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家讀杜詩
- 田曉菲主編
- 721字
- 2023-07-03 19:11:56
中文版前言
本書所收的九篇論文,來自于2016年10月在哈佛大學舉辦的杜甫國際研討會。這次會議得到了美國美侖基金會(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哈佛燕京學社、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的慷慨贊助。感謝東亞系和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以及當時的東亞系博士生寇陸和Kate Monaghan為會議的成功舉辦所做的一切。感謝所有論文提交者和討論者的參與、本書兩位匿名讀者的評語,以及東亞系博士生Dominic Toscano為準備本書英文索引提供的幫助。感謝香港大學出版社前策劃編輯Eric Mok早在這個項目開始以前就給予的熱心鼓勵,感謝Joan Vicens Sard和Clara Ho二位編輯以及其他編輯人員的高效率和專業精神。
感謝中文版的譯者,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兩位譯者的重名情況: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劉倩老師負責“導論”以及第一、三、四、五、七篇論文的翻譯,而第九篇論文的翻譯則由目前在英國華威大學任教的另一位劉倩老師完成。楊力坤(斯坦福大學)負責第八篇的翻譯。我本人負責了第二、六篇的翻譯,并對“導論”進行了校訂。感謝北京三聯書店的鐘韻編輯為此書中文版面世而付出的努力。
本書的英文書名為Reading Du Fu:Nine Views,直譯是《閱讀杜甫的九種視角》,中文書名《九家讀杜詩》是對宋代杜詩注本《九家集注杜詩》的回應,它旨在表示兩層意思:一,閱讀和詮釋是一個永遠都在不斷進行的過程,因為一代一代的讀者、一個一個的讀者,都全不相同,而文學作品的意義乃是作者和讀者共同的生產和創造,就存在于作者和讀者不斷更新的相接之中;二,這本書里的文字,是“讀詩”的結果,老杜只存在于他的一千多首詩篇里,如果人們不再讀他的詩,那么詩人就已經死了,只留下一個沒有意義的空名。如果這本書里的文字,能夠激發讀者重新打開杜集、重新回味杜詩的意愿,就是對編者最大希望的滿足。
田曉菲
2022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