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臺工匠力:通往高品質之路
- 張小軍等
- 4115字
- 2024-03-22 20:28:16
前言 工匠力成就茅臺品質
何為工匠
《說文解字·卷五·工部》寫道:“工,巧飾也,象人有規矩也。”本義為曲尺,后引申為精湛的技巧和技藝?!墩f文解字·卷十二·匚部》中有對“匠”的解意:“匠,木工也。從匚從斤?!薄柏巍笔且环N古代方形器皿,“斤”則是用來制作木器的斧具?!敖场痹改竟?,后來泛指百工,高度概括了具備專門技術的工人。工與匠的結合,形象生動地詮釋了詞語的內涵。工匠使用工具,將技藝、情感、意志付諸物件,親手創造出內容豐富的藝術品。工匠一詞不僅代表手工業者,更象征著這一群體對技藝的追求,對自我的希冀,對他人的承諾,對文化的傳承。
其他國家同樣有工匠一說。日本工匠崇尚極致的專注精神,追求精益求精、嚴謹細致、擇一事終一生的職人精神。美國工匠更注重創造新生事物,開辟新領域,在藍海中淘金,即工匠是不斷產生新想法并付諸實踐、努力實現的人。德國工匠身上更多體現出規則、標準、流程與秩序。“Alles in ordnung.”這句口頭禪,意為一切都在秩序中。不難看出,各國文化對工匠的定義類似,即追求技藝,探尋自然和事物的規律,并將之用于造物。工匠精神則是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優秀制造文化。
從衣食住行,到娛樂生活,工匠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富有活力的同時,又飽含煙火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匠”指代豐富,木匠、陶匠、鐵匠、石匠……民間更有“九佬十八匠”的說法,從金銀首飾,到鍋碗瓢盆,匠人的工作涉及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生產盛裝用具的篾匠、鋪設修繕磚瓦的瓦匠、制酒釀酒的酒匠……他們活躍于街頭巷尾、民間店鋪中。他們靠手藝為生,走街串巷,服務鄉民,不僅是巧奪天工的手藝人,更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淀的代表。
時代呼喚工匠精神
隨著時代變遷,工匠的社會角色和地位發生著動態變化。商周時期,工匠職業不被重視,為技藝之“小道”。直到春秋時期,管仲劃分四民分業之論,“工”為“士農工商”之一,為百姓之本業,工匠的地位逐漸提升。在龐大的群眾群體中,工匠人才蜂涌而出。漢之胡寬,以高超的建筑設計技藝著稱于世;唐之毛順,堪稱燈樓名匠;宋之喻皓,尤善寶塔樓閣……這些能工巧匠憑技藝留名,他們的身影常見于文人筆記中。
工匠的地位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被肯定。南宋時期,經濟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手工業市場蓬勃發展。明朝后期,伴隨著手工業的大力發展,陸子岡、鮑天成、趙良璧等能工巧匠之名廣為流傳,匠人職業地位不斷提高。
然而在近代工業的發展背景下,工匠體系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自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手工業迎來劇烈震蕩,它既是行業變革的推動者,也是社會轉型的參與者。這一時期,一部分工匠發明并生產了促進工業進步的機器,交通業、紡織業、制造業迎來天翻地覆的積極變化。但傳統的工匠體系開始解體,手工業面臨嚴峻考驗。物美價廉的工業產品涌入市場,機器生產愈發顯露出優勢,工匠群體遭受嚴重打擊。
19世紀,工業革命后期,工匠體系迎來了轉型重構的節點。除少數領域外,傳統手工業逐漸消亡,工匠群體被迫分流,或改行,或進入工廠。與之類似,隨著中國封建專制歷史的結束,工業變革的影響逐步顯現,不少手工業生產受到沖擊,力求精益求精而較機器耗時更多的傳統工匠群體逐漸失去適宜的舞臺。尤其進入現代之后,機械化生產逐漸替代人工,在效率優先的時代,手工工匠群體甚至被認為已“過時”。
近幾十年來,隨著現代制造業的發展,以及消費升級的變化,工匠重新受到關注和重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p>
