在暴露自己的缺點之后,可能會讓人更加討厭。也就是說,想要利用缺陷效應,必須要注意幾個要素:
第一,利用缺陷效應的影響來增加自己親和力的人,必須要具備的第一個條件,就是非常優秀,有出眾的能力,也就是說,必須是一個在其他人眼中非常優秀的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一般來說,只有優秀的人偶爾犯一點小錯誤或有一點小缺點才會讓人接受,如果普通的人出現這種情況,只會更加拉低自己在別人心里面的地位。
第二,利用缺陷效應時,犯的錯誤或暴露出來的缺點都只能是很小的,這樣才能達到易于讓人接近的目的;犯那些大的原則性的錯誤或暴露出很大的缺點,只能損害自己的形象,讓別人敬而遠之,完全無法增加自己的親和力。
第三,犯了錯誤之后,不論是不是故意的,都要主動去承認,不要扭捏掩飾。這樣做的話很可能會讓人產生好的印象,畢竟這也算是一種優點;否則就會讓人覺得小氣,缺乏氣度和風范。
正所謂“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每個人也都有可能犯錯誤,這些都是正常的。缺陷效應告訴我們,偶爾暴露自己的缺點,犯錯誤,這些都不是什么大問題,不要總是把心思花費在掩飾缺點和辯解錯誤上面,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