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馬王堆漢墓
  • 傅舉有
  • 3163字
  • 2023-07-11 15:15:45

“井”字形槨室

到達這里,考古隊清楚,已經到達墓主的家門口了,只要一開門,就能見到廬山真面目了。墓主的家是怎樣布局的,他是王是侯、是儉是奢、是男是女,都會清楚地呈現在大家面前。經過幾天的精心準備,考古隊決定繼續探索,揭開廬山真面目。

大家把竹席小心翼翼地掀開后,把竹席下面的槨室頂部打掃得干干凈凈,等一切都準備好后,十幾個人一起用勁,把巨大的槨室蓋板輕輕地掀開。沒想到,下面還有兩層。直到掀開第三層槨蓋時,墓主人的家才完全地暴露在大家的面前。

大家看到,中間是光亮如新的巨棺,四邊巨大的邊廂里填滿了五光十色、琳瑯滿目的隨葬品,數量之多,東西之美,前所未見。面對此景,大家都驚呆了,說不出話來。

槨室的結構呈“井”字形,古代叫作“井槨”。井槨雖然在古代文獻中經常有談到,但是誰也沒見過。現在,活生生的實景擺在大家面前,而且沒有絲毫的破損,這是考古隊目前能見到的最完整的實物了。這件井槨由70塊巨板制成,大的槨板重達1.5噸,整個巨槨約合成材52立方米。木板的一端斷面上,歷歷可數的樹木年輪有近千個。整副巨槨在結構上沒有一枚金屬釘子,全用扣接、套榫而成,可見其制作的艱辛。

槨室為什么要做成“井”字形?其實這個“井”字形槨室跟其他王公貴戚的豪華墓室一樣,同樣是貴族宮殿的地下模擬。它坐北朝南,北邊的頭廂猶如墓主人的堂屋和居室,特別寬大,布置也非常闊氣和講究,東、西、南三個邊廂模擬主人家的廂房。頭廂的底部鋪著類似地毯一樣的竹席,四周壁上張掛著絢麗絲綢做成的帷幔。為什么要掛上帷幔?因為在漢代,富貴人家的居室或堂屋的墻壁上是張掛錦繡帷幔的?!稘h書·貨殖傳》中記載:“富者木土被文錦。”“木土”是指房子的墻壁,“被文錦”是指墻壁上掛著用錦繡做成的帷幔?!稘h書·賈誼傳》也記載:“富民墻屋被文繡。”《漢書·東方朔傳》中記載:漢武帝的建章宮也是“木土衣綺繡”??梢娰F族死后也沿襲了生前的傳統。頭廂的東邊有26個造型優美的木俑,其中10個身著錦繡長袍,雙手垂拱于胸前,好像在隨時聽候主人的差遣,這應是墓主人貼身的高級侍女俑。5個樂俑席地而坐,其中3個鼓瑟,2個吹竽,這應是墓主人家的樂隊;還有4個舞俑在翩翩起舞,4個歌俑跪坐在地毯上歌唱;竽瑟并奏,鐘鼓齊鳴,舞姿翩翩,歌聲悠揚,這應是墓主人特意安排的歡樂歌舞場面。頭廂的兩側擺放著各種高級家具和服飾用品,有彩繪屏風、彩繪漆幾、繡花枕頭、枕巾,一件繡花夾袍,以及扇子、手杖,一只精致的竹熏罩,彩繪陶熏爐內裝著香草,還有裝滿香料的繡花香囊。這表示主人的居室香氣彌漫,空氣清新,應是墓主臥室的模擬。頭廂中部放置盛酒用的漆鐘、漆鈁、漆壺,許多用紅漆或黑漆書寫有“君幸酒”三字的酒杯和漆卮。從出土的酒罐和酒具數量分析,墓主人家一日三餐都是要喝點酒的,很可能還常常舉行酒宴。與之配套的還有全套精美的餐具:一張絢麗而精致的漆案上,有五只裝著各種食品的漆盤,卮湯、卮酒、一碗飯、幾串肉串和一雙竹筷子。這些餐具上,同樣有“君幸食”三字。漢代吃飯是實行分餐制的,即每人一份食物?!逗鬂h書·梁鴻傳》記載,每次吃飯時,梁鴻的妻子都將梁鴻吃的那一份飯食放在漆案上,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鴻面前,舉案齊眉。頭廂的布局,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生活起居、歌舞和宴飲的豪華生活。

○“井”字形槨室

○一號墓巨槨

○全套精美餐具現場照

○考古工作者在取出隨葬品

因為邊廂堆滿了貴重的隨葬品,而且堆得有一人高,因此,只好由幾個考古老技工,腰上系帶,從槨板上倒身,頭朝下腳朝天一件一件地取出來

○遣策

東邊廂放置了312片竹簡,它是墓中的賬本,漢代對此有個專有名詞,叫“遣策”。古代貴族埋葬時,要把隨葬品一一登記在遣策上,入葬時,要將遣策與入葬的器物進行一次核對,看看是否有遺漏。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漆器、部分陶器和60個木俑。其中有一個木俑與眾不同,他頭戴高冠,身著深藍色菱紋羅綺袍,形體比其他木俑高大一倍,神態肅穆。從他身邊放的隨葬品清單和不同于群俑的冠履服飾看,他可能是墓主人的大管家,即遣策上的“家丞”。其余59個彩繪木俑,當是墓主人的隨從和奴婢。

