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周靈王拉攏齊靈公
- 春秋魯國十二君
- 桃木寶劍
- 3443字
- 2023-12-30 12:15:10
晉國率領諸侯聯(lián)軍征服了鄭國后,舉行了蕭魚之盟,中原諸侯都擁戴晉國作霸主。楚國第一個不服氣,但是連年征戰(zhàn),楚國北線與晉國領銜的中原諸侯在鄭國、宋國對峙,東線面臨著吳國不斷的騷擾,國力確實不濟。晉國實行休養(yǎng)生息國策三年以來,倡導國民勤于農(nóng)桑、發(fā)展手工業(yè)、促進商業(yè)流通,國力有了明顯提升,因此可以實行“三駕疲楚”的策略,不斷的通過收服鄭國的戰(zhàn)爭,消耗楚國的實力,再加上吳國的牽制,晉、楚爭霸基本上告一段落,楚國難以支撐對晉、吳的大戰(zhàn)了。即便如此,楚共王還是有些不甘心,在魯襄公十二年(公元前561年)冬天,經(jīng)過一年的準備,楚國還是派出了令尹王子貞(子囊)率領楚軍討伐宋國,但是楚軍的戰(zhàn)斗力無論從兵馬數(shù)量還是還是糧草儲備,都明顯不足。楚國已經(jīng)不再大舉討伐鄭國了,而是去攻打宋國,這其實就是給自己找回些顏面而已。晉國都沒有召集諸侯聯(lián)軍發(fā)兵救援宋國,在宋國軍民的頑強抵抗下,楚軍在宋國也沒有太大的進展,自己都覺得久戰(zhàn)無益,楚共王年事已高,氣得一病不起,王子貞擔心國內(nèi)有變,率楚軍迅速撤回了國內(nèi)。
周靈王作為天子,看到蕭魚之盟后晉國一家獨大的局面,開始擔心起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了。他在周朝卿士大夫的謀劃下,看到齊靈公對霸主晉國有些不買賬,每次諸侯會盟,齊靈公自己都不親自參加,而是派太子光代勞。周靈王決意拉攏齊國,對晉國進行牽制和抗衡。魯襄公十二年冬天,周靈王派使臣前往齊國,向齊侯表示想迎娶齊國公室之女為王后,齊靈公心里樂開了花,他一百個樂意,攀上周天子這座靠山,他就更不用哈著晉悼公那小子了。齊靈公詢問齊卿晏弱如何回復周天子,晏弱回答說:“先王的禮儀辭令中有這樣的話:天子向諸侯求娶王后,諸侯要回答天子‘夫人所生的嫡女有多少位,妾婦所生之女有多少位。’如果諸侯沒有女兒而有姐妹或者姑母,就說‘先君某公的遺女有多少位’?!饼R靈公答應了婚事,周靈王派大夫陰里與齊侯作了口頭約定。三年后,在魯襄公十五年夏天,周靈王派周卿士單靖公、官師劉夏赴齊國迎娶了王后。
魯襄公十二年二月,莒國軍隊騷擾魯國的東部邊境,包圍了魯國的臺城。莒國的實力還不足以給魯國造成威脅,季武子率軍解除了臺城的威脅,趕走了莒國軍隊,并攻入了莒國的鄆城,奪取了莒國的銅鐘,回到魯國后,把莒國銅鐘熔化了給國君魯襄公作了一個銅盤。莒國沒有善罷甘休,派人跑到齊靈公面前,訴說魯國建立三個軍,這是違背周朝禮制的。只有霸主才可以擁有三個軍以上的軍隊,魯國憑什么作三軍?齊靈公聽后默默點頭,說道:“周天子命寡人要像齊國開國祖先姜太公輔佐周武王那樣勤于王事,待寡人向天子稟報此事。晉侯作為霸主對魯國如此譖越的行為,卻不加制止,如何取信于諸侯?”
