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廝殺,趙軍越來越少。能夠站著的不到五千余人,秦軍更為難受,從攻城開始就已經折損了近三萬的兵馬。秦軍從泌水東岸殺到這里已經折損十余萬。王龁雖然肉痛,但是打到這個程度從大局看秦國不算吃虧。趙國一共就十余萬趙邊騎,這一仗趙國就折損了不少精銳。而自家的十萬人明年就可以補充。必竟這十萬人根本沒有秦銳士,秦國勵耕戰一年所得的兵源完全可以彌補缺口。可是趙國不行,尤其是趙邊騎,一年也就可以補充四五千人,可以說是打一個就少一個。
廉頗看著當前戰局,無奈的錘了錘墻頭。泌水一失,上黨東部可以說是無險可守了。現在上黨西部和南部開始秋收,別小看上黨的糧產,趙國商業較為發達,邯鄲更是頂替了臨淄成為六國商人交流之所,可以說是六國商業最為發達的大都市,不僅是冶鐵三大城市之一,紡織、青銅鑄造也是天下聞名。但有錢不代表有糧,趙國的農業產量與商業經濟成嚴重的反比。上黨之糧可以撐住趙國十萬大軍的數月之用。
就在廉頗感慨的時候,要塞后方傳來了震動聲。
廉頗不禁感到詫異,難道秦軍要對要塞進行合圍?不對,要塞已經守不住了,秦軍沒有必要這么做,而且秦軍那么大的動作自己早該知道。那就是……田單!
廉頗果斷下令:“田單已經率部趕來,給我守住,現在丟了要塞,田單那五萬士卒將被沖殺,介時你我都是千古罪人!”
傳令兵隨后高喊道:“援軍已至,死守壁壘!”但兵器碰撞的聲音太大,只有周圍的士卒可以清楚聽到。后面的趙軍怕前面的聽不到一起隨傳令兵高喊。
趙軍聽到了援軍的消息,很快就又來了精氣神,援軍就在后面,馬上就可登城作戰,他們的任務即將完成了,這場該死的攻城戰快結束了!
王龁依稀聽著趙軍的吶喊,認識到了危機,令王崴戴上頭盔準備登城作戰。秦軍為了攻克這個“烏龜殼”死了太多人了,如果讓趙軍重新奪回控制權,秦軍將付出更大的傷亡。
另一邊,田單看著不遠處要塞上的秦趙旗幟,呼出了一口長氣,總算是趕上了。
旁邊的謝淵也是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
他們突襲秦軍撤退后向東北挺進,一頭扎入了密林,擺脫了秦軍追擊,之后向東南前行,遇到了田單所部。開始田單還以為秦軍已攻破要塞,細問之下也不禁詫異,這小子頗有自己當年的風范。當聽到謝淵在之前率軍火燒秦軍營寨時,田單仔細打量了他一眼。像,太像了。田單從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謝淵記得,田單在行軍時跟他說的話。
“當一裨將可惜了,本將獨領一軍,倒是缺一副將,不如跟著本將啊?”當自己拒絕后,田單也是問道:“本將雖然不是上將軍,沒辦法給你個主將位置。但我是趙相,若你跟著我,等到日后我提拔你,甚至是接替我的位置,不是很好嗎?”當自己明確表示拒絕后,田單的眼睛中有詫異、失望、欣慰,卻獨獨沒有屢次被拒絕的惱怒。
秦趙兩軍交戰越發激烈,田單也即將進入要塞。王龁的副將王崴也登上了城頭。王龁深知,如果田單軍隊接手城防,秦軍先登部隊會面臨攻也攻不上,下也下不來的局勢,如果秦軍不想放棄即將到手的泌水要塞,就只能加大兵力的投入,秦軍將繼續擴大傷亡,于是派出了自己的親信上城鼓舞士氣,至于為什么自己不上去,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本將已經到了城頭,二三子,為了這一刻秦人付出了太多的鮮血。本將即然登上了城頭,就不可能下去。我們已經無路可退了,趙人想讓我們死,我們只有占領這里,才能爭得一絲活路。趙人想奪走我們的陣地,你們答應嗎?”
