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劉馥
- 漢少帝
- 布衣小P
- 4481字
- 2012-09-03 16:33:58
揚州刺史劉馥
劉馥(?-208),字元穎,沛國相縣(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東漢末年曹操的部下,揚州刺史。他在治理揚州期間興修水利,并修造城壘以加強城池的守備,頗有功績。
中文名:劉馥
別名:元穎
國籍:中國
出生地:沛國相縣(今安徽濉溪縣西北)
逝世日期:公元208年
職業:揚州刺史
主要成就:說服袁術的將領投奔曹操
治理揚州時興修水利、修造城壘
人物介紹
劉馥在東漢末年曾到揚州避亂,后在建安初年勸服袁術將領戚寄和秦翊帶著部隊一起去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司徒府掾。建安五年(200年),討逆將軍孫策命其所屬的廬江太守李述攻殺了曹操所屬的揚州刺史嚴象,而梅干、雷緒和陳蘭等廬江人在江淮之間聚數萬人,當地郡縣都因江淮地區局勢混亂而殘破荒廢。當時,曹操正專注于在官渡之戰中對抗袁紹,難以抽身,認為劉馥可以穩定東南地區(即江淮),于是表奏劉馥為揚州刺史。劉馥受命后,單槍匹馬來到合肥空城,在那里建立了揚州的新治所(原治所在歷陽);同時安撫和穩住梅乾和雷緒等地方武裝勢力,使他們安心駐扎,其后他們也陸續歸順,且向朝廷繳納貢賦。劉馥在任的數年期間,在當地大行恩惠與教化,百姓非常滿意他的治理措施,有數萬名以前因避亂而到附近州郡流浪的江淮人又都回到原居地。隨著人口漸長,劉馥又匯聚儒人雅士,興辦學校和進行大規模屯田,修建芍陂、茄陂、七門、吳塘等土壩蓄水灌溉稻田,使官府和百姓都有了糧食儲備。又建筑高城壘作守護,積聚木石、以草和棕櫚葉編織大量草苫、儲存數千斛魚膏等作為作戰防御準備。建安十三年(208年),劉馥逝世。次年年初孫權進攻合肥,發動第一次合肥之戰。孫權圍城百余日而未能攻破,但不久后連日下雨令到城墻快要崩塌,守軍于是用草苫蓋著城墻,而夜晚則點燃魚膏照明,觀看敵軍有何行動以作防備。孫權無法攻陷,同時揚州別駕蔣濟設計迷惑孫權,使其以為張喜援軍快到,最終孫權不得不退軍。揚州士民因而更加追念劉馥,更認為春秋時盡力防守自己建造的晉陽城的董安于的功績也無法與劉馥相比。而劉馥所建的土壩和池塘,后世都一直沿用。劉馥及繼任的揚州刺史溫恢,與當時的兗州刺史司馬朗、并州刺史梁習、豫州刺史賈逵、涼州刺史張既等六位刺史被陳壽載入三國志,合為一傳敘述,贊頌其等是當時所有州刺史中“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的典范。編輯本段歷史年表劉馥漢末避亂于揚州。【196年】劉馥說服袁術的將領戚寄、秦翊,帶著部隊一起去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司徒府掾。【200年】孫策所置廬江太守李述攻殺揚州刺史嚴象,廬江梅乾、雷緒、陳蘭等聚眾數萬在江、淮間,郡縣殘破。曹操剛與袁紹關系惡化,認為劉馥可以負責東南的事務,于是上表任劉馥為揚州刺史。劉馥受命后,單馬來到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南面安撫雷緒等人,使他們安心駐扎,繳納貢賦。劉馥在幾年中廣泛施行恩惠與教化,百姓非常滿意他的治理,流民跨山過河來歸順的有幾萬人。劉馥又匯聚讀書人,設立學校,大規模屯田,興修治理芍陂、茄陂、七門、吳塘等堤堰陂塘灌溉稻田,使官府和百姓都有了糧食儲備。劉馥又修建城墻,堆積木石,編作草苫數千萬枚,儲存魚膏數千斛,準備做戰時防守用。【208年】劉馥去世。后來,孫權率兵十萬圍攻合肥城百余日,時天連雨,城欲崩,于是用苫蓑覆蓋城墻,又在晚上燃魚膏照亮城外,觀察敵人的舉動來作防備,于是敵人敗走。經過此戰,揚州的軍民更加追念他,認為古時董安于守晉陽的功勞也比不過他,而所修陂塘的好處,后世仍在受用。編輯本段人物事跡獻計曹操
