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趙得良才
- 大趙帝國:復興
- 愛看歷史的喵
- 2227字
- 2023-08-10 21:51:28
就在平原君收拾行李,準備離楚時,卻是來了個不速之客。春申君的門客,朱英。
朱英并不出名,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應該很多人聽過,這正是他用來勸說黃歇,提醒其有無妄之災時說的話。這個人頗有才華,也具有較大的價值觀。他可以說得上是楚之毛遂,趙勝也是知道黃歇有這么一個能人。
“本君即將歸趙,感謝朱子前來相送。可嘆春申君領兵在外,勞煩朱子代本君向春申君問好。”
“平原君誤會小人了,小人非來送別,而且欲和平原君入趙。望君上答應。”
平原君不解,春申君雖然愚昧了些,但對門客卻是極好的,甚至是態度上比自己都好。
朱英看出了平原君的不解,答道:“春申君以國士之禮待我,卻不愿聽國士之言。我聽聞,莊子可于山賊而教禮,也不愿被囚于朝堂之上而失自由。小人之智難及莊子之萬一,但也決不因吃飽穿暖而辱末這不足微道的才華。”
平原君嘆道:“我與春申君自認為對有才之人以禮相待,卻不料白白浪費了有才之人的才能。羞辱了君子,卻還以德標榜,這說的就是我們啊。聽先生之言,方明自己的過錯啊。”
“君上,言重了。自古天子所謀天下,諸侯所謀彊土,君則謀其國。小人不才,只能謀己。君上之所得勝小人十倍,其所謀亦勝小人十倍,人謀有盡,有些許之錯乃人之常情。孔子亦曾誤顏子,況君上乎?”
“先生欲和我前去趙國,我自當高興。可春申君在外征戰,先生不辭而別,恐惹春申君不悅。”
“君上放心,小人走時曾留有一錦囊獻于春申君。若他肯聽,則可保齊身家。若不聽,也只嘆他命中有這一劫。以其十年榮華富貴換我赴趙,安會不悅?”
平原君于是帶上朱英歸趙。
中途
“依先生之見,秦國欲滅趙,趙能敵否?”平原君有意考量下朱英。
朱英仔細思索,這是考驗,也是機遇。許久回道:“趙不可敵,亦可敵。”
平原君起了興趣。
“請先生教我。”
“以趙國之力,不可敵也。然天下不止于趙秦。趙聯楚,結三晉,穩齊國。則進可滅燕,退可自保。秦國無力窺伺三晉。趙多良將,趙多義士,團趙人之所誠,盡趙國之國力,與秦相較,雖不可攻守一體,但亦可龜縮自保。”
“以先生之見,不友于諸侯,趙必敗于秦?”
朱英搖了搖頭,繼續道:“若趙無它國之援。趙艱難而度日,秦需歷代之功方能滅趙。若是期間,秦無良將,或無明君,趙可奮力一擊,敗于秦。但不過是秦國亡而趙國衰,非治國安民之道也。故曰:不可敵也。若趙國欲滅秦,非聯諸侯不可。”
平原君繼續發問道:“若是聯軍攻入關中,欲亡秦,先生如何看?”
“若趙國滅秦,趙恐后繼也。秦國強大,諸國懼而友趙。趙滅秦,則趙比如今之秦更為威甚。介時天下恐趙,絕趙而伐之。趙滅秦,其力困乏,介時諸國犯邊,趙當何如?”
“那又該如何?”
“奪秦國之地,平秦國之聲望。秦國雖強,卻有一弊病。”
平原君更為好奇,秦國如果有弱點,各國怕是早就西入關中了。
朱英緩緩道:“秦國以變法而強,也會因變法而衰。君上可曾記得秦國實行的軍功爵制?秦國有巴蜀沃土,卻未見秦民殷富,只因秦掠民力,秦民只得溫飽。其錢糧何在?盡用軍事。秦民參軍得功,方得獎賞,卻不自知,其獎本自所得。百姓因參軍可得賞而擁秦法,可秦法若不得擁護呢?”
平原君眼睛大亮。反問道:“先生是說,若秦國接連失敗,秦民因為沒有上升通道,便會反對秦法,拒絕入軍。如此一來,秦國會陷入內亂?”
朱英搖了搖頭,繼續道:“秦國不會陷入內亂,只會滅亡。秦國只有通過掠奪它國財富來填充秦國國庫上的不足,如若停止戰爭,秦國內部矛盾就會無限度的擴大,直至它的滅亡。秦貴族依靠戰爭大肆斂財,其不僅僅是貨幣金銀,還包括土地、人口。而秦民浴血奮戰,只能從其得到萬中之一的財富,即使心中不滿,但這是他們唯一的生存方式。如果這種方式都失效了,只會激發他們的負面情緒,激化平民與貴族間的矛盾。秦國這樣的國家,只能不斷的發動戰爭,一但戰爭停止,它也將迎來終結。其它國家也曾認識到這個問題,只不過它們無力阻擋秦國,這個弱點雖然存在,但是沒有國家可以利用這點削弱秦國。直到蘇秦,他深刻知道各國間的利益和弱點。引得列國合縱,致使秦國無仗可打,即使是打,也是無功而返,秦也因此衰弱,這也是秦國為什么在伊闕擊敗魏韓,又伐趙國之因。可嘆齊國伐宋,列國各懷鬼胎,白白錯失良機。”
平原君好像發覺到了什么,急忙問道:“先生因志而還走趙國,敢問先生之志。”
“小人不才,愿效蘇秦之故事,重組五國合縱!盡一生之力,以制秦!”
平原君愣了愣,好久沒有緩過神來。本來以為只是給趙國尋了個良才,結果貌似找了尊大神。如若真要讓他辦成了,趙國就是出了一個“蘇秦”啊!
“先生打算如何聯五國之縱?”
“楚國自不必說,秦國不滅,楚國必伐之。韓魏弱小,可行霸道驅之。只不過韓魏有事秦之心,如若其與秦國反目,它們也只能聽從于趙國了。趙國強而韓魏弱,秦若是東出,必先擊韓滅魏。趙國只需讓其二君明白,不與趙謀,則秦國必滅之。齊燕世仇,趙可助齊伐燕,一來可解夾擊之困,二來可促成合縱,只不過燕國可滅,但不能使齊輕易滅之,削弱兩國國力,方符趙國之利。”
“如何讓韓魏與秦反目?”
“秦國窺伺周王畿,如若要是讓韓魏所得,秦國被斷絕東出之路,豈不伐之?”
“如何引韓魏伐周王畿?”
“平王可東遷,自可將它再向東遷。只需趙國做東道主,割讓一些城池予以周天子,逼迫王畿東遷,那么洛邑之地便成了無主之地,而此處當屬趙國。趙將其劃給韓魏,韓魏焉能不要?介時趙國只需坐看秦國出兵,將韓魏本就不多的底子投入戰爭,介時他們如若不肯親趙,那就只有被秦國所敗,日漸衰弱。此可疲秦以弱韓魏,介時天下局勢,盡握趙國之手。”
朱英,范雎一生之敵的人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