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賈返回趙國,邯鄲城的趙丹召來藺相如,剛要說些什么。繆賢就捧著紅棗粥過來。自從上黨之戰開始沒多久,這位王上就說什么以身作則,要求只吃粟米,直到上黨之戰的勝利。趙丹剛要擺了擺手,示意他下去。就聽見外面吵吵嚷嚷。趙丹起身出去,兩人隨后跟上。
只見百官在宮外被侍衛所攔,想要沖進去??吹节w王,紛紛下跪。
“各位愛卿,因何闖宮?”
趙丹心中很是不爽,卻還是耐著性子看著眾臣。
眾臣都在跪著,誰也一時不敢上前回話,趙丹看向趙豹。他已經恨不得殺了這位王叔。本來他帶著眾臣去看了看曲轅犁和筒車,眾臣也是支持改制。結果他的好王叔竟然聯合公室向他施壓,為了大局,他只能將改制的事情放一放。如今百官逼宮,跟他將麥丘還于齊國肯定有關系。但是百官肯定需要一個牽頭的,這個人還會是誰?
趙豹見將脖子縮成駱駝的百官,心中一陣鄙夷。一個個沒見到趙王時都叫嚷著要收回麥丘,現在見到正主又一句話不敢說。
趙豹清了清嗓,拱手說道:“我王,可是將麥丘割于齊國?”
趙丹點了點頭。
“我王,麥丘乃是先王和眾將士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所得,所屬趙國已經二十年了,民心依附。且先王寧可還齊二十余城,以保麥丘所屬的十三城。何也?得其麥丘,齊國門戶大開,我趙國可自取也。齊國富庶,若得之,則趙國霸業可待!”
趙丹看了眼藺相如,藺相如會意,起身說道:“齊國乃為雞肋,食而無用,棄之可惜。若是五國伐齊前的齊國,趙國可敢言必勝?如今齊國衰敗,縱然伐之,所得齊地將十數年需以趙國滋養,十數年不能為我趙國所用。何況,若是伐齊,各國驚恐,若是復齊國之難,我趙國何存?”
趙豹反駁道:“齊國所以事趙,蓋因趙所握齊之咽喉。焉有尚未戰而割地之理?若齊得麥丘,齊若是朝趙而暮秦,上卿欲如何?”
趙豹本來對給齊提供武具就很是不滿,但仔細考慮下,也未嘗不可。但麥丘怎么能說割就割?趙國從主父到現在,什么時候有過未戰割地之理?
“王叔所言,寡人知道。麥丘乃先王所取,寡人將其地割于齊國,寡人又怎不痛心?可若不割,趙齊有隙,齊國安能為寡人所驅使?至于惡趙而親秦?齊國交戰于秦,而齊又需我國之兵,若是異心,則六國所不容也。況齊王斬其舅于朝堂,齊國親秦者不敢異動,割其麥丘,于我趙國有利而無害。趙之大敵,非在齊,而在秦。若不聯合各國,趙恐為秦人之所滅。為顧全大局,唯割麥丘予齊。然寡人割之,亦可取回。王叔放心。”
話說到這里,趙豹也不再說些什么,長嘆一聲,轉身離開。眾臣看著領頭的人走了,也想抓緊離開,可奈何眼前的趙王沒讓他們起來。
趙丹看向眾臣,心中一陣煩悶。
“諸位愛卿,是打算一跪不起嗎?”
眾臣紛紛俯首,不敢應答。
趙丹伸手,繆賢連忙將自己手中捧著的紅棗粥遞了過去。
趙丹喝上一勺,眉頭一皺。撇了撇嘴,吐出一個棗核。正好打在一個大臣的冠帽上,這個倒霉的大臣受到驚嚇,渾身顫抖。
“做粥的庖人是哪來的?如此粗心,庖人的本分都不知道,就這還能當上庖人?繆賢,你身為宮中舍人,能讓這樣的人來做寡人的膳食?寡人看你為先王薦賢,為國出力,且饒你這一回,寡人不希望有下次!”
繆賢連連告罪,眾臣也是心中呼出一口長氣。趙王這那是說庖人和繆賢,明明是說自己。
“即然各位喜歡跪在這里,那么就繼續跪著。”
趙丹說完,轉身就走。留下還在俯首的百官。
趙丹向宮內走去,心中卻是越來越煩悶。他不該割讓麥丘?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如果想要保住麥丘,齊國就更不會唯趙國馬首是瞻。聯合各國,要么不做,要么做絕?;菸耐跤袦琮R之心,他又何嘗沒有?但是趙國的國策得改改了,先弱秦,再滅齊。但在滅齊之前……趙丹向西南邊望去,心中有了決定,滅韓!
趙丹從來沒有覺得三晉好的真穿一條褲子。三晉之盟?那就是個笑話,魏國在文侯及惠王時期可是沒少揍過韓趙。韓國也是坑過兩國不知道多少次。逼迫魏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只是開始,他必然要重整三晉,完成三晉之地的統一。魏國是要先放一放,必竟齊國滅宋的亡國之殤,仍在眼前。但是對于兩面三刀的韓國,他趙丹忍得了,秦國就忍得了?楚國不是想北上嗎?那就聯楚滅韓,再聯齊滅燕。如此一來,除了魏秦就都有得忙了,秦國就算是想打,又能有多少兵力去打?
秦國歷年的爭戰,已經把天下的水攪渾了。趙國不介意在讓其亂上一亂。齊爭燕地,楚奪韓地,趙秦爭霸。現在的霸主想要統一,之前的強國想重現以前盛況,弱小的國家也是想勃起一把。爭吧,都爭吧,讓天下徹底處于戰火中吧,看看誰能問鼎中原,看看誰能定鼎天下!大丈夫生于亂世,當有所功績。
趙丹走得越來越快,走得也越來越穩健。仿佛遠處就是趙國霸業,仿佛遠處就是統一。
此時的秦趙仍在對峙,可是楚軍卻是連戰連捷,戰損六萬余人,擊潰三萬秦軍,從秦國豪奪二十余城。這徹底激發了楚國的野心,甚至是一些親秦派也開始在兩派之爭中保持中立。
“善!大善,趁秦軍無暇南下。給寡人再湊出三十萬大軍!寡人要一舉收復失地!揚我國威!”
楚國大臣們也是震驚和興奮,興奮的是主戰派,震驚的是中立派和議和派,其中還包括一些私兵眾多的貴族。即使是大勝,也不至于如此吧。楚國一共才六十多萬,算上前線戰死和總兵馬已經達到了三十八萬,楚國這么打是舉國伐秦了……
在楚王和楚國臣子們敲定下,楚國再出十五萬伐秦。至此,楚兵近四十萬,秦軍約計十萬。楚國比趙國更先展開決戰。楚國此舉,如同已經紅了眼的賭徒,消息傳到各國,各國皆是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