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1章 吳 蔡 唐聯(lián)合伐楚

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三月,也就是晉軍在平中之戰(zhàn)敗于鮮虞國的第二年春天,眾多諸侯都來到了召陵,魯定公也參加了此次盟會。由于是周天子召集的盟會,到會的諸侯很多。晉定公、宋景公、蔡昭侯、衛(wèi)靈公、陳懷公(其父君陳惠公上月剛?cè)ナ溃⑧崼I公、許男、曹隱公、莒郊公、邾隱公、滕頃公、薛襄公、杞悼公以及頓國、胡國、小邾國的國君都來了。齊景公雖然沒有親自參加盟會,但也派出了齊卿國惠子來到召陵。

晉卿荀寅(中行文子,中行穆子荀吳之子)一直想繼承父親的遺志,掃蕩鮮虞。平中之戰(zhàn)晉軍敗于鮮虞后,荀寅躍躍欲試,開始準備進軍滹沱河,沒想到卻等來了周天子召集諸侯伐楚的召陵之會。伐楚是蔡昭侯請求推動的,荀寅派人找到蔡侯,向他索取財貨,說愿意幫助蔡國促成伐楚之事。這位蔡昭侯的吝嗇勁兒又來了,就是舍不得金玉珠寶,沒有滿足荀寅的要求。荀寅于是找到正卿范獻子說道:“國家危難,諸侯三心二意,這種情況下攻擊楚國,太難取勝了!雨季來臨,瘧疾流行,鮮虞、中山不服晉國,我們背棄已遵守了四十年的彌兵盟約(公元前546年,即魯襄公二十七年在宋國簽訂)而招致楚國的怨恨,楚國并沒有損失什么,而我們晉國將會失去討伐鮮虞和中山的大好時機,不如推辭蔡侯的請求。今年自從我們與吳國配合、攻打楚國北部的方城以來,并未使楚國屈服,只會徒勞無功。”一毛不拔的蔡侯也沒給正卿范獻子送去好處,范獻子也確實覺得荀寅的話有道理,如果晉國大軍去攻打楚國,那么鮮虞國不僅獲得了喘息之機,反而有可能再次攻入晉國腹地,晉國為什么要放著家門口的敵人不打,卻大老遠跑到楚國去作戰(zhàn)?現(xiàn)在他有些后悔請求周天子召集諸侯盟會討伐楚國了,于是他打定了主意,不打算伐楚了,而是準備率領(lǐng)諸侯聯(lián)軍剿滅中山國。現(xiàn)在的周王室是靠晉國扶持的,不給周天子面子,他們也不敢說什么。

就這樣,召陵盟會的決議,由伐楚變成了討伐中山。五月,魯定公與眾諸侯在召陵附近的皋鼬歃血盟誓,共伐中山。盟會結(jié)束后,晉國將攻打楚國方城的軍隊撤回,在晉正卿兼中軍統(tǒng)帥范獻子的率領(lǐng)下,和衛(wèi)卿孔文子率領(lǐng)的衛(wèi)國軍隊共同出兵進剿鮮虞國和中山國,魯定公則于七月份回到了曲阜。

這次盟會開了兩個月,杞悼公和周王室的劉文公還在盟會期間去世了,蔡昭侯也沒達到目的,怒氣沖沖的返回蔡國,在回國途中,由于與蔡、頓、胡三國相鄰的沈國依附于楚國,沒有參加召陵盟會,蔡昭侯派大夫公孫姓率軍圍攻沈國,于四月二十四日破城,俘虜了沈子嘉(沈國國君),把他帶回蔡國誅殺了。

沈國被蔡國所滅,這是楚國所不能容忍的。秋天,楚令尹囊瓦率軍攻打蔡國。蔡昭侯又與楚國的死對頭吳國聯(lián)盟,派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公子乾到吳國為質(zhì),與吳國聯(lián)合討伐楚國。

相國伍子胥苦心孤詣等待了多年的攻打楚國、為家族報仇的愿望終于快要實現(xiàn)了,為了實現(xiàn)這一夙愿,他多年來全心全意地追隨公子光(吳王闔閭),助其登上了吳國君位。他還給吳王闔閭獻計,每年都派出吳國軍隊騷擾楚國東部邊境,令楚國軍隊疲于應付。為了伐楚大計,他還向吳王闔閭舉薦了一位舉足輕重的軍事人才----孫武。

