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宋國滅曹
- 春秋魯國十二君
- 桃木寶劍
- 3313字
- 2025-04-01 16:25:30
就在魯國滅掉邾國的同時,宋景公也滅掉了長期以來與宋交惡的鄰居曹國。
曹國位于宋、魯、衛、鄭四國之間,都城陶丘,始封國君曹叔振鐸是周文王與太姒夫人第六子、周武王之弟。作為一個小國,曹國深受晉、楚多年爭霸的磨難,而且不得不依附周邊大國宋、魯、衛、鄭四國。春秋末期這段時間,中原諸侯以大欺小、恃強凌弱,曹國的日子自然不好過。
齊桓公稱霸中原時,曹國歸附于齊國。齊桓公去世之后,曹國曾與衛國、邾國一起,派出軍隊跟隨宋襄公一起進入齊國都城臨淄,平定齊國內亂,擁立齊太子昭繼位。后來晉文公成為中原諸侯霸主,由于晉文公重耳即位之前曾在曹國受辱,因此晉文公曾率領晉國大軍討伐曹國,城濮之戰晉國打敗楚國稱霸中原后,宋國開始沒落,曹國一直依附于晉國,沒有太把宋國當回事,引起了宋國的不滿。
宋景公即位于公元前516年(魯昭公二十六年),曹悼公前往宋國朝見新君宋景公時,被扣在了宋國都城商丘,第二年死于宋國,兩國之間的關系驟然緊張。由于當時晉國仍是諸侯盟主,曹、宋還算是晉國領導下的同盟國,因此也就沒有發生什么沖突。
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九年,宋景公十六年)曹伯陽即位。第二年(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宋景公十七年),宋國驅逐了桐門右師樂大心,樂大心來到曹國。曹伯陽不顧群臣的反對,不怕得罪宋國,收留了樂大心,其實樂大心是想暫居曹國,他的真正目的地是自己在晉國的采邑州縣。曹伯陽三年(宋景公十八年),逃奔陳國的宋公子地、公子辰和宋大夫仲佗、石彄潛入宋國蕭城叛亂,樂大心也從曹國到達蕭城參與反叛,搞得宋國一片大亂,此事加劇了宋景公對曹國的憎恨。
曹伯陽即位后不務正業,特別喜愛打獵射鳥。曹國有人夢見一眾君子立于曹國土地神社墻外,商量滅亡曹國;始封國君曹叔振鐸請大家等一下公孫強,大家答應了。第二天早晨,此人夢醒之后,到處打聽,沒有找到公孫強這個人;他告誡自己的兒子說:“我死之后,你如果聽到一個叫公孫強的人執政,他會禍害得曹國滅亡,那時你一定要離開曹國。”
公孫強是曹國庶人,也就是普通百姓,他也擅長射鳥。曹伯陽六年,他聽說國君也喜歡田獵射鳥,有一次他射中了一只稀有的大雁,通體皆白,就跑到都城將此白雁獻給了國君曹伯陽。這個昏君曹伯陽非常高興,與公孫強談起了國政大事,沒想到這位草民公孫強應對得體,很會討國君歡心。曹伯陽就讓公孫強做了曹國的司城,主持朝政,對他非常寵信。那位夢中聽到公孫強名字的曹人之子聽說公孫強主持曹國政事了,嚇得馬上逃離了曹國。
不學無術的公孫強在曹伯陽面前大談諸侯爭霸之說,只知田獵射鳥的昏君曹伯陽還大為欣賞,到處對人說“曹有公孫強,寡人之幸!社稷之幸也!”曹伯陽采納了司城公孫強的策略,背叛了晉國,還出兵攻打宋國。
宋國為了報復曹國容留支持叛臣樂大心,在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曹伯陽十年,宋景公二十五年)派出大夫樂髡率軍討伐曹國;并在三年之后(魯哀公六年)再次派出左師向巢率領宋軍攻打曹國。宋師退兵后,曹國不但沒有歸附宋國,司城公孫強反而勞民傷財,為了抵御宋國再次來襲,在都城附近修筑了五座城池。曹伯陽采納了司城公孫強所謂的“圖霸強曹”戰略后,在魯哀公七年出兵攻宋,這種自不量力的愚蠢之舉,惹怒了宋景公。
宋景公在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冬天親自率領宋國大軍討伐曹國,由于曹國已經與晉國斷交,晉國沒有出兵相救。宋卿、右師皇瑗曾在年初率師討伐鄭國,因為鄭國背叛了晉國,表明了自己仍然尊晉國為盟主的立場,同時也是報復鄭國收留了從蕭城兵敗逃奔鄭國的公子地、公子辰等人。正因為如此,當宋國圍攻曹國都城時,鄭大夫桓子思啟奏鄭聲公道:“宋人占領曹國,將是鄭國大患,不可以不救。”鄭聲公于是派出了鄭卿駟弘率軍攻打宋國以救援曹國。