秦軍被鼓舞,大喊道:“不答應!”
秦軍面臨趙軍的沖殺不再防守,而是進行了反沖殺。王崴也加入了戰斗當中。
秦軍這頭捅死一個趙軍,趙軍那頭就在砍死一個秦軍,雙方互不相讓。秦軍面臨的壓力極大,田單軍團隨時都會登城作戰。趙軍面臨的壓力更大,秦軍登城部隊就近萬人,自家已經不到兩千人。自己秦軍最壞的結果不過是退入要塞,雙方繼續對峙。若是趙軍丟失要塞,那田單五萬軍隊只怕要陷入絕境,緊跟著的是趙國那十二萬士卒的潰敗。介時秦國數十萬大軍便可以直取上黨,威逼邯鄲。
田單大軍此時已經進入了要塞,聽著上面趙軍的高呼狂歡。王龁深知秦軍已經失去了進攻最佳時機。下令停止進攻,不再向城上提供兵源。之所以不鳴金,是不想讓城上的秦軍下來。王龁深知,城上的秦軍都吊著一口氣,若是自己鳴金收兵,那些秦軍必然泄氣撤退,迎接他們的只是屠刀,最后可以活著下城的怕是沒有多少。反正這些人都是要死的,與其撤退污了秦軍聲譽,倒不如讓他們全死在上面。還能多換些趙軍的性命。是的,在王龁的眼里,這些人又如之前渡河試探的那一萬人一般,成了泌水之戰中的犧牲品。這些人包括王崴,已經劃入了王龁的死亡名單上。
王龁不是不知道如果放棄繼續投入兵力進攻,那么等趙軍重新奪回了要塞控制權,秦軍更難攻破這里了。之所以選擇退兵,是王龁承受不了秦軍損失擴大。秦軍已經損失十余萬了,繼續這么打下去,秦國起碼還要再添入五萬兵馬才能攻克,但自己還能剩下多少人了?不過十余萬。廉頗可能就泌水這點人?趙國又不是韓魏那等兵力只有十萬的小國,廉頗他們若是退出泌水重新組織起軍隊,就自己這點人,還能奪取上黨了?
王龁現在要及時止損,趁著廉頗和田單忙著抵御城上的秦軍,開始下令秦軍對要塞完成合圍。大致是西門八萬秦軍,北門五萬秦軍,南門三萬秦軍,東門兩萬秦軍。而西邊是秦軍大營所在,王龁親自坐陣。總體上而言,西邊和北邊壓力并不是太大,南邊較弱。但南邊的三萬兵力除非是趙軍傾巢而出,不然南邊防線是不會失守。東邊卻是最危險的,兵力不僅最少,還要面臨可能存在的趙國援軍。實際上,正是考慮到東邊的危險,王龁才會布置兩萬兵馬,否則按照圍三闕一的戰術,根本不需要這兩萬人。而之所以留有兩萬人,單純是因為如果趙軍援軍真的到了,可以給秦軍較多的緩沖時間。這樣的布局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王龁忘記了一件事,南邊有條河是泌水的分支,其聯系了大河(黃河)水系,日后信陵君所率的五萬魏軍正是從此渡船打破了南部防線。當然,這是后話。
廉頗此時隱隱有些后怕,若是自己不急著在泌水組織防線,即使上黨丟了自己也可以依靠地利與秦軍對峙。到了現在這個地步,要塞失則大軍亡,大軍亡則上黨丟,若是二十萬人死在了上黨,趙國還能有多少兵力呢?趙國男丁不過一百六十余萬,壯勞力也就是在九十萬左右,其中兵馬不過四十萬,自己這一敗可就是把趙國一半的兵力拉進了墳墓,好在田單來得及時。
廉頗看向壁壘上窮途末路的秦軍,喃喃道:“王龁啊王龁,之后你又該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