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卡斯提姆大陸紀元(舊)元年
地點:因塞克特格林姆斯
種族:蟲族
在第一次元素之戰(zhàn)之后,主大陸遙遠的東方——因塞克特格林姆斯。
永恒的時間會造就永恒的種族——蟲族。
從蠻荒之地,到森羅萬象,從極冰之地,到萬丈深淵。蟲子幾乎遍布整個賽爾凡迪的每個角落。
它們是這片古老土地的開墾者,是推動生物進化演變的親歷者,同時也是無情冷血的掠食者。
它們不斷戰(zhàn)斗,它們不斷吞噬,然后不斷進化。
古神的爪牙從在探索賽爾凡迪的時候便發(fā)現(xiàn)了這個“有趣”的種族。
它們思維單純,數(shù)量龐大且星羅棋布。
它們只效忠于強者,不是屈服于強者的領導,只不過是不想成為強者砧板上的魚肉罷了。
它們在暗處見證了精靈的誕生,見證了人類帝國的興起,見證了自然的毀滅,見證了無數(shù)的斗轉星移。
它們既是強悍的戰(zhàn)爭機器,又是最忠誠的仆從。
“這些小家伙真的是太美妙了~但是很可惜,它們的思維太單純了……”千喉之魔達克尼斯曾這樣調(diào)侃道。
因為達克尼斯享受那種具有獨立思維的個體相互廝殺的過程,而不是像這堆未開化的野獸之間這樣的生存競爭。
它們之中最古老的個體歷經(jīng)了無數(shù)場的戰(zhàn)斗,它們是最古老的獵食者。
這同時也意味著,它們也十分危險。
《蟲族圖鑒》,這是人類帝國皇家生物研究所對于野生蟲族個體研究的文獻。
其中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為我們描述了已發(fā)現(xiàn)的各種長相奇特的蟲族個體。
我們或許可以從這里來了解這些危險的生物。
編號001——幼蟲
我們第一次接觸這樣的生物,體型與我們所熟知的毛毛蟲非常類似,沒有牙齒的口腔中伸出來幾只纖細且靈活的觸須,它們可以從口器中的腺體噴射類似于粘液一樣的菌絲,幾乎沒有任何威脅。幼蟲沒有脊椎,更像是軟體動物,但其表皮和背部擁有重疊式的外骨骼,其堅硬的外骨骼可以用于生產(chǎn)防具,經(jīng)久耐用。它們以農(nóng)作物為食,一般情況會成群結隊的出現(xiàn)在農(nóng)田中,對農(nóng)作物危害較大,對火系魔法抗性很低,甚至一個火把就能殺死成片的幼蟲個體。
編號002——采集者
采集者,形似蝎子,有兩個鉗子,鉗子大小幾乎和民用馬車的車輪差不多大,有兩條短小的尾巴和六條腿,腿與腿之間分布著翼膜,頭部有四對復眼,兩大兩小,但是視力極差。我們的礦工曾在一處礦洞深處發(fā)現(xiàn)過大量的采集者個體用兩只鉗子進行挖掘,其中最大的個體差不多有三四個人躺下那么長,最小的個體也有兩個人躺下的長度,高約1~2米不等。它們似乎是在挖掘隧道,并用兩只強而有力的鉗子來開墾礦物并收集。我們所發(fā)現(xiàn)的蟲洞網(wǎng)絡十分復雜,曾經(jīng)有冒險者深入蟲洞探索,但從出發(fā)到歸來歷經(jīng)了幾個月也沒有走到蟲洞的盡頭。另外,采集者對光線極其敏感,會偶爾發(fā)生礦工遇襲的事件,因此在諸位進行作業(yè)時請注意周邊環(huán)境是否安全,當心采集者出沒。
編號003——劫掠者
