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合縱有隙,樂間歸隱
- 大趙帝國:復興
- 愛看歷史的喵
- 2087字
- 2023-09-20 23:57:59
話說這頭,白起正在撤退,他心中很是不甘,只需三天,哪怕上天只給他三天時間,他就可以突破趙軍的防線,他就可以直取上黨,徹底扭轉上黨局勢。可是哪來的趙軍!
趙軍來得太快了,白起也是懊悔不已。如果他將王龁安排在北軍,絕不會落得一個全殲的下場。自己也有充分的時間來進行調整。
想到這里,白起有了打算。
“將王龁給我叫來。”
白起一直將王龁留在身邊,一是害怕他拉攏自己的親信,另一個就是怕他戰死,秦軍將領雖多,但領兵一方的還真沒有幾個。
他現在要重新啟用王龁,但還能亡羊補牢了嗎?
秦軍是灰暗的,樂毅到達了上黨,使秦軍兵力再度陷入劣勢。秦國想擊敗趙國,迅速瓦解合縱的想法破滅。嬴稷還能將秦國本就不多的兵力投入上黨嗎?顯然不能,于其將兵力投入上黨和趙國對峙。倒不如將兵力投入南線,將楚軍擊退,再將南線的兵力投入到上黨。
即使白起還不知道齊國已經出兵,但他早就知道齊國斷掉了和秦國的貿易。秦國已經陷入危亡了,之前的合縱都是各國軍隊集結,對利益劃分不明確。
但趙楚則是因為參戰時間不同,一南一北,利益劃分就是土地誰占領就是誰的,完全履行了占領有效原則。這極大推動各國跟著吃肉的想法。尤其是楚國,如今秦國主力在北,只要自己的軍隊足夠多,利益就更大。這迫使國力較強的國家積極擴充軍備,并將兵力源源不斷的投入戰爭。
這壯大了合縱的聲勢,也給予秦國更多的壓力。但弊端更明顯,兵力分散,一處潰敗就會帶領全局走向潰敗。參戰國退出戰爭,其它國家不會第一時間知道。
這不,趙丹也是才剛剛得知秦楚要進行和談。
“他楚國上下是蠢貨嗎!竟然敢在這種情況和秦國議和!幾十年前怎么交惡的齊國,現在又想因為這件事交惡趙國嗎?!”
趙丹在朝會上咆哮著,給眾臣嚇了一跳。
有大臣硬著頭皮答道:“楚國只是牽制了十來萬的秦軍,即使議和,下臣竊以為不會對上黨有太大的影響。”
趙丹惡狠狠的瞪了回去。
“寡人是在擔心兩國議和嗎?秦國愿意拿所有轄下的土地來和談,有幾分真心?寡人是擔憂,許地是假,聯楚伐趙為真!”
藺相如站在一旁,拱手應答。
“王上若因兩國伐趙而憂,大可放心。秦國此舉,恰于趙國無恙。秦楚國仇。五國攻齊時,楚王因不愿聽從于秦國而拒絕伐齊,可見兩國不可能共盟取利。況楚國早交惡于各國,當今天下,楚國有且僅有一個盟國,縱是楚王昏聵,也不敢惡了趙國而交惡于天下。”
“上卿可是有解?”
“下臣認為,秦國許地不過兩點。一是使我趙國首尾不得相顧,延長兩國在上黨的決戰。另一方面則怕是秦國以求迷惑楚國,介時以奇兵而求一戰勝之。如今秦國將視線放在楚國而非趙國。固臣言,于趙國無恙。”
朝堂寂靜,趙丹不再焦急,眾臣見此也是松了口氣。
另一邊,燕國朝堂也很是熱鬧。
“貴國可謂是兵多而將廣,本使來此將近一月,貴國兵馬仍在調動,也難怪可以夾于齊趙兩邊而存國。倒是秦國失了禮數,待貴國如小國。秦國無義,蓋失強援而不可獨完,外臣告辭。”
燕王剛要說些什么,就見秦使轉頭就要走。
燕國一眾大臣將其攔下。
“燕王何意?欲以吾頭而親齊趙?本使的項上人頭就在這里,勞煩燕王自取。”
燕王看著他,牙花子疼。
本來燕國是要出兵的,結果齊國耀兵燕國,特意在燕齊邊境走了一圈才入道趙國。
燕王一下子慫了,齊趙明顯聯手了,燕國得罪一個趙國還行,再把齊國給得罪,燕國焉能存國?秦國是給他燕王什么好處了,要拼了命的跟秦國伐趙?
于是燕王對出兵一事采取了拖字決,這才有了今天的情況,秦使明顯坐不住了,如果他不給出一個滿意的答復,怕是這事難以善了。
這叫什么事,各國都在伐秦,光說趙楚,兵力都在三四十萬,燕國壯勞力加起來也就六十萬,秦國怎么就非得讓自己參戰呢。燕王內心有太多的苦難以訴說。
“燕王難道以為,燕國不出兵,就可以免受滅國之災了?”
秦使也不慣著,直接點破了他的心思,繼續道:“怕是齊趙兩國背地里早就商量好了如何劃分燕國了。當今,能救燕國者,唯有秦國。”
樂間冷笑一聲,緩緩道:“秦使莫忘了,如今非是燕國求援,而是秦國得罪于四國,難以應付,需我燕國起兵相助。”
“我秦國雖難以應付,但未有亡國之危。可是燕國若是不愿出兵而交惡了秦國,則放眼天下,燕國再無盟友。昌國君難道忘了,縱是兄弟之國的魏國,被趙國逼成什么地步?難道燕國比魏國要強大嗎?難道燕國認為燕趙的關系比三晉的關系要牢靠嗎?外臣不才,竊認為若燕國不肯出兵,等待諸位的除了身死國滅,沒有別的可能了。昌國君難道連這個淺顯的形勢都看不明白?也是難怪,昌國君的父親可是被趙國予以重用,若是昌國君舉燕地而降趙,此之大功,當有封君之禮遇。介時父子二人皆獲趙國之君位,可謂一門父子雙君位,怕是趙國貴族中最為顯赫的存在。”
秦使雙手一攤,嘴角露出一絲嘲諷。這反間計著實不太好,可架不住有人吃這套啊。
樂間剛要反駁,就被栗腹打斷。
“昌平君,汝真是好膽!”
栗腹轉身看向燕王,繼續道:“請我王嚴查昌平君,絕不能因一小人而使燕國陷入死地。”
樂間看向燕王,只見燕王擺了擺手。可其臉上盡是陰沉,樂間看向秦使,眼睛盡是狠厲。
秦使卻是笑了笑,不再去看他。
“昌平君,寡人知你忠心,可為了大局,還請你交出燕國北軍的虎符。
樂間苦澀的笑了笑,將象征昌平君的印綬輕輕的放在地上,又將虎符放在旁邊,之后就轉身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