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巴比倫富有的人
在歷史的長卷中,沒有哪座城市比巴比倫更具魅力。其名字使人聯想到財富和輝煌;黃金珠寶之美,令人稱奇。人們自然會認為這座如此富庶的城市一定是坐落于環境宜人的熱帶,并為豐富的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所環繞。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它實則位于幼發拉底河畔的一個平坦而干旱的山谷里。別說森林和礦藏了,那里連建筑用石都沒有,甚至都不處于自然形成的貿易路線上。其降雨量也不足以種植莊稼。
巴比倫這個杰出的例子表明,人類擁有以一切可用的方法達成偉大目標的能力。支撐起這座大城市的所有資源都是人類所開發的,其所有財富都是人類所創造的。
巴比倫僅有兩種自然資源:沃土與河水。巴比倫的工程師們用水壩和巨大的灌溉渠來引導河水的流向,這是當時(甚至任何其他時候)最偉大的工程成就之一。這些灌溉渠從遠處穿過干旱的山谷,把生命之水澆灌在肥沃的土地上。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工程壯舉之一。該灌溉系統是世上前所未有的,其回報則是莊稼的豐收。
在其長期的存續過程中,巴比倫為數任國王所統治。幸運的是,對他們來說,征服和掠奪僅是偶然。雖然巴比倫屢次卷入戰爭,但其中大多數戰爭是地方性的,抑或是以防御那些覬覦巴比倫奇珍異寶的其他國家的野心征服者為目的的。巴比倫杰出的統治者們因其智慧、進取心和公正而永載史冊。巴比倫沒有一個君主是趾高氣揚的,沒有一個君主試圖去征服已知的世界以讓所有國家臣服于其利己主義。
巴比倫作為一座城市已經不復存在了。當幾千年來建造和維護這座城市的那些充滿活力的勞動人民撤走時,它很快就變成了一片荒蕪的廢墟。這座城市地處亞洲,位于波斯灣以北,蘇伊士運河以東約六百英里處。其緯度在赤道以北三十度左右,幾乎等同于亞利桑那州尤馬市(Yuma,Arizona)的緯度。其氣候與這個美國城市相似,炎熱而干燥。
幼發拉底河流域曾經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灌溉區,而如今它卻成了一片風大干旱的荒蕪之地。零星的雜草和沙漠灌木在風沙中掙扎生存著。肥沃的土地、巨型的城邑和滿載著豐富商品的大篷車隊都已消失了。靠小規模放牧勉強維持生計的阿拉伯游牧民族成了這里唯一的居民。從基督教時代開啟時就已是如此。
一些土丘點綴著這片山谷。幾個世紀以來,它們都為旅行者所忽視。然而,由于陶器和磚瓦的碎片被偶然的暴雨沖到此地,考古學家們的注意力終被吸引到了這些土丘上。由歐洲和美國博物館資助的探險隊被派到這里進行考古挖掘,看看是否能找到些什么。鎬和鏟子很快就被挖掘出來,這證明這些土丘之下曾是古老的城市。這些土丘也許大可以被稱為城市之墓。
巴比倫就在其列。歷經二十個世紀的歲月,所有用磚砌成的裸露墻體都已瓦解,在風沙的席卷之下重歸塵土。一度富庶的巴比倫城如今亦是如此。巴比倫化作了一抔被遺忘許久的塵土,在人們小心地移開街道上幾個世紀以來的廢物及其高貴的廟宇和宮殿的殘骸之前,沒有任何活著的人知道它的名字。
許多科學家都認為,巴比倫及這個山谷中的其他城市文明是有明確記載的最古老的文明。事實證明,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有一件與之相關的事很有趣,這件事是關于用以確定其年代的方法的。人們在巴比倫的廢墟中發現了關于日食的描述。現代天文學家們輕而易舉就計算出了在巴比倫能觀測到的那次日食發生的時間,從而在巴比倫歷法和我們的歷法之間建立了一種已知的聯系。
這樣一來,我們就證明了早在八千年前,住在巴比倫尼亞的蘇美爾人(Sumerites)(1)就已居住在有城墻的城邑里了。至于這樣的城邑到底存在了多少個世紀,人們也只能靠猜測。其居民并不是居住在護墻之內的野蠻人,他們是受過教育的、開明的人。據史料記載,他們是第一批工程師、第一批天文學家、第一批數學家、第一批金融學家以及最先擁有文字語言的人。
如上文所述,灌溉系統已將干旱的河谷變成農耕的天堂。流沙之下仍能尋到那些管道的殘骸。其中,一些管道規模巨大,如果里面沒有水,它們的底部甚至能容得下十二匹馬并駕齊驅。就規模而言,它們能與科羅拉多州和猶他州最大的管道相媲美。
除了灌溉河谷土地,巴比倫的工程師們還完成了另一個類似規模的項目。他們通過精心設計的排水系統在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和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的河口處開墾了大片沼澤地,并亦將其用于耕種。
希臘旅行家和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曾游歷過全盛時期的巴比倫,并且為我們留下了僅有的來自外來者對其的描述。他的作品生動地描述了這座城市及其人民的一些不同尋常的習俗。他還提到了那里肥沃的土壤以及那里所種植的小麥和大麥的豐收。