劫掠者,它名字的由來跟它們的習性有著很大的關系。它們身長約6.5米,爬行時高約2米,直立行走時高約4米。擁有和蝗蟲一樣強大的后肢,而前肢則顯得像一根細小的樹枝。一般個體沒有翼膜,極少數(shù)的劫掠者在背部和后肢的關節(jié)處會長有很長的翼膜,具有滑行和短時飛行的能力,強而有力的雙腿可以維持它們奔跑的速度。可以輕松的追逐獵物,其速度可以媲美優(yōu)秀培養(yǎng)的獵豹或者施加了四級強化魔法的盜賊。擁有一口鋒利的尖牙,它們的咬合力可以輕易洞穿初等防具。口中有著類似于鯊魚一樣的多排牙齒,咬合力十分驚人。另外它們的嗅覺也十分靈敏,曾經(jīng)有一位獵戶在自家冰窖中藏匿了大量的冬儲肉類,等暴風雪來臨時他下到冰窖取肉發(fā)現(xiàn)所有的肉都被瓜分殆盡了,墻上還留下了很多凌亂且深的抓痕和一只被咬的只剩骨架的劫掠者。似乎在缺少食物的情況下它們也會出現(xiàn)同類相殘的狀況。
曾經(jīng)有一個商隊的幸存者在回憶中這樣提到:它們成群結隊,肆意撕咬著我們的坐騎,身姿十分敏捷,善于利用地形來進行伏擊,對活動中的物體十分敏感,我們一整個商隊幾百號人在頃刻之間便被它們屠戮殆盡。它們似乎很享受狩獵和殺戮的快感,而且會折磨它們的獵物,并不急于給獵物致命一擊,而是把獵物咬的遍體鱗傷,最終失血而亡……
對鈍器和銳器的抗性較強,但對于任何魔法的抗性都很弱。在考慮到魔法的施法時間和魔法道具的飛行速度考慮,想用魔法打中它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編號004——穿刺者
穿刺者,是十分殘暴的生物和掠食者,體長大約7~9米,高約3米。它的頭骨構造十分奇特,中空的內(nèi)骨骼被發(fā)達的肌肉系統(tǒng)所包裹,其外形類似于異形和雙脊龍的混合體,頭上有兩個主要的骨板,形似死神的鐮刀,偏外側的骨板多為軟骨,可以減輕自身的重量也可用于防御鈍器的打擊,同時也作為主要的散熱器管使用。眼睛則分布在頭骨兩側,成流線型分布,這樣幾乎可以做到270°的無死角視野,完美的視線覆蓋讓它們成為戰(zhàn)場上十分難以處理的棘手敵人。整個頭部被鋒利的倒刺所包裹,功能類似于豪豬的背部,但與之不同的是這些鋒利的倒刺可以借由頭部的肌肉組織以極快的速度噴射而出作為遠程攻擊的手段。它的嘴部有類似于花朵一樣的構造,從內(nèi)而外有四五張遍布尖牙的口器,可以牢牢固定住捕獲的獵物,但咬合力較弱。它的前肢形狀類似于大象,擁有十分堅硬且形似魚鱗的外骨骼所包裹,手部粗壯,形似魚鉤,能牢牢鎖住獵物再用口器或者尖刺將其殺死。胸腔則十分普通,遠遠看去幾乎和強壯的人類男性無異,但龐大的脊椎構造和肌肉密度則可以媲美五階甚至是六階的魔獸,這樣的構造完全可以支撐其龐大的軀體。它的腿部進化的也十分獨特,與兩個獨立的前肢形成鮮明對比,類似于現(xiàn)實中的蜈蚣或者馬陸,是節(jié)肢動物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尾部則類似于蛇類,碩大的蛇尾似乎獨立于整個身軀但卻直接鏈接著穿刺者的脊柱,來保證平衡和調(diào)度全身上下的所有肌肉組織。擁有強大的抗擊打能力和魔法抗性,但對于穿透類魔法和銳器的打擊抗性較差。
編號005——誘捕者
