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看到了火光,心中大喜。表面上打了個哈欠,沖著親衛說道:“人老了,站一會就困了,我先回去休息下。如果他們回來了,告訴我一聲,本將要親自表彰他們,他們是趙國的勇士。
“二三子,火勢已起,撤!”趙軍將領一聲令下。所有趙軍騎兵開始后退。
秦軍想要將其攔下,奈何趙軍不要命的沖擊。趙軍到底撕開一個裂口。近千名騎兵撤出戰斗。
“王崴,你帶兵把那些趙軍給我抓回來。死活不論。其余人,隨本將救火!”
秦軍實際上也是有兩萬騎兵的,奈何其都在后軍中,在趙軍夜襲中無法有效支援。加上火勢過大,秦國的騎兵根本無法通過秦軍大營去追逐趙軍。一群步卒去追騎兵,顯然是追不上的。
在秦軍達到河岸時,趙軍已經渡河大半了。王崴氣憤地把自己的配劍扔在地上。目送著趙軍越走越遠。此次夜襲,因為秦軍發現的及時,損失不算太大。但這無疑是打了秦軍的臉。
王崴回營后,就聽見王龁痛斥眾將的聲音。
“我軍損失了兩萬多的士兵,結果你告訴本將趙軍才死了三千來人。太荒謬了!太荒謬了!”
此次夜襲,如果從比例上看,趙軍顯然處于吃虧的一方。但是秦軍是徹底疲憊不堪了,而且火燒連營對秦軍的士氣也是一次猛烈的打擊。
王龁看著大軍倦著身子打哈欠的場面,說道:“軍隊列成六班,每班兩個時辰拱衛大營。”
清晨,八百趙騎回到了趙軍大營,受到了廉頗的接見。
趙國,邯鄲趙王宮。
“魏國好大的膽子,竟敢囚禁我國使臣。他想干什么?嗯?莫不是懼怕了秦國而不怕我趙國?樂毅!大軍南下,攻克朝歌,直襲大梁!”
趙豹想了想拱手道:“我王,若是對魏發兵,怕是會將魏國推向秦國。請我王三思。”
一眾大臣附和道:“請我王三思。”
這時樓昌列班說道:“一個小小的魏國,敢叛離三晉。實自取滅亡。我趙國強盛卻不欺魏,秦國占其河東,卻聯秦伐趙。我趙國乃是上國,他魏國乃是附庸之國。魏國敢以下犯上,天下之不容。我趙國當以正義之師,滅不義之國。”
趙丹眼睛中閃過一絲不悅,但很快掩飾下去。說道:“樓大夫所言有理。魏國如此不仁不義之國。傳告各國,寡人欲聯合韓、楚、齊合縱伐魏。滅了魏國!”
百官再度阻攔,除了藺相如和樂毅。
有人悄聲說道:“上卿,望諸君。你倆說話啊!”
趙丹大喝道:“今魏國以下犯上,以卑克尊。若不小懲大戒。他日,各國更加肆無忌憚,寡人企可容之。且魏國在近百年前犯我邯鄲,不顧三晉之盟,撕破趙國臉面。今日魏國又囚國使,再度打趙國一個耳光。今日,寡人也要撕破他魏圉的臉,也要打魏國一個耳光。魏國這個無禮無義之國,必須除了!爾等身為趙臣,卻看國體受辱!爾等是趙臣還是魏臣!”
趙丹擺了擺手,宮中侍衛便要將他們壓下去,眾臣拼命反抗。
趙丹看了看,眼神越發犀利。
“都是趙國社稷之臣,你怎可生拉拖拽?架出去!”
看著剩下的樓昌,藺相如等人。趙丹清咳一聲,看向樓昌。
“你且先下去,給寡人看著那些百官,若敢在宮門外諫言,就把他給我打回府上!”
看著樓昌出了大殿。趙丹又看向藺相如。
“先將趙國欲聯合三國滅亡魏國的事情傳到大梁。他信陵君想要趙國威壓魏國讓魏王出兵伐秦。寡人就足了他意,派人告訴他。魏國只知他信陵君而不知魏圉。若他有自立之心,趙愿相助,若是沒有自立之心,還是放權為好。寡人很欣賞他,希望他不要自誤。”
對于趙丹來說,欣賞為真。必竟信陵君是少有的洞悉各國形勢的有才之人。望他不要自誤也是真,魏國有他在,趙國在很長時間避免魏國搞事。但趙丹只給了他兩個選擇,自立或不自立。信陵君可以打一場敗仗去自污名聲,但一個對自己名聲看重的人真的會去干嗎?信陵君只會選擇趙丹給他的兩個選項,至于自污名聲,信陵君在竊符救趙后確實干了。但趙丹會給他自污名聲的機會嗎?若是信陵君他選擇自立,趙國大可以狠狠敲詐魏國一筆。若是放權歸隱,沒了信陵君的魏國,趙國輕易可滅。
另一邊,田單早已經到達泫氏地區。本來趙軍這五萬士卒夠快了,但王龁那頭更是拼了老命的急行,致使趙軍的進度又落后于秦軍。廉頗的信使也已經趕到,看到田單的大軍已經到達泫氏地區,不由得長吁了一口氣。一方面是終于找到了田單,另一方面是泫氏地區離泌水不算遠,晝夜急行兩天就可以趕到。
大帳內。
“你是說上將軍與王龁交戰了?還好我軍沒有誤事,勞煩你再跑回去,告訴上將軍我們即將趕到。我軍會跟在你的后面急行,還請讓上將軍放心。”
秦國咸陽,秦王宮。
“我的相國大人,你親口說趙國不敢于大秦交戰。可為什么趙使去了魏楚,而沒有來秦國!現在楚國四十萬大軍犯邊了!(楚國投入兵力23萬,詐稱40萬)我的相國大人!”
范雎一時間無言以對。
“我王,司馬錯在南方尚有十三萬軍隊,其中還包含了一萬有余的秦銳士和大戟士,足以阻退楚軍。然楚趙同盟,唯趙抗秦之心堅定。臣愿遠赴上黨,破其趙軍,直取邯鄲。介時楚國必然退軍。秦可豪奪三晉之地,打開東出之門戶。”
嬴稷思慮再三,開口尋問道:“可勝乎?”
白起搖了搖頭,若取上黨,非五十萬秦軍不可,若是想要攻破邯鄲,亡其趙室,六十萬秦軍不止。”
“寡人只能給你十萬大軍,加上王龁軍隊共計四十萬,這已經是大秦所有的底子了。如今的趙國尚需秦國全力應對,魏國卻敢囚禁趙國之使,寡人觀趙魏尚有一戰。派個人,去燕國吧。勸說燕國牽制趙國后方。如此趙國受制于魏燕兩國,怕是無力再投兵于上黨。”
至此,大秦武安君,開始接手秦趙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