魯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正月,宋景公得報鄭軍攻打宋國,于是下令停止攻打曹國,回師抵御鄭國軍隊,并命褚師子肥率軍殿后掩護主力撤軍。褚師,也稱市令,是一種官職,負責掌管集市和貿易。褚師子肥根本沒有把曹軍放在眼里,率領宋軍從容不迫,緩緩回撤,曹軍兵士大肆辱罵褚師子肥,子肥便命后軍停止前進,其實這是為了嚇唬曹軍。宋景公率領大軍前行,見后軍遲遲沒有跟上,便下令大軍停止前進,等待子肥率領的后軍。當他聽到兵士報告,曹軍辱罵負責殿后的宋軍時,勃然大怒,命令宋軍全軍回返,猛攻曹國都城陶丘,破城而入,俘虜了曹伯陽和司城公孫強,當場下令誅殺,曹國由此絕祀。宋國滅曹之后,鄭卿駟弘率軍沒有達到救曹的目的,也撤回了鄭國,但在一年之后(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鄭國又一次攻打宋國。鄭卿罕達有一個寵臣名叫許瑕,向罕達求取封邑,罕達左思右想,找不到合適的城邑賞給許瑕。許瑕就向罕達進言,可以攻取宋國的城邑賞給自己作采邑,罕達應允了,命許瑕率領鄭軍攻打宋國的雍丘城。
宋國吞并了曹國后,國力得到了顯著的增強,糧食、人口、戰車數量都增加了不少。本來宋景公滅曹之后,就盯著鄭國,公子地、公子辰等人在宋國蕭城叛亂兵敗后逃到了鄭國,鄭國還將他們安置在了與宋國相鄰的五座城池中,宋景公不僅想從鄭國身上賺取便宜,更重要的是要剿滅公子地、公子辰等人,以達到斬草除根的目的。現在鄭國送上門來了。于是宋景公派出右師皇瑗率領大軍救援雍丘,皇瑗領軍包圍了許瑕所率鄭軍,每天修筑一座堡壘,挖一條壕溝,鄭軍兵士見后軍心大亂。罕達從鄭國境內率領兵馬前來營救,但是大敗。二月十四日,宋師在雍丘全殲鄭軍,只留下了有才能的郟張、鄭羅等人帶回宋國,其余全部殲滅。
宋景公按部就班地實現著他那弱鄭強宋、剿滅公子地、公子辰的計劃,他在當年(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秋天親率宋軍再次討伐鄭國。鄭國君臣放眼四顧,齊景公已逝,齊國忙于與吳國、魯國糾纏,怎會趕來救援鄭國?更不用說楚國、吳國了,目前只好派出使節前往晉國,表示愿意再次歸附晉國,請求晉國救援鄭國。
晉國正卿趙鞅命人為救援鄭國占卜,得到了水流到火的兆象,趙鞅召見了晉國史趙、史墨(蔡墨)和史龜三位史官,命三人對占卜的結果進行解讀。
太史龜說:“此兆象叫做陽氣下沉,可以發兵,有利于攻打姜氏(齊國),不利于攻打子商(宋國)。伐齊則可,與宋國為敵不吉利。”
太史墨說:“盈,是水的名稱;子,是水的方位。名稱和方位相當,不能侵犯。炎帝是火師,姜姓是他的后代。水勝火,攻打姜姓(齊國)是可以的。”
太史趙說:“河川滿盈,流波湍急,不可游度。鄭國的武子賸(鄭卿罕達)為寵臣攻打宋國,有罪也,不可救。救鄭必與宋戰,不吉利,不知其他。”
趙鞅一聽,三位史官都說救鄭不吉利,于是命家臣陽虎再用《周易》占筮,得到了泰卦變成需卦,陽虎解釋道:“《泰》卦爻辭有‘帝乙歸妹,以祉,元吉’之語。宋國正處在吉利之時,不可與之為敵。宋國始封國君微子啟,是商朝帝乙的長子;宋國和鄭國有甥舅之親。祉,是福祿爵位。如果帝乙的長子嫁女兒而又有吉利的福祿,我們又怎么能夠吉利?”陽虎借占筮的卦象爻辭告訴趙鞅,宋國目前運勢正盛,晉國伐宋救鄭不吉。
趙鞅這下沒話說了,眾口一詞,都說救鄭伐宋不吉利,于是就不提此事了。宋國得知晉國沒有出兵救援鄭國后,又在第二年(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95年)夏天再次兵伐鄭國。晉國方面,既然占卜提到伐齊則可,趙鞅就開始謀劃起了伐齊之事,畢竟齊國多次救援晉國反叛的范氏和中行氏,現在晉國內亂平定,也是時候給齊國一個教訓了。
魯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九月,齊國大夫閭丘明從魯國迎回了齊悼公夫人季姬后,齊國與魯國盟好如初。國君夫人都是齊國執政季康子的妹妹,兩國還打什么仗呢?齊悼公在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春天,派出使臣公孫綽訪問了吳國。由于齊國曾在半年多以前遣使赴吳,請求吳國出兵聯合討伐魯國,現在齊國不想伐魯了,所以公孫綽的使命就是稟告吳國:齊國不再請求吳國出兵伐魯。
吳王夫差聽后不高興了,你們齊國拿寡人耍著玩兒嗎?他對齊使公孫綽說:“去年寡人聽到了貴君的命令,現在又變了,吳國不知道該聽從什么了。寡人將率軍前往齊國聆聽貴君之命。”吳王的意思非常明確:吳國要討伐齊國。
吳王夫差為了便于北上爭霸中原,征發役夫,在吳國的邗水旁修筑了邗城,并從邗城向北開挖運河,連通長江與北面的淮水,名叫“邗溝”,也就是今天京杭大運河的前身。吳國的戰船可以直達淮水,對吳國北上中原用兵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