誘捕者,是耐心十足的獵手,體長約11米,高約7米。它們大部分都居住在山洞或者密林之中,也有少許部分棲息在海岸的潮間帶附近。其特征是頭部擁有著像安康魚一樣的發(fā)光器,用來引誘小型獵物。但曾經(jīng)有漁民親眼目睹誘捕者在海邊的洞穴內(nèi)捕獲體型幾乎是它本體幾倍大的安格魯斯鯨魚。它的頭部呈現(xiàn)出球形且長滿觸手。兩個拳頭大小的感光部位位居期間,一般狀態(tài)下呈現(xiàn)熒光綠色,憤怒狀態(tài)下會變?yōu)榧t色。它的口器長在腹部,幾乎占據(jù)了大半個身軀,嘴部向豬籠草和食人花一樣交錯。它的心臟類似于蜘蛛和螞蟻一樣長在身體的后半部分,血液呈紫色,有毒且有極其強大的腐蝕性,能輕易腐蝕軍隊的制式裝備。它的腿部形似于螃蟹,八只強而有力的節(jié)肢足支撐著整個身體。它們的視線很差,但是可以借由尾部的腺體噴射和編制類似于蛛絲一樣的物質,主要通過振動來感知周圍的一切。對于火焰魔法抗性極高,但整體對于銳器的抗性較差。
編號006——翼行者
翼行者是一種棲息于懸崖峭壁之上的奇特生物,起初學者們認為它們是梅爾斯拉獅鷲的近親,后來發(fā)現(xiàn)野生梅爾斯拉獅鷲巢穴內(nèi)有大量的多翼殘骸和異形骨骼,經(jīng)過研究人員對這些骨骼的深入研究和多方面的生物樣本收集,最終得出結論。這是一種具有急速飛行能力的蟲子,后被命名為“翼行者”。
這種生物的目擊報告很少,只有通過古文獻和周邊居民的流言中大概描繪出這種生物的體態(tài)特征。
報告如下:那是一種夜行飛行生物,有六個翅膀,從天空中俯沖而過時會發(fā)出音爆聲。會用類似于卡桑德拉銀翅鷹叫聲的高頻叫聲來呼喚同伴。臂展完全張開甚至可以達到13~15米,飛行高度肉眼無法分辨,是天空中的王牌掠食者之一。與梅爾斯拉獅鷲同屬競爭關系,會因為爭奪食物和地盤而進行廝殺。會在夜間趁著農(nóng)場主休息時偷偷潛入牧場捕食家畜。多翼鷹角龍有著十分特殊的聲吶系統(tǒng),它們的頭骨類似于遠古時期的龍族,但它們的胸腔和咽喉部位的骨骼處有形似人類尾部的咽喉袋和響囊。也有人說多翼鷹角龍是古老的龍族后裔,因其生物體征酷似古龍的幼龍,又具有飛行能力,但真相我們不得而知。其前肢和后肢都進化成羽翼的形狀,但與鳥類和獅鷲不同的是,它們的翅膀沒有羽毛,而是擁有著類似古龍的翼膜和筋。一對鷹一樣鋒利的爪子能輕易剖開獵物的胸腹,前三后一的分布也經(jīng)常會讓人們誤以為是鳥類。其尾巴擁有像錘子一樣的構造,尾骨上有著大小不一的孔洞,似乎可以像貓科動物伸縮爪子一樣伸縮外骨骼從而進行打擊。這種生物屬于卵生而非哺乳類和鳥類,是會飛行的爬行類動物且具有大量與幼蟲的相似基因序列,因此歸納與蟲族。
編號007——感染者
感染者,是臭名昭著的蟲族之一,通過寄生的方式來感染宿主。通常以共生或者寄生的方式生存,在上述所有的蟲族樣本中均有發(fā)現(xiàn)。
最初發(fā)現(xiàn)于帝國領地內(nèi)的卡隆美爾莊園,卡斯法爾伯爵平生喜好收集各種奇珍異獸,其中不乏含有被感染者寄生的劫掠者個體。
在一份觀察人員記錄檔案中我們發(fā)現(xiàn),感染者當時正試圖通過口腔進入卡斯法爾伯爵的體內(nèi),他的仆人們試圖用秘銀鉤子將感染者強行拉出伯爵體內(nèi),但其分泌的神經(jīng)毒素瞬間麻痹了在場的所有人。