當考古隊打開東邊廂第133號陶罐時,驚喜地發現,罐內裝的竟是楊梅,顏色還是紫紅色的,果肉豐滿,帶著青綠色的果柄,非常新鮮。有人禁不住嘗了一口,已經沒有酸甜的味道了,且帶點苦澀。經過兩千多年,楊梅雖然還保持著新鮮的外表,但是已經失去了酸甜的內涵??上У氖?,因為打開了陶罐,空氣進去了,再加上搬動過程中幾經晃動,楊梅的果肉離開了果核,顏色也逐漸變暗了。江南五月,正是楊梅飄香之時,墓主人可能死于五月前后。同樣不可思議的事情也發生在揭開第100號云紋漆鼎時,本來里面有半鼎蓮藕片浸泡在水中,剛見到時藕片呈乳白色,孔眼清晰,和今天的藕片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因為多次搬動以及暴露于空氣中,鼎中的藕片不斷地減少,等到用卡車運到博物館后再看時,藕片竟然全部消失了。

○“家丞”木俑

丞是國家為列侯家設置的官吏,領取俸祿

○陶罐剛打開時罐中的新鮮楊梅

○漆鼎

一號墓出土7件,三號墓出土6件,藕片就盛放在這樣的漆鼎中

南邊廂與東邊廂的情況差不多,有39個彩繪木俑,也有一個頭戴高冠、身著深藍色菱紋羅綺袍的木俑。他雖然比其他木俑要高大得多,但比東邊廂的著衣木俑還是要小一些,可能是二等管家,即遣策上所說的“家吏”。南邊廂有彩繪的鈁、鐘、釜、甑等精美陶器,光亮如新的漆器和9個精致的箱子。看起來,東邊廂和南邊廂大概是管家和奴婢居住、活動的地方。

墓中共隨葬了48只箱子,西邊廂就占了33只,幾乎全部被竹箱塞滿。竹箱疊壓三層,排列整齊,上層7只,中層16只,下層10只。除了西邊廂的33只外,南邊廂有9只,東邊廂有6只。箱子制作較精,是用細竹篾采取“人”字形織法編成的,漢代稱作“笥”,其精美程度可與我國南方城鄉今天所編織的竹箱媲美。出土時,竹箱分別用朱紅色或藍色苘麻繩索捆扎,有的還有緘封的“轪侯家丞”封泥匣及標明所盛物品名稱的木牌。人們最關心的是這些箱子里裝的是什么寶貝,一一打開查看,里面主要裝的是高檔絲綢和服裝,還有食品、中草藥和隨葬明器。仔細盤點,里面還有數以萬計的仿“半兩”泥錢,300塊仿黃金貨幣“郢稱”的泥金版,精致的竽、瑟等樂器,大竹扇、草席。解開西邊廂數十只麻袋,里邊裝著黃澄澄的稻谷,顏色像是剛收獲的稻子一樣。經水稻專家鑒定,稻谷的品種極其豐富:有秈米,也有粳米;有長粒、中粒、短粒,也有長稃毛的與無稃毛的。還有大麥、小麥、黍、粟、大豆、赤豆以及芥菜籽、冬葵籽等糧食作物種子,梨、楊梅、大棗、梅子等果品,雞蛋和蔬菜等食品。顯然,這是墓主人的倉庫。

○裝雞蛋的箱子

○西邊廂北部竹箱出土情況

在搬運隨葬品的過程中,考古隊注意到有用紅漆或黑漆書寫“轪侯家丞”四個字的物主標記,箱子和一些陶罐上也有印著“轪侯家丞”四字的封泥。封泥的制作就是將捆扎箱子和陶罐的繩子兩頭放在封泥內,封泥上蓋上“轪侯家丞”的印章。如果要開啟箱子,須要打碎封泥才能解開繩子,其作用與今天的封條相同。

○吊在竹箱上的木牌

○出土的麻種

○出土的稻谷

轪侯,何許人也?查閱《史記》和《漢書》,上面分別記載:漢惠帝二年(前193)四月,長沙國丞相利蒼被封為轪侯。轪侯一共傳了四代,到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第四代轪侯東海太守利秩因犯罪失去了爵位。

侯的官職有多高呢?大家從史書中了解到,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之后,對那些幫他打天下的人論功行賞,除了幾個勞苦功高者被封為王之外,其余的人均被封以爵位。爵位有20個等級,侯爵是其中最高的一級。

○“轪侯家丞”封泥

漢代國家法律規定,在侯爵家設置家吏,由他們來管理侯爵的家事。家吏的首長叫家丞,是侯爵家的大管家。所以,墓中的隨葬品均要由他過目,蓋上他的印章——“轪侯家丞”封泥。

隨葬品上“轪侯家丞”的物主標記和“轪侯家丞”封泥告訴大家,這可能是西漢初期轪侯家的墓葬,距今已有兩千一百多年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司法| 五家渠市| 建水县| 台南县| 鹤山市| 霍州市| 宁远县| 乌兰察布市| 砚山县| 邹城市| 邵东县| 田东县| 桓仁| 瓦房店市| 九江县| 聂荣县| 双牌县| 西平县| 罗源县| 张家界市| 威宁| 左权县| 论坛| 福贡县| 广安市| 永川市| 榆社县| 长顺县| 鹤壁市| 东山县| 铁岭市| 商水县| 大庆市| 周至县| 宁阳县| 伊通| 洞头县| 洱源县| 巴彦县| 宁明县|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