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
鱷魚吃東西時就會流淚,那能怪它嗎
影視作品涉及鱷魚的時候,都在強化一種概念:它們是食人的猛獸。西方更有一條諺語:“鱷魚的眼淚?!敝v鱷魚在吞食食物時會擠出幾滴眼淚,顯示其虛偽的“慈悲”。鱷魚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翻案,動物學家的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了人類對它們的偏見。
絕大多數(shù)的鱷魚是不吃人的。世界上現(xiàn)存的鱷魚種類,有人說是25種,有人說是21種,但其中確實“吃人不吐骨頭”的只有兩種,就是著名的尼羅鱷和灣鱷。像美洲鱷就從不吃人,從來沒有確切的記錄證明美洲鱷吃過人。我國的珍貴保護動物揚子鱷,也是不吃人的。廣州動物園中繁育的揚子鱷,便是性情溫順的典范。而且,即使是食人的灣鱷和尼羅鱷,也不是見人就吃的,它們只是在孵卵和哺養(yǎng)幼鱷的時候,才襲擊走近它們身旁的人類。人類完全可以將鱷魚的食人看作其保護幼崽的慈母之心在起作用,給以一份理解和寬容,而不該“以偏概全”,給鱷魚樹立一個兇殘的形象。這可能也是鱷魚對人類的期望。
鱷魚對待它的孩子,的確是極溫柔體貼的。
鱷魚每次產(chǎn)卵幾十枚,被它們埋在沙灘下。孵化鱷蛋的熱量來自太陽和雜草受濕熱發(fā)酵的熱量,這要持續(xù)近三個月,此間,雌鱷一直守護在巢穴旁,為了即將出世的孩子們的安全,它一步也不曾離開,“齋戒”整整三個月。雄鱷也一直在附近擔任警衛(wèi),只不過偶爾匆匆出去找點東西填填肚子。父母的癡心,可見一斑。幼鱷破殼前兩天,會在蛋內(nèi)發(fā)出呱呱的“啼哭”聲,雌鱷這時便用前腿掘開沙坑,其小心翼翼的姿態(tài),像一位正在進行現(xiàn)場挖掘的考古學家。幼鱷們擁擠著來到世界之后,它們的父母張開血盆大口,讓孩子們從那用來撕咬獵物的鋒利齒間爬進口腔,細心地將它們送到湖中。此后,幼鱷要在父母的護翼下生活六個月,才能獨自開始稱雄一方的生命之旅。
如此柔情似水的鱷魚,在其孵卵和哺養(yǎng)期襲擊人類也就不足為怪了。豈止是對待人類,亞馬孫河流域兇猛異常的森蚺,鱷魚平時也避之唯恐不及,但在孵卵哺養(yǎng)期,它們卻為了幼鱷常不計后果地勇猛出擊。
那被人類斥為“假慈悲”而令人深惡痛絕的鱷魚眼淚,更是一大冤案。有種說法是,鱷魚之所以流淚,只是因為它們多生活及飲食使之體內(nèi)鹽分過多,而腎臟的排泄功能又不完善,所以只能靠眼睛周圍的鹽腺來排掉體內(nèi)多余的鹽分;還有一種說法是鱷魚需要用眼淚來潤滑眼睛。據(jù)記載,最早提到“鱷魚的眼淚”的是古羅馬作家普林尼,這個惡名鱷魚已經(jīng)背得太久了。
似乎真的到了人類給鱷魚翻案的時候了,更何況它還是恐龍家族的“前輩”,早在兩億多年前鱷魚的祖先便生活于地球上了,人類對于“活化石”不是一向尊崇備至嗎?對鱷魚也不該有例外。
但是,我們真的能給鱷魚翻案嗎?
那些眾多的非食人鱷,其中許多種族人們一般是看不到的,它們只在世界某一個或某幾個角落生存著少得可憐的數(shù)目,和人類社會構(gòu)成聯(lián)系的,還是兇猛的尼羅鱷和灣鱷,而這兩種鱷魚的數(shù)目可能要超過另外二十幾種同類數(shù)目的總和!它們貌似只為保護幼崽襲擊人類,事實是,那些靠近它們的人類沒有幾個想傷害它們。而最重要的是,它們每年竟要花掉9個月來孵卵和哺養(yǎng)一代幼鱷。也就是說,這些本意上并不想傷人的鱷魚每年只有3個月不那么危險!在那9個月里,它們卻在以所謂“慈母之心”要求對其食人行為勿加斥責!當一種生物以此種方式證明它們“無罪”時,我們能夠相信嗎?如果我們相信了,那豈不意味著除了3個月的“休養(yǎng)期”,余下的日子里,我們理應(yīng)成為鱷魚的盤中餐?
人類對鱷魚生物習性的誤解是一回事,鱷魚的行為習性又是另一回事。
人類顯然不會給鱷魚翻案,但人類卻在縱容著自己身邊的“鱷魚”:那些以種種正義和善的理由作惡的人,那些經(jīng)常性地“偶爾”犯錯誤的人,那些“無意”中傷害了別人的人,還有那些聲稱為了和平而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