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寺廟,建立在一座不足百米高的小山丘。
一行人辰時從山腳的客棧出發,抵達山頂的寺廟也不過巳時。
登山路上浪費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為了等秦叔寶恢復精氣。
秦叔寶晚年常多疾病,每謂人曰:“吾一生戎馬三百余戰,前后出血不下二數斛三,何能無病乎?”
大唐一斛以現代的計量方式,大約40斤重,2-3斛的流血量,折中大概100斤。
人體血液占據體重7-8%,曾經體重近200斤的彪形大漢,愣是把身上的血都換了好幾遍。
這些年,李世民賞賜了很多,補血養氣的稀世大藥,可是一直不見成效。
他看向李承乾,還是要想個辦法,讓秦叔寶一眾老將登上皇庭策,再拖下去,大唐恐會陸續失去曾經的猛將。
最近幾年,秦叔寶一直臥病在家,聽聞李世民需要他,還是拖著殘軀,從長安一路護送到江州,不可謂不忠心。
“父皇,我們大唐似乎還沒有為曾經的開國功勛建立生祠?”
李承乾想起貞觀十七年的凌煙閣,或許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將凌煙閣推廣全國,讓文臣武將享受萬民香火。
這么做,不僅可以讓大臣們順利登上皇庭策,不被神佛們懷疑,還有一個好處,他們可以先在東宮的凌煙閣內供奉三清尊像,借此試探道教的反應。
如果道教愿意接納他們,為他們抵抗佛教侵略,他們就果斷將道教奉為國教,讓佛道兩教自己去斗,爭取到發育的時間。
李世民眼前一亮:“此計大善?!?
不多時,一行人登上金山寺,只是一座很普通的廟宇,僧眾不過二十余人。
有位和尚在門前掃落葉,長得那叫一個豐姿英偉,相貌軒昂,齒白如銀砌,唇紅口四方。
和尚見到了李世民,呆愣愣站在原地,走近幾步,不太敢確認:“陛下?”
“小師傅,許久不見,近來可好?!?
李世民露出笑容,卻也端著架子,對分寸的拿捏相當到位。
兩人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當年殷開山朝堂請命,希望點兵江州,他就見過陳玄奘。
只是沒想到,那個普普通通的小和尚,會是這一次天地大劫的主角。
“小僧玄奘,叩見陛下?!?
陳玄奘一甩素袍,行跪拜大禮。
大唐王朝不興跪拜大禮,他是佛家子弟也不受世俗禮儀限制,但李世民不同。
且不提他外祖父是朝中重臣,也不提他父親是李世民親自舉薦的江州刺史,就算是為了李世民發兵,幫他報了殺父占母之仇。
這一跪,也值得!
“小師傅,免禮?!?
李世民擺手,看向李承乾,李承乾心領神會:“小師傅,孤曾在長安聽聞江州金山寺有得道高僧,佛法無雙,可舉辦去往長安舉辦一場法事,為皇后祈福,愿皇后早日康復?!?
陳玄奘得知李承乾太子的身份,下巴都差點驚掉,又是急忙作揖行禮。
今日是吹來哪的風,大唐的國君,以及皇儲竟然會一同到來。
陳玄奘邀請幾人進入廟宇,斟滿茶水,又喚來沙彌接待:“陛下,殿下,諸位休息一會,稍等片刻,小僧去請法明方丈?!?
李承乾暗中觀察李淑的反應,不愧是顏狗,見面就盯著陳玄奘,眼睛都挪不開。
直到陳玄奘離開,李淑也才回過神來,發現太子在看她,臉上露出一抹羞紅。
李承乾笑笑不做聲,縱使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陳玄奘果真是個大帥比。
哪怕沒有半縷毛發的裝飾,仍舊帥得一塌糊涂,潘安再世恐怕也不過如此。
陳玄奘攙扶一位老和尚來到他們面前,老和尚面色紅潤,眼眸清亮不像古稀之年,白色的胡須一直蓄到胸前。
老和尚雙手合十,顫顫巍巍行禮作揖:“老衲法明,見過皇帝陛下,太子殿下?!?
“長老無需多禮?!?
李承乾不敢有絲毫怠慢,西游記原文講的很清楚,金山寺那老和尚法明已然修真悟道,得無生妙訣。
從名字上來看,老和尚領悟的無生妙訣,和菩提祖師傳授孫猴子的長生妙訣不相上下,估計也是個佛家大佬。
從五百年前,佛教就開始籌備的西游大戲,到了現在最為關鍵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讓陳玄奘獨自生活。
因為他是祛道興佛的絕對主角,萬一出了點什么紕漏,整個計劃就會功虧一簣。
李世民露出淡淡的笑容:“長老,朕打算在長安南郊建一所大相國寺,為長孫皇后祈福,愿早日擺脫疾病。”
太子說過想要掌握主動權,避開唐王游地府的流程,那么大相國寺就是非建不可。
佛家是想讓他建大相國寺,舉辦水陸大會,讓他知曉小乘佛法無用,必須讓人去西天靈山求取大乘真經。
他跟太子商量之后決定,長安城的大相國寺必須建,不過可以用皇后的祈福法事,取代原先的水陸大會。
所謂神佛也就比他們活的長久,同樣也擁有七情六欲,驕傲且傲慢。
只要最終能達成想要的目的,他們應該是不會在乎中間的過程。
老和尚眼前一亮,毫無修道之人的清心寡欲:“陛下誠心禮佛,我佛定會知曉。”
李世民又說:“長老,朕在長安南郊新建大相國寺還空缺一位得道高僧,統領天下都闡的大僧綱法師?!?
大僧綱法師的職務,通俗點講就是總領天下佛教事,相當于大唐王朝佛教理事會的總會長。
這個職務也是陳玄奘西行前,李世民專門為他成立的一個官職,官拜正一品,地位與當朝宰相相同。
一個從不禮佛,甚至厭佛的皇帝,設立這個職務,幾乎是要把佛教推崇為國教,現在就看佛家的態度。
李承乾也在悄悄觀察法明的反應,如果佛家選擇不接受,說明他們的計劃落空,只能重新謀劃。
如果接受,就能成功跳過很多流程,李世民也可以避免魂歸地府。
法明長老沉吟良久:“陛下既有如此誠心禮佛,老衲理應順天而行,只是老衲道行不足,又年事已高。”
“如若陛下不嫌,讓我徒玄奘隨陛下一同去往長安,玄奘三歲識字,五歲斷文,八歲學經,到了現在佛門二十八經無一不精,對于禪理的領悟,就算是老衲也不如他。”
他生怕李世民不同意,又念了一句詩:
我徒本諱號金蟬,只為無心聽佛講,
轉托塵凡苦受磨,他日定能得正果。
老和尚也不裝了,點明陳玄奘的身份,乃佛主座下二弟子,雖然年幼,但當天下都闡的大僧綱法師綽綽有余。
李世民跟李承乾的震驚,表現得恰到好處,就像凡人第一次聽到滿天神佛的存在。
李世民喜笑顏開,連連稱贊:“就依長老所言,如此便好,如此便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