199年,曹操還只是個一門心思撲在統一中國北方的軍隊統帥,此時他心里所想的,其實只有兩件事—一是對河北袁紹的作戰布置安排,二是如何安撫江東的孫策。孫策所置廬江太守李述攻殺揚州刺史嚴象,廬江梅乾、雷緒、陳蘭等聚眾數萬在江、淮間,郡縣殘破。曹操剛與袁紹關系惡化。在眾謀士意見分歧的情況下,曹操問計于劉馥。劉馥細細地說起自己的想法。江西江東同屬揚州,孫堅孫策父子二人,舉淮泗之眾,專務江東,揚州六郡中五郡陷其手。而江西之地流寇橫行,百姓流離,生產荒廢。黎民豎子思得能吏,士人豪強欲歸明主,此乃可治。專治有三:廬江地方,豪強割據縣城,既不北入朝廷,亦不合作于江東,彼觀望朝廷風向,動機未明,此一。江東孫氏,欲割據揚州,然廬江今安在,何故?唯其根基不牢,立足未穩,江東士人之心不服。若盡棄江西之地,孫吳扎根江東,立足漸穩,徐圖江西,使吳越之兵以抗中國,我等北與袁紹爭鋒,南防孫策陰襲青、徐二州,若此則不知葬身何所,此二。現江西尚有十余萬眾,若委以能吏,專治一所。進可威脅江東孫氏,出兵南征,退可遏守長江上游,孫吳不得北上侵奪徐州。此三。又有一節,若朝廷棄守江西之地,則示弱于孫吳,助長其氣焰!談到治理揚州江西之地,劉馥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江西之地,南北通塞,物產豐饒,今雖一時疲敝,但其復原指日可待。原揚州治所壽春,無險可守,四戰之地也。年初方遭周瑜侵攻,城郭毀壞殆盡,不可復修。壽春以南,一地曰合肥,此地實乃淮右襟喉,江南唇齒,南接巢湖,東西連山跨險。若新遷治所于合肥,行良政,樹恩德,囤谷米,筑高城。進可南下江東,退可扼守江西咽喉,使吳寇不得橫行北方。江西之地遂得全。劉馥既了解當地民情,又素有賢能之稱,總是處處把天下放在心頭,肯擔事,肯挺先,于亂事中懷悲憫之心,望蒼生疾苦,申萬民之愿。
單騎造合肥
三國時期的合肥乃魏吳兩國必爭的軍事要地,而在劉馥出任揚州刺史之前,那里卻是一片廢墟。劉馥受命后,單馬來到合肥空城,便開始實行他的安民政策。第一是恢復生產。劉馥號召周邊的流民到合肥定居,他上書朝廷,要求撥給種子、耕牛與農具。在他的鼓勵支持下,數年間,合肥地區的人口逐漸增多,生產也有相當的恢復。第二興修水利。劉馥召集百姓與工匠在農閑時修建水利工程,他親自指揮建設,建造了芍陂、七門、吳塘等數項工程,這些灌溉設施引淝水與巢湖水入周邊農田,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他還疏通了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河路,防止夏天暴雨導致河水泛濫為害地方。第三是廣開教育。劉馥召集地方上知書名士,開辦學校,凡愿意學習之人,不分年齡,不問地位,皆可以入學讀書。由于教育的普及,合肥的年輕人大都識得些字。在劉馥的教化下,合肥地區民風淳樸,百姓安居,人人孝悌有禮,風化肅然。第四是規劃城市。劉馥到任合肥后的第三年,在初步恢復了地方生產的前提下,開始規劃合肥市內的建設項目。合肥成為江西最安定、最適合躲避戰亂的城市。第五是通商互利。劉馥在合肥大開集市,鼓勵商人來合肥經商。因為合肥南通長江,北達淮河,水運陸行均十分便利,許多士人與大商大賈來到合肥,紛紛置辦產業,開辦酒家,販賣貨物,經濟的發展又帶動人口的增加。第六是修筑城墻,廣蓄軍實。劉馥花大力氣修筑合肥城墻,深挖護城河,囤聚糧草,蓄養軍馬,建造戰艦,訓練軍隊。數年間,合肥城池修筑完畢,外有護城河環繞,內有精兵駐防,遠有戰艦巡河,近有騎兵突馳。合肥成為曹操集團南望江東一個極好的前哨基地,此地進可攻,退可守。一年又一年,合肥在劉馥的治理下逐漸成為了江西地區最繁華同時防守又最堅固的城市。孫權出兵11次于合肥,沒有一次是大獲全勝而終的。而劉馥去世后合肥仍固若金湯的原因也正是當年的這番苦心。劉馥的一些經濟建設到了后世依然受用,而這座歷史古城也無聲無息地傳流至今。揚州的軍民更加追念他,認為古時董安守晉陽的功勞也比不過他。編輯本段《三國演義》里的劉馥出自《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三國時期的烏林,瀕江近水,樹密林茂,烏鴉群集,是長江北岸的風光迷人之處。曹操大軍南下之后,即屯兵烏林,他的指揮部就設在今天的曹操灣。赤壁之戰前,曹操曾在江邊的船中與部下飲酒,“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操問曰“此鴉為何夜鳴?”左右答曰: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曹操由鴉鳴而生發無限感慨,橫槊賦詩,吟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篇《短歌行》。其中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就是描述烏林鴉鳴的景象。劉馥