晉國與魯國的關系,一直保持得不錯。魯襄公十二年夏天,晉侯派晉卿士魴到訪魯國,感謝魯國在去年派兵馬參加了諸侯聯(lián)軍一起討伐鄭國。年末,魯襄公就在孟獻子的陪同下對晉國進行了回訪,拜謝晉卿士魴屈尊到訪魯國,并向晉國獻上了慶賀新年的牛羊、農(nóng)產(chǎn)品和貢賦?;氐紧攪鴷r已是魯襄公十三年正月了,襄公祭拜了祖廟。孟氏家族世襲魯國司空職位,這個職位是負責記載功勛的,孟獻子特意在這次國君訪問晉國后回國祭拜祖廟之時,在宗廟簡冊上記載下了十六歲的國君為了國家社稷多次出訪晉國、跟隨晉國出兵作戰(zhàn)的功勛和辛勞。
魯襄公十三年的夏天,晉國的正卿荀罃、晉卿士魴去世了。晉悼公在翼城外的小綿山上舉行了演習和閱兵,調(diào)整了晉國四軍的正副統(tǒng)帥。去世的正卿荀罃,原為中軍統(tǒng)帥,晉侯想要任命中軍副帥范宣子(士丐)為正卿兼中軍統(tǒng)帥,但是范宣子高風亮節(jié),婉辭了,他對晉悼公說:“中行獻子(荀偃)比臣強,過去臣擔任中軍副帥輔佐統(tǒng)帥荀罃,是因為臣熟悉知武子(荀罃),并不是臣有多賢能。臣請輔佐伯游(中行獻子)”晉悼公于是任命荀偃(中行獻子)為正卿兼中軍統(tǒng)帥,士丐(范宣子)職位不變,仍為晉卿兼中軍副帥輔佐荀偃。
中行獻子原來任職上軍統(tǒng)帥,他升任中軍統(tǒng)帥后,晉悼公要任命上軍副帥韓起(韓宣子)為上軍統(tǒng)帥,然而韓起卻向晉侯舉薦了趙武(原新軍統(tǒng)帥),趙武作為趙氏族人,確實是晉悼公大力提拔之人,但晉侯認為趙武從新軍帥直接升任上軍帥,屬于火箭式升遷,超擢過快,于是又讓排位在趙武之前的下軍統(tǒng)帥欒黡擔任上軍統(tǒng)帥,欒黡又婉辭說:“臣不如韓起,韓起舉薦趙武,國君還是采納韓起的建議吧。”晉悼公心想,現(xiàn)在晉卿任命已經(jīng)由不得寡人了?各位公卿自己商量好了吧,只好詔命趙武為晉卿兼上軍統(tǒng)帥,韓起為晉卿兼上軍副帥;欒黡任下軍統(tǒng)帥,魏絳(原新軍副帥)任下軍副帥,遞補去世的下軍副帥士魴的職位。而這樣一來,新軍的正副統(tǒng)帥都升遷了,誰來接替呢?晉悼公左思右想,對拔擢哪兩位將領擔任新軍正副帥感到了為難。他讓新軍的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及其副手一共十名將領率領本部的步兵、騎兵和所屬官員,跟隨下軍一起訓練??吹贸鰜?,晉悼公這樣做非常謹慎,他沒有隨意按照資歷任命將領,而是先讓他們在下軍帥欒黡、副帥魏絳的帶領下聽從指揮,由下軍正副統(tǒng)帥通過觀察再做最后的決定。
這次晉卿和四軍正副帥的調(diào)整,讓晉悼公看出來,晉卿各家族開始結(jié)盟了。范氏(范宣子為家主)與荀氏(荀偃為家主)結(jié)成了同盟,兩個家族之主成為了中軍的正副帥,而且荀偃還做了晉國正卿;韓氏家族本來就受恩于趙氏家族,因此韓起舉薦了趙武為上軍統(tǒng)帥,自己作為副帥輔佐,上軍已經(jīng)成為了趙氏和韓氏同盟的軍事力量。那么欒氏和魏氏呢?他們現(xiàn)在擔任下軍的正副帥,還監(jiān)管著新軍,必將結(jié)盟以抗衡另外兩個政治集團。
晉悼公憂慮不已,他好像已經(jīng)看到了,晉國君權的衰落,三大政治集團必將成為晉國政壇今后數(shù)十年的主宰力量,就像魯國的三桓。他想起士燮的話:“唯圣人能外內(nèi)無患,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內(nèi)憂?!?