孫武,字長卿,大約生于公元前545年(魯襄公二十八年,齊景公三年)。他出生于齊國,祖先是陳國貴族陳敬仲(陳厲公之子),深受齊桓公器重。齊卿陳無宇(陳桓子)是他的曾祖父,孫武祖父陳書,在魯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與齊卿高發(fā)一起率兵討伐莒國,大獲全勝,被齊景公賜姓孫,封采邑樂安。公元前532年(魯昭公十年),齊國發(fā)生了欒氏、高氏叛亂,孫武那時才十幾歲,為避動亂隨家人來到吳國隱居,潛心研究兵學,寫成了著名的《孫子兵法》一書。吳王闔閭?cè)辏ü?12年),三十出頭的軍事奇才孫武經(jīng)伍子胥的多次舉薦,受到吳王闔閭召見,獻上了兵書《孫子兵法》。吳王闔閭率軍征戰(zhàn)多年,看了孫武的兵法十三篇后,大為贊嘆,并與孫武深入探討兵法,被孫武獨特深邃的見解所折服,當即任命孫武為將軍,還以一百八十名宮女交與孫武操演陣法,驗證了孫武的軍事才能。在孫武的整訓之下,吳國軍隊的戰(zhàn)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吳王即位之后,每年都出兵襲擾楚國東部、攻占城池,使楚軍疲憊不堪。將軍孫武、相國伍子胥率軍剿滅了容留吳王僚親弟弟扶余和燭庸的徐國和鐘吾國,掃清了進軍楚國的外圍障礙。吳國南面的越國常常協(xié)助楚國攻打吳國,吳軍在孫武的率領(lǐng)下,還在公元前510年(吳王闔閭五年,魯昭公三十二年)夏天出兵越國,削弱越國的實力,在邊境筑城加強防御,這都是在為吳國大軍全面進攻楚國做準備。

伐越之后,吳王闔閭深感越國將來會成為吳國的后方之患,為了防備越國在吳國伐楚期間偷襲吳國都城,特命相國伍子胥加固擴建都城姑蘇,將原來的周長八里二百六十步的小城擴建,大城周長四十二里三十步,開水陸城門各八,將全部居民遷入城內(nèi),并在城內(nèi)設(shè)置守備,積聚糧食、儲存兵器糧草,鞏固城防,此時的姑蘇城也被稱作“闔閭大城”。

吳王闔閭七年(公元前508年,魯定公二年),吳國采用孫武“伐交”的策略,策動楚國的附屬國桐國起兵反叛了楚國。《孫子兵法》的《謀攻》篇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伐交,就是破壞敵人與其盟友的聯(lián)合。吳王闔閭又派舒鳩氏(舒鳩國在九年前的魯襄公二十五年被楚國所滅,舒鳩氏是居于舒鳩舊地的遺民)誆騙楚人說,楚國如果兵臨吳國,吳國為表明誠意,將會代楚伐桐。這年秋天,楚令尹囊瓦果然率軍討伐吳國,大軍駐扎在豫章;吳軍在豫章陳列水師虛張聲勢,假裝畏懼楚軍而出兵為楚伐桐,在孫武的指揮下,卻暗中調(diào)動軍隊至被楚國所滅的巢城附近。十月份,吳軍突襲豫章的楚軍,取得大勝;然后又圍攻巢城并攻破了城池,俘虜了楚國的巢邑大夫公子繁。

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冬天,吳王闔閭與伍子胥覺得伐楚報仇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他們答應了蔡國的請求,出兵救蔡,并聯(lián)合蔡、唐討伐楚國。吳王闔閭親自出征,以孫武為主將,伍子胥、伯嚭為副將,闔閭之子公子山為先鋒。闔閭之弟夫概也想做先鋒,但吳王不準,夫概自率五千人跟隨出征,吳軍除留下必要的守備力量外,盡起舉國之兵三萬余人攻打楚國。

