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平原君舌戰楚臣
- 大趙帝國:復興
- 愛看歷史的喵
- 2071字
- 2023-07-17 00:40:24
翌日,楚國朝堂。
“寡人明白春申君和平原君的意思了。對于趙國,楚國不愿損失一強援,可是各國都未有幫助之心,若是楚國莫名幫趙,倒是怕各國因畏懼楚趙之盟而有事秦之心。”
言外之意便是,你趙國得確說到我心坎上了。但是只有楚趙兩國,不行!楚國本就日漸衰弱,若是就我幫你,剩下的人去幫秦,那楚國就要被孤立了。
平原君笑了笑,說道:“韓國雖有事秦之心,但趙國不亡,他也就不敢叛離三晉。何況韓王也明白,秦有滅韓之心。趙國危,則韓國滅。韓國周旋于秦趙兩國之間,左右逢源,但也知道真正站在那一邊。我王也早派使臣入魏,想畢魏王也已出兵援趙。齊國自五國伐齊后,早已一蹶不振。齊王也不愿得罪于各國,保持中立。燕國也不必談,實力弱小,不足為楚趙之威脅。當今天下,有能力發動滅國之戰的,只有秦楚趙三國。楚趙伐秦,若是有那個國家敢助秦,那么就先滅了它。”
楚王沉默不語,但已經可以看到其眼中的興奮之色了。
“平原君僅憑三寸之舌來游說我王,欲效張儀之事乎?”一個年輕的楚臣列班說道。
“這位是宋玉,屈子之徒。”春申君向平原君介紹到,隨后用只有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說:“一個主和派的家伙,屈平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啊。”
平原君一聽,立馬懟向宋玉。
“張儀入楚,以欺楚而得利。趙勝入楚,是望楚趙共盟而得利,其可相提并論?”
宋玉不屑道:“趙無實利予楚,和張儀又有何分別?今秦國勢大,若是討伐,自取滅亡之道,又何談擴充土地?”
平原君笑了笑,仰頭竟然流下了淚。
“屈子啊屈子,你曾一力促成楚齊之盟。怎會收如此之人繼承你的衣缽。宋玉!你且去看看外面的楚人,他們恨不得生食秦人之肉,吮秦人之血。你卻在朝堂之上,力勸楚國親秦。宋玉!你忘記楚國的國恥了嗎!忘記你老師的志向了嗎!”平原君怒罵道。
一時間,自詡巧舌如簧的宋玉,也久久無法開口。宋玉沉思片刻,開口道:“可若是連僅存的國土都保留不了,只因一時之氣討伐秦國。這就是楚國的報仇之道?”
“如今是秦國最為衰弱的時候,諸國皆有憎秦之心。若是等到秦軍回轉,各國皆懼秦而親之的時候。楚國上下又該以什么面目去面見懷王?該以何面目去面對辛苦打下遼闊土地的祖輩?”
宋玉臉羞紅的站回到自己的位置,不敢再發一言。
“平原君所言甚是,但楚趙之盟,必然要有一尊一卑。不知這是以楚國為尊,還是以趙國為尊?”
春申君繼續向平原君介紹道:“這位是我楚國將軍景陽。”
平原君拱手問道:“盟約自當平等,何言尊卑之說?望將軍教我。”
“楚趙之盟,實因伐秦而起。即是伐秦,則視為合縱,即為合縱,當有一縱長。”
平原君不悅道:“將軍此言差矣,楚趙之盟因伐秦而始,卻不因伐秦而止。楚趙百年來未有戰事,兩國和而共存。雖無盟好之名,卻有盟好之時。況且兩國一南一北抗擊秦軍,無需設一主帥。若將軍執意認為兩國盟好需分尊卑,那趙國愿讓尊居卑。”
這一句話下來,讓景陽無話可說。楚王見此,及忙答道:“趙國大義,做為兩國結盟發起之國,愿以楚國為尊。然我楚國,企是無禮無義之國?要簽,那就簽平等之盟約。”
平原君拱手答道:“楚王大義,有楚王執掌楚國,楚趙之大幸,是秦國之大不幸。”
“秦國若是孤注一擲,楚國現有之兵難以伐秦得勝,介時主戰場或由上黨而成楚境。介時趙國又當如何?”
春申君再度介紹道:“這位是楚國的景伯將軍。”
“景伯將軍無非在擔擾趙國介時不肯出兵援楚。大可放心,且先不說楚趙之好,若是趙國連自己的盟友都不肯相救,那無疑是讓韓魏兩國因恐趙而一心向秦。趙國之本在于三晉,趙國怎敢做出損己而利敵的事情?”
景伯聽聞,拱了拱手又站回到自己的位置。
“鄙人屈蓋,有一事想請教平原君。”又一大臣列班而出。
平原君點頭應答。
“楚趙之盟,實楚人與趙人之幸。可此次兩國伐秦,若趙中途退兵,楚國當如何御秦?”
平原君答道:“趙秦世仇,趙誓與秦國死戰。秦若不向楚趙兩國求和,趙國便一直打下去,直到戰爭的勝利,直到秦國服輸為止!不知楚國可有長久戰秦之毅力?”
屈蓋驚了,這那里是他可以答上的。能決定楚國打多久的,只有在上面坐著王椅的人啊。
“寡人解平原君之惑,楚秦何嘗不是世仇,趙國不棄于楚,楚國絕不欺趙。愿立國書為證。”
“趙國也愿立國書。愿楚趙永世結好,合力抗秦!”
于是雙方就在大殿上各立國書,上面各自印了楚王王印和趙平原君君印。楚趙同盟,正式確立!
楚王看著國書,心中大定,眼睛越發犀利。之前為了穩定國家,被迫割讓夏州予秦。現在他要連本帶利的討回來。
平原君知道之后就不是自己該聽的了,便要告退。
楚王及時打斷,說道“平原君即為盟國之使,又事關兩國伐秦之事。春申君、景陽、景伯、平原君隨寡人去后殿議事,諸卿各司其職。”
楚國后殿。
“春申君、景陽,你二人領兵十五萬沿選城往北進發,向上庸挺進。景伯領兵八萬進攻巴東,依靠巫山的地利阻擊秦軍,同時也可以確保房陵到上庸的糧道不被秦軍騷擾。”
楚王也是拿出了自己的誠意,自從楚國在丹陽、藍田兩次戰役中失敗后,楚國從來沒有如此投入大規模的兵力去對戰秦國。隨著楚國的加入,秦趙局勢開始急劇變化,趙國將不再是完全被動防守的一方。相反的,秦國已經喪失了戰爭主動權,泌水的防線、趙丹的再度投入兵力,楚國的參戰已經將秦國的那點優勢全部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