魯襄公十三年九月十四日,楚共王去世了。楚共王在位三十年,一直在與晉國爭霸。鄢陵之戰(zhàn),還被射瞎一目,在后來晉國實行了“三駕疲楚”的方略后,晉國取得了爭奪鄭國的勝利,也宣告了楚國爭霸的失敗。在去世之前,他告訴楚大夫們:“不谷缺乏德行,年幼之時成為楚國之主。十歲之時失去了先君,還沒來得及跟隨太師、太保學習治國理政,就登上了國君之位,因此德行不足而遭鄢陵之敗,讓國家蒙受恥辱,讓大夫們擔心,不谷之罪實在夠嚴重了。如果托諸位大夫的福,能保住首級得以善終,在祭祀、安葬的事情上,能夠接替先君成為禰(mí)廟(父廟)神主,繼位國君能以謚號相稱,那不谷只求能謚為‘靈’或‘厲’,由諸位大夫選擇一個?!北娢淮蠓驔]有人敢回答,楚共王說了五次,令尹子囊才率眾大夫領命。謚號,是君王去世后,由繼任國君為去世的先君起的名稱,一般用來概括去世先君在位期間的功績。在謚法中,“靈”是指“亂而不損”,“厲”是指“戮殺無辜”,都屬于惡謚。
楚共王的弟弟、令尹子囊在哥哥去世后,擁立了楚共王之子熊昭繼位,史稱楚康王。子囊與大夫們商量楚共王的謚號,有的大夫說:“先君已經(jīng)定下了謚號,令尹選擇一個即可?!弊幽倚闹胁蝗谈绺缧羷谝簧?,得到惡謚,他說:“君命謚為‘共’,怎么能改呢?聲威赫赫的楚國,由先君統(tǒng)治,安撫蠻夷,征伐南海,讓他們從屬于中原諸國。先君能夠知道自己的過錯,這不就是‘共’嗎?請為先君謚為‘共’?!北娢淮蠓蚨悸爮牧肆钜幽业囊庖?。謚號為“共”是指“既過能改、執(zhí)事堅固”。
吳國趁楚國國喪,當年冬天出師進攻楚國。吳王壽夢在此前一年(魯襄公十二年,公元前561年)九月去世,在位時間二十五年,嫡長子諸樊繼位,這是吳王諸樊即位一年之后的首次對楚國用兵。楚國大將養(yǎng)由基氣憤不已,看到自己追隨多年的國君薨逝,本來就很悲痛,這吳國還趁人之危,他立即率領本部兵馬,迎著吳國軍隊就殺了過去。王子午(子庚)也立刻率領楚軍跟了上去,緊隨在養(yǎng)由基部后方。養(yǎng)由基派人對子庚說:“吳國趁我國喪,以為楚國不能出兵抵御,必然會輕視我們而疏于防備,子庚設好三處伏兵,我去引誘他們前來?!弊痈凑震B(yǎng)由基的策略,在長江北岸、楚國的庸浦布好了三處埋伏,養(yǎng)由基引得吳軍追擊至此,楚軍大敗吳軍,俘虜了吳國的公子黨。
鄭卿良霄和石太宰自從三年前出使楚國被扣留,一直還在楚國。石太宰對令尹子囊說:“先王出征前要占卜五年,每年都重復吉兆則出兵。如果其中有一年不能重復吉兆,那就更加努力于修養(yǎng)道德而重新開始占卜?,F(xiàn)在楚國實在不能自強,出使之人有何罪過?扣留鄭國一卿,正好讓鄭國和睦而怨恨楚國,因而更加堅定地服事晉國,這對楚國有何好處?釋放良霄回國,讓他完不成使命,使他埋怨其君、仇恨其大夫,從而相互牽制,不是更好嗎?”令尹子囊聽后覺得有道理,就釋放鄭卿良霄回到了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