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水,要塞上的秦軍即將被趙軍屠戮一空,只剩下王崴和零散的秦軍。
王崴深知自己成為了棄子,便要自刎。結果卻被一桿銀槍將其劍挑飛,來人正是謝淵。
王崴被帶到廉頗面前,廉頗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意動。
王崴卻是一臉不服氣。
“秦人不懼死,你們是在羞辱我!把我放開,有能力和我決斗!”
廉頗也不去管他,看了看戰場。尸體撲滿了要塞壁壘上的每一久,有的身上中了數支羽箭,有的卻是連尸體都拼湊不全。鮮血橫流,早已經分不出秦人和趙人的血了,雙方交匯在一起。空氣中彌漫著血腥味。
許久,廉頗問道:“你當不得羞辱?趙從未犯秦疆域,與秦同宗同源又兼秦晉之好。秦國卻屢屢犯邊,辱我三晉!你跟我說趙人羞辱了你。那這筆辱國之賬,秦國當如算!”
王崴反駁道:“魏奪河西,開秦與三晉之仇,趙不顧同宗同源,卻是助魏而欺秦。兩國早已不死不休!我國興師伐,乃正義之師,趙安敢如此羞辱?”
“秦國收復河西,卻奪河東,吞魏之祖地。伐上黨,惡趙韓兩國,屢次欺楚。即無義師之名,也無義師之實。秦國乃虎狼之國,秦王亦虎狼之王。不得敬重,因何不可辱?”
王崴仍是不服,繼續道:“趙國也曾滅過中山、代國。豈不也是一虎狼之國?”
廉頗還未說話,謝淵就反駁道:“大爭之世,列國伐交頻頻。趙國雖強,僅滅趙國世仇之國,萬不敢有并吞諸侯之心。可秦國,呵,昨日打了一場伊闕之戰,今日又打起了趙國的主意。不恤民力,只為擴充土地而肆意發動戰爭。反之趙國,縱有擴土而起戰爭之舉,卻不因擴土而不恤民力。如此暴秦,天下人人得以誅之!若是秦國伐趙乃是仁義之師對不義之師,那為何五國皆不助秦伐趙?為何楚國助趙伐秦?仁義不施,則失大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趙秦相比之下,誰是虎狼之國?安敢如此饒舌?”
王崴沉默了,此刻他如同那些地上的死尸。灼熱的陽光照在他的身上,傳來了刺痛感,心中也是一陣刺痛。好似陽光穿過了他的皮膚,刺向了他的心臟。
廉頗擺了擺手,幾個士卒將他帶了下去。正巧此時斥候回報秦軍動向。
廉頗看向田單,詢問道:王龁欲要合圍,其中東門秦軍兵力最為薄弱,田將軍可愿領兵埋伏秦軍?”
只聽田單答道:“末將率兵急行,有些疲倦,怕是不能勝任。”
田單說完便看了謝淵一眼,廉頗會意。
“即如此,那謝淵,你領一萬兵馬出東門,趁勢埋伏秦軍。在大軍沒有到來之前,必須保證我軍的后方安全。”
謝淵領兵前去理伏。
廉頗看著他走遠,問道:“你把軍功讓給他,是想為他鋪路?”
田單笑了笑,回道:“這小子是個可塑之才,未來成就未必在你我之下。你我已經老了,也需要新人來頂替了。我本來想把他帶在身邊,好好培養下。可這小子執意要在軍旅生活,即然如此,只能給他鋪個路了。他現在可以當一個副將,但時間不等人啊,我要把他培養成可以獨擋一面的主將,日后他再歷練歷練,也許可以任一方主帥。你把那秦軍小子俘虜,不也是覺得他可以為我趙國所用?”
廉頗嘆息道:“希望這小子爭口氣,別辜負你的栽培。”
王龁這邊也開始調兵。
“我大軍調動,聲勢太大。廉頗不可能不知道。主營發起試探性進攻。之后南北兩側軍隊抵達位置后發動佯攻,吸引趙軍注意。給東側的部隊減緩壓力。”
此時,齊使到達了邯鄲城。只見趙丹親自出城迎接。
齊使趕忙行禮,只見趙丹伸手拉住。
“齊使不必多禮,寡人可很敬佩齊王。幼主執政,恢復齊國國力,主父尚不可比。”
齊使笑了笑,拱手應答道:“趙拒強秦,聯楚抗秦,號召各國。齊國也只有桓公可以相較一二了。”雙方是一陣商業互吹。
趙丹將其引入龍臺宮。
“不知齊使來訪,是為何意?”
齊使拱手答道:“自為伐魏而來。”
趙丹笑了笑,繼續道:“齊使倒是來的不巧,趙魏已經議和。”
齊使愣住了,這怎么辦?自己白來了?
趙丹看著齊使,笑道:“伐魏不成,可寡人對一個國家不放心。齊使不妨猜猜。”
齊使也是一個人精,仔細思索便明白了。韓魏同為三晉,實力又弱,不對趙國構成威脅。楚齊也向趙國示好,只剩下了一個國家,燕國!
“不知燕國之土,大王欲如何劃分?”
“趙國愿與齊國共分燕土。”
齊使愣了愣,趙國是要滅國?
“大王可是要滅燕?”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況燕國曾險些滅齊,趙欲幫齊以報國仇家恨。”
齊使不禁動容,答道:“齊國多謝趙國大義,不過此事尚須我王決定,望趙王理解。”
“好說,齊趙自古以來相安無事,且齊國曾救助趙國,趙國感之不盡。日后齊國有需,趙必舉傾國之力相助。”……
齊使離開了,趙丹看著與圖。齊王雖然不知道伐燕。但是齊王知道后必然同意。齊燕的關系,好比秦楚。前有齊宣公滅燕,后有燕照公滅齊。雙方不打也就罷了,只要開打,就是奔滅國去的。現在趙楚同盟,齊國也不遠了。介時趙國就可以整合諸國,牢牢鎖死秦國。趙國復興不遠了。
如今秦國被孤立,只要滅了燕,趙國就可以將北方的趙邊騎抽掉至上黨,介時趙國就可以專心對付秦國。秦國強大,趙國也并不弱,秦國農業強大,而趙國工商業強大。聯合諸國,則趙國可以和秦國較量一下。
這是天下第一強國與第二強國的爭斗,如果趙國取得勝利,趙國未嘗沒有機會吞并六國。而這場爭斗的前提,是趙國打贏這場上黨之戰,樹立趙國的威信,趙丹要向六國證明,秦國不是戰無不勝的,秦軍也是可以抵擋的。他要樹立六國抗秦的決心與信心。
另一邊,秦軍借著掩護開始到達東門。只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謝淵已經帶領一萬趙軍正在等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