巴比倫的榮耀已經逝去,但它的智慧卻留存了下來。為此,我們得感謝他們的記錄—在那個遙遠的時代,紙張還尚未被發明出來。巴比倫人只能費力地將文字刻在潮濕的黏土上,完成后再將其烘干使之變為泥板。這樣一來,文字便留在了這些硬泥板上面。這些泥板的尺寸為七英寸到八英寸見方,厚度約為一英寸。
古時人們就用這些泥板來進行文字記錄,就如同我們現代人用紙筆進行書寫一樣。這些泥板上面刻著傳說、詩歌、歷史、皇家法令、土地法令、財產所有權、期票,甚至還有由信使送到其他遙遠城市的信。從這些泥板中,我們甚至能一窺人們的私事。例如,一塊泥板明顯是屬于一位鄉村店主的,他在泥板上做了以下記錄:在某個日期,一位特定姓名的顧客帶來了一頭牛,并用它換了七袋小麥,其中三袋當場交付,另外四袋等顧客需要時再交付。
這些泥板安然地埋藏于這座城市的斷壁殘垣之下,如今,考古學家已經找到了數以萬計的這樣的泥板。
巴比倫的一大奇觀是環繞著它的高大城墻。古人將其與埃及大金字塔等并列為“世界七大奇跡”。該城的第一座城墻被認為是為其歷史早期的塞米拉米斯女王(Queen Semiramis)所修筑的。現代考古挖掘一直無法找到任何原始墻壁的殘垣,其確切高度也不得而知。據早期作家描述,估計那些城墻有五十到六十英尺高,用燒焦的磚塊砌成,并為一條深深的護城河所環繞。
后來,納波普拉薩國王在基督誕生前約六百年修建了更著名的城墻。但是,由于這個重建的工程太宏大了,他沒能看到其完工便撒手人寰。于是,這一任務落在了其子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的肩上,他的名字在關于《圣經》的歷史中常被提及。
后來重建的城墻的高度和長度令人難以置信。據可靠記載,它們大約有一百六十英尺高,其高度相當于一座現代化的十五層辦公樓;其總長度估計在九到十一英里,以至于一輛由六匹馬拉的戰車都能繞著內墻轉。然而,這座宏偉的建筑如今已不復存在了,僅留下部分地基和護城河。除了歲月的摧殘,這座城墻被阿拉伯人徹底破壞了—阿拉伯人把這里的磚搬走用于其他建筑了。
巴比倫城曾經儼然是一座現代都市,那里有街道和商店。商販們在住宅區銷售商品;牧師們在宏偉的廟宇里主持儀式。城內有一座皇家宮殿,它有自己的圍墻—據說這內圍墻比這座城市的外圍墻還要高。
巴比倫人在工藝方面頗有造詣—他們擅長雕塑、繪畫、編織、黃金加工以及金屬武器和農具的制造。巴比倫的珠寶商制造出了極具藝術性的珠寶。巴比倫富人的古墓中出土過很多這樣的珠寶樣本,而如今它們被展覽于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博物館中。當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還在用石斧砍樹,或用石矛和石箭進行狩獵和戰斗時,巴比倫人早就在使用金屬的斧頭、矛和箭了。
巴比倫人是聰明的金融家和商人。據我們所知,他們是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本票和書面產權證明的最初發明者。
在那個靠武力東征西略的年代里,幾乎每一位屢屢獲勝的征服者都曾試圖派遣軍隊去征戰巴比倫。許多國王都曾圍攻過巴比倫,卻都徒勞而返。在那時,入侵巴比倫的軍隊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歷史學家說,曾有一支入侵巴比倫的軍隊有一萬名騎兵,兩萬五千輛戰車,以及一千二百個步兵團(每個步兵團中有一千人)。這些軍隊通常需要提前兩三年就開始在征戰路線上進行物資準備和糧草部署。
直到基督誕生前大約五百四十年,試圖入侵巴比倫的軍隊都從未進入過這座城市。巴比倫的陷落是個很不尋常的故事。居魯士(Cyrus)(2)是那個時期偉大的征服者之一,他打算攻打這座城市,并希望能夠摧毀其堅不可破的城墻。當時的巴比倫國王那波尼德斯(Nabonidus)的大臣們勸他出去迎戰居魯士,別等到城市被包圍再去應戰。隨后,巴比倫戰敗,軍隊四散,這座城市失守。于是,居魯士踏入了城門大開的巴比倫,毫無阻力地占領了這座城市。即便在這座城市最終淪陷之時,巴比倫的外圍墻仍巋然不動。
此后,這座城市的實力和威望逐漸減弱。幾百年后,它被人們遺棄,并且變得荒蕪。肆虐的風沙摧毀了那些宏偉的建筑,這座城市再次歸為沙漠,一如建城之前的模樣。雖然巴比倫已經滅亡,無法復活,但其文明卻源遠流長。
光陰似箭,斗轉星移,當初廟宇的高墻如今已歸為塵土。然而,巴比倫的智慧卻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而流傳下來。
金錢是衡量世俗成功的媒介。
金錢使人們能享有塵世間最好的東西。
獲取金錢的法則很簡單,那些深諳此道的人從不缺錢。
六千年前,巴比倫的街道上滿是富翁。六千年后,獲取金錢的法則仍與當年無異。
(1)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的早期定居者,他們建立的文明是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最古老的。
(2)居魯士指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他是古波斯帝國的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