吳軍分為南北兩路由東向西進發(fā)。主力軍在南路,從潛城向西越過青苔關(guān)、松子關(guān),穿過崇山密林無人之地,經(jīng)柏子山、舉水向漢水地區(qū)前進。這條路線也是當年齊桓公在周襄王九年春天(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當年冬天去世)與徐國聯(lián)合討伐楚國附屬盟國英氏國經(jīng)由之道。第二路為北路吳軍,經(jīng)淮汭從水師艦船登陸,先行趕往蔡國救援,然后會同蔡國的兵馬,迅速越過無人之地大隧(大勝關(guān))、直轅(武勝關(guān))、冥厄(平靖關(guān))三個隘口,與唐侯率領(lǐng)的唐軍會合后,也向漢水地區(qū)挺進,在雍澨地區(qū)與孫武親自統(tǒng)帥的南路主力軍會合,與楚軍在漢水兩岸進行決戰(zhàn)。

此時楚令尹囊瓦正率領(lǐng)楚軍圍攻蔡國,得到吳國軍隊西進救蔡攻楚的報告后,解除了對蔡國的包圍,掉頭迎戰(zhàn)吳軍。面對吳軍南北兩路的進攻,他與左司馬沈尹戌謀議,由囊瓦率軍沿漢水與吳軍上下周旋,阻止吳軍渡過漢水;左司馬沈尹戌率領(lǐng)楚國方城外的全部兵馬毀掉吳軍留在在淮水岸邊的戰(zhàn)船,然后回師堵住大隧、直轅、冥厄三隘口。這個策略是希望形成楚軍前后夾擊吳軍態(tài)勢。

楚令尹囊瓦與左司馬沈尹戌按照計劃分別行動,囊瓦率軍在漢水西岸列陣駐守,防止吳軍渡過漢水,等待左司馬沈尹戌的兵馬在背后夾擊吳軍。此時囊瓦軍隊所對峙的,是吳國的南路軍,楚大夫武城黑在大帳之中議事時建議速戰(zhàn),他指出吳軍兵車用木制作,而楚軍兵車外面蒙有皮革,膠筋粘合之處遇雨水容易開裂,不宜長時間在漢水岸邊駐留。囊瓦聽后很生氣,厲聲質(zhì)問:“早干什么去了?既知如此,何不建造木制兵車?”問得眾大夫啞口無言。此時楚大夫史皇分析道:“令尹大人,請恕卑職直言,楚人大都喜歡左司馬,而不喜歡您。如果左司馬毀掉了淮河岸邊吳國的戰(zhàn)船,堵住了三隘口,然后回師夾擊吳軍,這就是左司馬一個人的功勞。不如速戰(zhàn),令尹大人率軍東進擊破吳人的南路軍,然后再與左司馬率領(lǐng)的部隊夾擊吳人的北路軍,這樣的話,令尹大人的功勞就在左司馬大人之上了。”楚軍將帥現(xiàn)在滿腦子都是如何搶功,殊不知搶功的前提是要先戰(zhàn)勝吳軍,囊瓦所部面對的,正是吳王闔閭和孫武率領(lǐng)的南路精銳,而且孫武用兵如神,怎么會取勝?

囊瓦私心重,他采納了史皇和武城黑的建議,改變了作戰(zhàn)計劃,率軍渡過漢水擺開了軍陣,想和吳軍速戰(zhàn)速決。楚軍背水列陣,本想置之死地而后生,哪想到吳軍主將孫武巧妙用兵,兩國兵馬從小別山一直打到大別山,一共打了三仗,吳軍都取得了勝利。囊瓦遭遇三連敗,就想棄軍而逃。史皇進諫道:“太平之時,令尹大人爭著當權(quán);現(xiàn)在有了禍難就想逃走,能逃到哪里去?不如拼死一戰(zhàn),方可免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河市| 肃北| 淄博市| 禹城市| 弥渡县| 容城县| 广东省| 湘乡市| 饶平县| 中西区| 沙坪坝区| 阿克苏市| 忻州市| 万安县| 呼伦贝尔市| 怀安县| 东丽区| 凤城市| 南开区| 贵州省| 沙坪坝区| 龙南县| 芷江| 漳州市| 民丰县| 龙川县| 澎湖县| 江源县| 台江县| 阿图什市| 天全县| 巧家县| 沂源县| 漳平市| 富顺县| 邻水| 陕西省| 贵州省| 安龙县| 南宁市|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