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和尚,還認識我嗎?”
李承乾剛走,李淑迫不及待表明身份。
“女施主,我們之前見過嗎?”
陳玄奘不敢抬頭直視李淑,只是越發的感到熟悉,不僅是說話聲音還有語氣。
李淑氣不打一處來,輕拍和尚的光頭:“你還真的呆啊,難道你就沒有聽出來嗎?”
陳玄奘小心抬頭,仔細端詳,瞳孔突然放大:“你是李陽?”
李淑傲嬌道:“我的本名叫李淑,你也可以叫我高陽。”
她拎起裙擺,在和尚面前轉了個圈:“還說我沒有陽剛之氣,女子又何來陽剛之氣。呆和尚,我好看嗎?”
一陣香風涌入鼻腔,陳玄奘意亂神迷,下意識想點頭,突然又急忙閉眼低頭,默念清心咒。
“為什么不敢看我?難道我不好看?”
李淑笑瞇瞇,又補了一句:“出家人可不能打妄語哦~”
陳玄奘良久,憋出兩個字:“好看。”
李淑臉上笑容越發燦爛:“那你喜不喜歡我?睜開眼看,還是不能打妄語!”
陳玄奘微睜眼眸,頓時心神意亂,為穩心神,急道一聲:“阿彌陀佛!”
凡心已動,豈是念一句佛語就能勒住,為控欲念,滿頭大汗,用衣袖不停擦拭。
李淑步步緊逼:“呆和尚,你難道真的不喜歡我嗎?”
陳玄奘回答:“女施主,貧僧是出家人。”
李淑不依不饒:“出家人又如何?出家人又不是不能還俗。”
陳玄奘啞口無言,因為他清楚,以出家人為借口時,已經是動了凡心,沒有取經重任在身,他的意志力也只比尋常人強幾分。
另外一邊,李承乾站在驛站對面,暗中觀察著這一幕,此事成了有八九。
喚來薛仁貴,讓他在此守候,李承乾帶著武媚娘與蘇語薇去往南門大街的工匠鋪。
凌煙閣還缺三清的雕像,這件事必須由他親自負責,那樣神佛才難以窺測天機。
途經南門街頭的報亭,一眾讀書人在議論今日的朝政,李世民一意孤行,成立大相國寺在坊間掀起滔天波瀾。
貞觀九年,東宮格物局改良東漢蔡倫的造紙術,取用更廉價,生長更快的竹子,一舉打破世家門閥的壟斷,讓紙張變得廉價。
同年的六月中旬,大唐報刊應運而生,每兩日一報,上至政事,下至民間瑣事。
有唐一朝,不會因言獲罪,大部分讀書人都持悲觀態度,認為貞觀盛世也要走南隋兩朝的老路。
平日李世民都非常愛惜羽毛,也很在意坊間百姓對他的評論,但為了躲避游地府,還是選擇自污。
只有讓佛家完完全全相信,大唐誠心禮佛,推崇佛教,才能避開這個流程。
李承乾也從旁人口中聽到,西大街有瘋癲和尚,賣袈裟錫杖,總要價七千兩白銀。
貞觀十三年,斗米二十文,約3.1公斤,一兩銀子足以讓普通的四口之家生活一月有余。
七千兩白銀,相當現代貨幣的三千萬,還是由一個瘋癲和尚兜售,還分文不讓,足以淪為坊間茶余飯后的趣談。
李承乾嘆息一聲,賣東西的是瘋子,如果花高價跟他買東西也只會是傻子。
價格不重要,重要是一個態度,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了。
來到工匠鋪,李承乾拿出三千三百兩的寶鈔,定制三尊三清雕像。
三百兩是報酬,三千兩必須分文不差,花在雕像上面。
鑲金也好,純銀也罷,翡翠瑪瑙點綴,無論如何錢必須花完。
正如瘋癲和尚賣袈裟錫杖一樣,價格不重要,重要是態度。
“七天之后,我親自來取。”
李承乾走了,但是讓薛仁貴留下了一塊玄甲先鋒將軍的令牌。
以前他是走親民路線,平日也不喜歡以勢壓人,只是現在世道變了。
神佛們給予的壓力太大,他們又沒有半點反抗的實力,只能任人宰割。
蘇語薇不會說話,也不明白緣由,但她感覺李承乾似乎承受著莫大的壓力,第一次主動握住他手掌,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他們是夫妻,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阿鼻地獄,她也陪著一直走下去,雖死不悔。
武媚娘也緊緊抱住另外的手臂:“我跟姐姐都會一直陪著你。”
“你們放心吧,無事。”
李承乾露出笑容,暗暗下定決心,此戰只許勝不許敗,他其實是可以選擇跑路,帶著老婆逍遙天地。
但他不會,因為大唐王朝就是他的根。
離開工匠鋪,李承乾回到驛站,和尚像是抓到救命稻草:“殿下,您回來了。”
雖然高陽年紀,還沒有修佛的時間長,但女子是奇怪的生物,特別是漂亮的女子。
兩人僅僅是半天的相處,已經讓他的佛心十不存一,如果再繼續相處下去,他恐怕會對不起佛主,對不起方丈的養育之恩。
李淑不滿噘嘴:“要回宮了嗎?”
李承乾笑著問:“怎么,你還有事嗎?”
“哼~”
李淑傲嬌撇過頭,一溜煙鉆入馬車,掀開車簾,滿面嬌羞跟和尚揮手再見。
陳玄奘見狀,只能又默念一句佛語:“阿彌陀佛!”
幾人在回去皇宮的路上,高陽冷不丁突然詢問:“太子哥哥,你是故意的嗎?”
李承乾問:“什么故意的?”
“知道我歡喜,帶我來見那呆和尚?”
李淑聰慧,不然也不會受到寵愛,雖然有點戀愛腦,但是再次見到如意郎君,智商也重新回到正常水平。
她喜歡陳玄奘,就連武妃都能看出來,李承乾沒有理由看不出來。
李承乾輕聲問:“那你喜歡房遺愛嗎?”
李淑搖頭,明明是房相的兒子,長得卻是五大三粗,跟尉遲恭程咬金一個類型,她要是能喜歡就有鬼了。
李承乾又問:“那陳玄奘呢?”
李淑臉頰微紅,思索想了很久,最終還是鼓起勇氣點頭,告知心中想法。
李承乾說道:“喜歡就去追求吧,父皇那邊我會幫你瞞著。”
“謝謝太子哥哥。”
回宮下了馬車,李淑滿心歡喜,蹦蹦跳跳朝著淑景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