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春暉亭
- 寧同學(xué),我對你心動了
- 陌言葛藍朵
- 1042字
- 2025-08-29 08:30:49
陽光穿過香霏樓旁的柏樹林,在石階上投下晃動的光斑。
習(xí)涼涼指著前方林間隱約的亭角:“地圖上說前面有座春暉亭,我們?nèi)タ纯矗俊?
八人順著蜿蜒的小徑走去,沒多遠,一座青瓦飛檐的碑亭便在樹蔭里露出全貌,亭頂?shù)穆N角挑著天光,透著幾分古樸的莊重。
“這亭子看起來有些年頭了。”蘇夏走近亭前,抬頭望著匾額上的“春暉”二字,字跡溫潤卻有力,“旁邊的介紹牌寫著1995年10月28日落成的,正好是ZG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成立57周年,還有國立十五中學(xué)建校54周年的日子。”
鄧青湊近細看,念出落款:“匾額是馮玉祥將軍的女兒馮弗伐所書,‘春暉’……真是應(yīng)景的名字。”
亭內(nèi)的石桌石凳被樹蔭遮得涼爽,正中矗立的石碑尤其醒目。
江灼詩站在碑前,輕聲念著碑上的大字:“‘ZG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暨國立十五中紀念碑’,這十八個字寫得真有氣勢。”
寧華看著碑側(cè)的小字解釋:“是北伐名將黃琪翔的夫人郭秀儀親筆題寫的,難怪筆力這么沉。”
陽光透過亭頂?shù)目p隙落在碑上,讓那些深刻的字跡更顯清晰,仿佛帶著穿越歲月的溫度。
八人繞到碑亭右側(cè),墻上的石刻密密麻麻,是ZG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的簡介。
鄧青逐行讀著,聲音漸漸低沉:“原來那時候為了保護戰(zhàn)爭中的孩子,成立了保育會,救下了那么多孤兒……”
石刻的末尾還刻著保育院歌,蘇夏輕輕哼起開頭的幾句,旋律簡單卻帶著力量:“‘我們是戰(zhàn)時的兒童,我們是民族的幼苗……’”
風(fēng)穿過亭柱,仿佛把歌聲送向了遠方。
左側(cè)的石刻則屬于國立十五中學(xué)。
江灼詩用手指輕輕拂過石刻上的校名:“在戰(zhàn)火里建校,讓孩子們能繼續(xù)讀書,太不容易了。”
簡介下方同樣刻著校歌,“‘嘉陵江上,歌樂山下,我們的學(xué)校在此安家……’”
寧華跟著念出聲,“你看這歌詞,既有烽火中的艱難,又有對未來的希望。”
幾人在亭內(nèi)的石凳上坐下,熱風(fēng)帶著草木的清香穿過亭廊。
伍燁望著“春暉”匾額,忽然說:“‘春暉’是春天的陽光吧?就像這些保育會和學(xué)校,在最艱難的歲月里,給了孩子們溫暖和希望。”
鄧青點頭附和:“是啊,戰(zhàn)火無情,但總有人在守護這些幼苗,就像陽光守護草木一樣。”
季子奕看著兩側(cè)的校歌和院歌,輕聲道:“把歌刻在這里真好,后人來看的時候,不光能讀到歷史,還能通過歌聲感受到當(dāng)時的心情。”
寧華望著亭外的陽光,“1995年建這座亭,也是為了讓這段歷史不被忘記吧。那些在戰(zhàn)火中被守護的孩子,那些堅持辦學(xué)的師長,都值得被記住。”
離開春暉亭時,幾人特意回頭望了一眼。
青瓦在陽光下泛著柔光,“春暉”二字在樹蔭里若隱若現(xiàn)。
蘇夏說:“剛才哼著那首院歌,忽然覺得心里暖暖的。再艱難的日子,只要有這樣的守護,就總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