曹操吟完《短歌行》之后,他的大臣劉馥進言說:“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曹操便問:“有何不吉?”劉馥答道:“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便是。劉馥之言直接預見了赤壁之戰的結局,相當精確。但酒醉中的曹操聞言大怒,揮動長槊直刺劉馥。曹操在殺死劉馥的第二天,酒醒之后,懊恨不已。劉馥的兒子劉熙,央求取回父親的尸首歸葬。曹操曾滿面流泣地說:“吾昨因醉誤傷汝父,悔之無及。可以三公厚禮葬之。”曹操又撥軍士護送靈柩,即日回葬。《短歌行》一方面是對天下賢士發出邀請,另一方面是激勵將士們作戰的信心。劉馥卻說這是“不吉之言”。在曹操看來,劉馥此說必然會動搖軍心,于是,志在必得的曹操不得不假借敗興之名殺死了劉馥。編輯本段家族子·劉靖,歷東漢和曹魏兩朝,官至鎮北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建成鄉侯。孫·劉熙,劉靖之子,嗣侯。·劉弘,劉熙之弟,西晉車騎大將軍開府,荊州刺史、假節都督荊、交、廣州諸軍事,封新城郡公。曾孫·劉璠,劉弘之子,東晉北中郎將。編輯本段歷史評價陳壽贊劉馥等人:自漢季以來,刺史總統諸郡,賦政于外,非若曩時司察之而已。太祖創基,迄終魏業,此皆其流稱譽有名實者也。咸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見述于后也。編輯本段《三國志·劉馥傳》劉馥字元穎,沛國相人也。避亂揚州,建安初,說袁術將戚寄、秦翊,使率眾與俱詣太祖。太祖悅之,司徒辟為掾。后孫策所置廬江太守李述攻殺揚州刺史嚴象,廬江梅乾、雷緒、陳蘭等聚眾數萬在江、淮間,郡縣殘破。太祖方有袁紹之難,謂馥可任以東南之事,遂表為揚州刺史。馥既受命,單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南懷緒等,皆安集之,貢獻相繼。數年中恩化大行,百姓樂其政,流民越江山而歸者以萬數。于是聚諸生,立學校,廣屯田,興治芍陂及茄陂、七門、吳塘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編作草苫數千萬枚,益貯魚膏數千斛,為戰守備。建安十三年卒。孫權率十萬眾攻圍合肥城百馀日,時天連雨,城欲崩,于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視賊所作而為備,賊以破走。揚州士民益追思之,以為雖董安于之守晉陽,不能過也。及陂塘之利,至今為用。編輯本段簡明演義傳記曹操部下,揚州刺史。赤壁之戰時因語及曹操短歌行中有不吉之言,而為曹操所殺。附:演義原文(第四十八回)忽座間一人進曰:“大軍相當之際,將士用命之時,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操視之,乃揚州刺史,沛國相人,姓劉,名馥,字元穎。馥起自合肥,創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學校,廣屯田,興治教,久事曹操,多立功績。當下操橫槊問曰:“吾言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操大怒曰:“汝安敢敗吾興!”手起一槊,刺死劉馥。眾皆驚駭。遂罷宴。次日,操酒醒,懊恨不已。馥子劉熙,告請父尸歸葬。操泣曰:“吾昨因醉誤傷汝父,悔之無及。可以三公厚禮葬之。”又撥軍士護送靈柩,即日回葬。
ps:筆者言,此人就是曹操橫槊賦詩殺死的那個漢家之后。絕對能吏,堪比衛覬、棗祗,加之又能勸誡曹操的自大,可以說是個不錯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