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土地改革
- 非洲種田:從埃及開始
- 林桜園
- 2077字
- 2023-07-29 23:45:21
再此外的許多部門,伊斯梅爾仍任用阿里帕夏時代的老人留任。
一方面是,這些老人有豐富的行政經驗,處理事務能力較強。一方面是,這些老人與阿拉維王室有較強的羈絆,忠誠度足夠高。
比如說戰爭部長艾哈邁德·亞根,就是阿里帕夏的侄子,伊斯梅爾的叔叔。財政部長巴齊貝伊,則是阿里帕夏以前的奴隸。
是的,現在的埃及,在明面上有完整且現代的官僚體系,實際上則施行著高度集中的總督專權。總督將派遣自己的家人、朋友、奴隸去控制官僚的方方面面,驅使其為總督個人的利益服務。
而直到六七十年代,傳統意義上,以中產階級公務員主導的官僚機構,才得以實現。
這種任人唯親的制度毫無疑問是陳舊落后的,不過,這種制度的原始反而能帶來一個意外的好處,那就是由于其高度集權的性質,不會有一堆漢弗萊和阿連德躲在官僚體系內,推三阻四。
這就非常有利于伊斯梅爾新上臺時進行的各種改革!
“今天是我作為攝政王執政的第一天,當然要推行新的改革。”在檢閱官員完畢后,伊斯梅爾坐在攝政王寶座下,向所有在場人士說道。
此番話一出,立即震驚了諸多埃及官員、權貴們,站在靠近伊斯梅爾位置的,神情凝重、若有所思。站在遠離伊斯梅爾位置的,則面面相覷,議論紛紛。
通常情況下,新的執政者上臺,就迅速做一些調整人事的事情,一般也會根據其支持者的利益,做一些重大的改革。
比如說在歷史上,阿巴斯上臺后的改革,就是辭退外國軍官和工程師、關閉學校和工廠、解散軍隊。
如果根基不穩的執政者,做出的改革沒有能符合底下利益集團的期望,可能很快被推翻。就像世界頂級德棍彼得三世,還有被禁衛軍割斷喉嚨的奧斯曼二世蘇丹。
通常情況下,執政者需要在位置上待比較久,或者早在執政前就有自己班底,才能進行得罪人較多的改革,比如說雍正皇帝。
而毫無疑問,在法國留學歸來不久的伊斯梅爾,進行的改革還是只能符合貴族的期望,贏取他們的支持。
“我宣布,在我執政后的埃及,將實行土地私有制——所有人對土地的產權,將受到法律保護,沒有任何人能侵犯。”當見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時,伊斯梅爾拋下了重磅消息。
“什么!”有馬穆魯克不顧檢閱的禮儀吃驚的喊道。
“什么?”有身居高位的官僚表現得難以置信。
“什么!!!”有貴族表現的卻是欣喜若狂。
瞬間,議論的狂潮,淹沒了檢閱大廳。
“安靜!安靜!”富有穿透力的聲音在整個大廳中回蕩,那是王室大司儀所喊的。在重復好幾聲后,檢閱大廳稍微平靜了下來,但人們的竊竊私語,依舊是阻擋不住的。
畢竟,伊斯梅爾宣稱將要進行的土地改革,會改變整個埃及經濟面目乃至社會結構!
在伊斯梅爾上臺之前的阿里帕夏時代,埃及實際上不存在土地私有制。
在理論上,埃及奉行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權力,埃及總督可以支配所有開發和未開發的土地,隨意的驅使農民干活,或要求他們種植某種作物。
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畢竟埃及總督不是只有幾十戶佃農的地主,而是要管四百多萬埃及人口的準君主,他就沒有那個能力去監督所有農民、所有土地的情況。
包括伊斯梅爾也不認為,自己能靠未來的見識,就能把埃及的四百多萬人口什么的都能管好,哪怕他來之前的后世都不能,更不可能在這個技術手段低下的維多利亞時代完成了。
所以,埃及總督管理土地,還是得把土地給外包出去,交給不同的人經營與管理。
這就產生了兩種土地類型,一種是承包土地。埃及總督會將土地分給貴族、政府要員或是地方精英,由他們負責征收稅收和勞役等。同時,再“附贈”他們某塊土地,作為免稅地。
可對賽義德、伊斯梅爾和阿里帕夏等皇族的承包地來說,幾乎所有土地都是免稅的,地租都流入他們手中,而不是作為承包款上繳到國庫。
這些土地理論上都是國家的,不過在阿里帕夏時代末尾,也逐漸的準許埃及貴族繼承和轉賣這些土地,已經實際上進入私有化的進程,只是沒有正是法律的承認。
而伊斯梅爾就是要承認貴族對他們自己土地的所有權,這樣不僅順水推舟的完成土地的私有化,還能得到埃及貴族的感激和支持。
埃及的另外一種土地就是國有地,實際上就是將土地包給自耕農或者小地主種的制度。
理論上說,這種國有地會按需求和能力分給普通農民,鼓勵他們種好田,收獲的糧食越多,分的土地越多,實際運行起來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因為政府財政的需求,底層官吏的想的一定不會是把土地給種田種的最好的那位,讓他多種作物多改良土地,而是會是把土地給能繳納稅款最多的那一位,不斷的壓榨農民和土地。
同時,按照埃及法律規定的話,如果不能種出足夠的作物、繳納足夠的稅,就會將土地收回,還會對農民本身有嚴厲的懲罰,使其生活狀態雪上加霜。
這樣來說,將農民得到的土地直接變為私有土地,令他們安心的耕作,反而更有利于農業發展。
當然,伊斯梅爾也有能力將所有土地收過來,平均分給所有農民。但這樣勢必會得罪大批貴族,造成根基不穩,產生被推翻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埃及同許多農民產糧為主的國家不同,埃及的農業最重要的是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勢必要建立兼并土地的資本主義式大莊園。
如果盲目的將土地分給自耕農,最后結果肯定和海地一樣,農民放棄種能為國家帶來外匯的經濟作物,選擇種能養活自己的主糧。最后商品出口銳減,政府收入大大降低,影響整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