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冊
第一章 禁苑柔荑
第一節 隔代情深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公元1711年9月25日),正當年近花甲的老皇帝康熙遠赴京師以北四百多里的木蘭圍場,舉行極為盛大壯觀的秋狝活動的時候,在北京紫禁城東北方向康熙皇帝第四子雍親王胤禛府邸里,20歲的格格鈕祜祿氏生下了一個男嬰。這時,嬰兒的父親胤禛由貝勒晉封為親王還不到兩年。而且,在這個嬰兒出生之前,胤禛已經先后生有四個兒子,分別是胤禛元妃烏拉納喇氏所生的弘暉,側妃李氏所生的弘昐、弘昀和弘時。雖然弘昐、弘暉和弘昀都在這個嬰兒出生之前便已夭折,從而使得這個新生嬰兒在兄弟排行上(序齒行次)升居第四,并在實際上成為胤禛第二子,但是在連年得子的雍親王府邸中,這個新生嬰兒除了由管理宗室事務的宗人府循例起名“弘歷”之外,并沒有引起全府上下人等的特別的重視。包括弘歷的父母在內的全府人等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嬰兒日后竟登九五之尊。至于這個嬰兒的祖父康熙皇帝,由于孫輩眾多,兼之以日理萬機,在很長時間中,對于這個日后臨御天下六十多年、文治武功并不在自己之下的嫡親孫子,恐怕連名字都叫不出來。

康熙帝晚年朝服像
康熙五十八年,九歲的弘歷和他的同齡弟弟弘晝一起在雍親王府內入學讀書。1啟蒙塾師是翰林院庶吉士福敏。這個年齡始入學讀書,不用說是皇家子弟,即使對一般殷實人家的子弟而言,已不為早。其父胤禛很可能當時正忙于皇室內部爭奪儲位的斗爭,忽視了孩子們的早期教育。
在弘歷的童年生活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和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的關系。康熙末年,嫡親孫子百余人。他們大都隨父居住于藩邸,所以和康熙皇帝見面的機會極少。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卻使年幼的弘歷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寵愛,并單獨隨其居住達半年之久。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在康熙皇帝六十九歲生辰即將到來之際,康熙皇帝應皇四子胤禛之請,四天之中連續兩次臨幸圓明園賞花,并在那里認識了自己的這個孫子。眼見弘歷十分聰穎可愛,便答應將其攜至宮中養育。一個多月后,康熙皇帝巡幸塞外,攜其同行。至避暑山莊后,弘歷和康熙皇帝一起居住于萬壑松風。在此期間,祖孫兩人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相互間的感情也日益增進。老皇帝進膳時,總是忘不了揀幾樣孩子們愛吃的菜肴、點心賞給弘歷;老皇帝讀書時,看到弘歷在旁邊玩耍,有時把他叫到跟前,教他幾個字或讓他背誦學過的書籍中的一些段落;若是老皇帝聚精會神地批閱奏章或接見臣下時,弘歷則連大氣也不敢出一聲,非常懂事地侍立在祖父身后。逢到練習射箭的日子,輪到弘歷射靶時,看到他非常認真地拉開弓,一下子射中靶心,老皇帝又不由地捋著長長的胡子,露出了笑容。閑暇時,祖孫倆有時漫步月下,“凡三十六景之地,無不周覽”。2有時,祖孫倆又饒有興致地來到湖邊釣魚,釣到魚后,老皇帝則命弘歷挑出幾條送給近在咫尺的獅子園里的胤禛夫婦。夏天剛過,康熙皇帝又攜弘歷自避暑山莊啟行秋狝木蘭。初入圍場,康熙皇帝便用虎槍射倒一只大熊。康熙皇帝以為熊已被打死,便讓御前侍衛領著弘歷到距熊更近一些的地方去射上一箭,以便侍衛教他狩獵的方法。豈料弘歷剛剛爬上馬背,那只大熊竟忽地從地上站起,發瘋似地朝弘歷撲來。見此險狀,侍衛們一時都慌了手腳。多虧在后面的老皇帝眼疾手快,端起虎槍向大熊又射一槍,才使弘歷脫險。打獵歸來后,康熙皇帝心有余悸地對家人說,這個孩子命真夠大的,差點兒讓熊把他吃掉。有了這次教訓,以后凡是圍獵的日子,為了怕出亂子,康熙皇帝總是禁止弘歷參加而只允許他在帳外不遠的地方向允祿、允禧兩個小叔叔學習騎馬和使用火器。然而,剛剛見過千軍萬馬圍獵野獸驚險而又歡快場面的弘歷卻怎么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常常跪在老皇帝面前要求參加圍獵。眼見著弘歷那股初生牛犢不畏虎的犟勁兒,康熙皇帝打心眼里高興并更加喜歡這個孩子。

弘歷獵鹿圖 (清)佚名繪
半年的塞外避暑和巡幸生活轉瞬即逝。這年九月底,康熙皇帝攜帶弘歷回到了北京。一個多月后,年邁的康熙皇帝因病去世,弘歷永遠失去了自己可愛的祖父,但是初游塞外的各種經歷和祖父對自己的愛憐,卻在弘歷的記憶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直到五十多年后,在他本人已須眉斑白、孫曾繞膝之時,對于童年時期的這些往事,他還歷歷如昨。為了感念祖父對自己的愛憐,他除了在圓明園建紀恩堂“紀受恩之自”外,還在避暑山莊萬壑松風也建了一處紀恩堂,“紀受恩之跡”,3以表示他對自己祖父最深切的懷念。
康熙皇帝對弘歷的關懷和愛憐,最初只是祖孫之間感情的自然流露,并沒有什么政治上的深意。但在康熙晚年因為爭奪儲位而造成的康熙皇帝和諸皇子之間互相猜忌、隔閡極深的情況下,弘歷受到乃祖寵愛卻對緩和康熙皇帝與胤禛父子之間的緊張關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而不但為此后不久胤禛繼承皇位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條件,而且對于日后弘歷被內定為雍正皇帝的儲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