當我們趕到現(xiàn)場時,在場的所有人都遇難了,唯獨伯爵大人還在痛苦的掙扎。
很不幸,卡斯法爾伯爵最終還是死于感染者的寄生。
我們只好將其遺體進行回收和解剖研究。
通過解剖研究發(fā)現(xiàn),感染者外殼形似盾甲蟲,有四對腹足,頭部和尾部有類似鐵線蟲一樣的觸手,水滴形的外殼可以讓它在液體環(huán)境內(nèi)快速游動。感染者最先進入了宿主的消化道,并在其消化道中用大約1厘米的鐮刀狀勾爪撕開一道口子,而后在體內(nèi)游曳的同時釋放神經(jīng)毒素來達到麻痹和控制宿主的目的。然后感染者在宿主體內(nèi)蛻殼,變化為菌絲狀的物體開始在各個重要器官之間游走并建立神經(jīng)連接。當我們剖開他的心臟時,他的心臟被感染者的本體吃干抹凈變成了一個空殼,心臟的硬度可以媲美蟲族的外骨骼,完全可以抵擋任何武器或魔法的攻擊。當我們解剖他的大腦時,菌絲與氧氣接觸的瞬間便被腐蝕,我們不得以施展結界魔法將全部空氣隔絕,防止樣本腐壞和逃脫。他的大腦完全被感染者用網(wǎng)狀菌絲包裹,小到每一個神經(jīng)元。我們嘗試提取出一部分樣本測試,發(fā)現(xiàn)感染者感染的大腦切片竟然在使用魔法在試圖破壞我們的結界魔法,這十分神奇。經(jīng)過長時間的研究我們得出結論,感染者在感染宿主后不僅可以繼承和操控宿主生前的肉體,甚至可以運用部分宿主生前的魔法回路。
編號008——腫瘤分殖者
腫瘤分殖者,感染者的最初宿主,是高約200米,長約400米的龐然大物,其體內(nèi)就像一座兵工廠,上至自身下至幼蟲,幾乎所有的蟲族都在它的體內(nèi)孕育。它形似一座移動的要塞,巨大的腫瘤遍布全身。別看這家伙體型龐大,移動速度可一點也不敢含糊。它強有力的四肢在如此巨大的身軀面前顯得渺小,從胸前的位置伸出,形似帝王蟹腿。用抓地爬行的方式拖動著龐大的身軀,最大時速可達50km/h。它沒有眼睛,形似鯊魚的巨口之中蔓延出無數(shù)的觸須。它通過空氣中細微的元素之力和魔力流動來感知萬物。通常使用大范圍殺傷性魔法對其予以重創(chuàng)之后在由部隊進行分割消滅。
其余信息——未知……
編號009——踐踏者
踐踏者,作為蟲族最龐大的戰(zhàn)爭兵器,近乎完美的生物進化結果。頭部形似盾牌,骨爪形似利劍,體型似狼和獨角仙的混合體。高約129米,長約125米。堅硬的外骨骼倒刺遍布全身,強而有力的肌肉組織肉眼可見。少數(shù)沒有活體樣本的研究對象之一,捕獲難度不敢想象。通常作為蟲族的工程單位和前排肉盾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無堅不摧。
其余信息——未知……
我們偉大的領導者——圣·法羅爾陛下有幸在鬼谷一戰(zhàn)中獨自斬殺一只踐踏者才揚名立萬。
編號XXX
編號XXX
書上記載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蟲族生物個體,而這本書的最后一頁卻是一片的空白……
編號???——領導者女皇
信息:未知……
相關文獻記載:未知……
體態(tài)特征:未知……
描述:蟲群背后的操縱者,具體是什么樣的生物,我們暫時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