一方面,現代工業的生產制造需要專業的工匠;另一方面,消費者追求高品質產品,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實際上,從傳統制造到現代制造,社會分工、生產方式等雖然發生了改變,但工匠精神始終沒變。雖然現代工匠與以往大不相同,特別是其內涵范疇擴大至更多的產業,如機械、航空、自動化、電子等,但古今工匠精神仍舊相通。工匠精神所代表的始終是敬業、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刻苦鉆研、創新創造、一絲不茍、堅韌不拔等美好品質和態度。經過工匠之手的產品被認證為精品,兼具使用價值、審美價值,具有永世流傳的經典意義。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國所呼喚的并非“十年專攻技”的日本匠人,也不是“精益還要求精”的德國匠人,而是既能用巧妙心思解決社會、工作、個人問題,又能創造價值、創造美好、勤勞拼搏、團結奮進、甘于奉獻的大國工匠。中國工匠承繼著自農耕文明延續下來的精神,具有實現國家和民族振興的力量。他們身上應當有時代所需要的專注、堅守、追求極致、品德高尚等精神。中國工匠正在逐步將經驗與智慧融入精湛、巧妙的手藝中,以順應天時的哲思走向國際舞臺。
大國工匠,茅臺典范
在茅臺,新時代的中國工匠精神找到了范本。茅臺工匠精神自兩千年前的農耕社會延續至今,既具有傳統工匠的魅力,又在時代召喚下產生新變化,具有中國工匠精神的典型性與代表性。
茅臺工匠精神是傳統的延續。
茅臺的釀造技藝代代相傳,區別于許多現代工業企業。茅臺釀酒順應天時,遵守造物之法。一年一個生產周期一旦開啟,茅臺工匠就將遵循天時,在正確的時間制曲、制酒,再經過足夠長時間的貯存,才能得到佳釀。五月端午制曲,七次取酒,八次攤晾,九次蒸煮,這些都是一代代工匠的智慧結晶,是老一輩留下的寶藏。在技藝傳承的同時,祖輩們的精神也延續下來。他們所具備的專注、誠懇、堅韌、創新、純粹等品質,在后人身上非常明顯。
茅臺工匠精神是追求極致之工。
茅臺工匠世代傳承堅守,用誠用心,他們在逆境中開拓創新,在完美中精益求精。從偶然取得枸醬釀造法,到唐宋時讓“酒以火成”,繼而在元明時期發現回沙工藝的美妙,茅臺酒匠用了上千年的時間精進技藝。
極致蘊藏在茅臺釀造的處處細節中。端午制曲時,茅臺工匠需要拿捏小麥的含水比例,踩制曲塊時需要控制它的高度在12.5厘米到14.5厘米之間,裝倉后要等曲塊溫度達到60℃才能進行翻曲,拆曲后的曲塊不能留有3厘米以上長度的稻草……重陽制酒時,茅臺工匠需按照一定比例實現高粱破碎,再用90℃以上的水潤糧至一定濕潤程度才開始蒸糧,接著攤晾拌曲、堆積發酵、入窖發酵、開窖取醅,等等。
工匠們各司其職,對每個環節、每個動作都有極致要求,不計繁復,不計心血,只為得到一杯好酒。
茅臺工匠精神在于拓新鉆研。
創新創造是茅臺工匠精神的主題。對于不能變的部分,茅臺堅守傳統,對于可變的環節則勇于拓新。茅臺工匠從不會沉浸在手藝中,而是擅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萬歷年間,茅臺鎮發生過一場戰事,當地農業遭受損失,高粱產量急劇下降。這無疑給了茅臺釀酒業重創。此時,茅臺工匠不愿放棄,他們反復研究,最終創造了回沙工藝,能用較從前更少的糧食釀出品質更好的酒。正是這種鉆研的精神解決了現實問題,并成就了茅臺的獨特工藝。
工匠幾乎每天都在面對新的工作難題。例如,面對酒醅在預計時間內未完成發酵的問題,經驗豐富的釀造師需要綜合地理條件、溫度變化等要素進行考量,才可能找出根源,再提出解決方案。他們這種探索的精神既是為了解決工作難題,也是為了保證茅臺酒的品質。
另外,茅臺工匠精神還具有創造價值、創造美好、做對事而不是做快事、質量為上、責任擔當、正直樂觀等多重內涵。隨著時間的推移,茅臺工匠精神還將擁有不同意義,但其核心不會改變,工匠們篤定且自信,為了品質如一的美酒傾盡一生。這種尊重傳統、追求極致之工,并持續拓新鉆研的精神,正是中國企業工匠精神的典范。
茅臺“五匠”之力
在新時代,茅臺正從匠心、匠魂、匠術、匠器、匠人五個維度形成新時代“五匠質量觀”。無疑,工匠精神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匠心是初心,始終堅持精益求精、品質為先;匠魂是理念,茅臺工匠將之貫徹到一切生產質量工作中;匠術是方法,嚴守全過程、全場景、全員工三大控制論;匠器是支撐,精制標準和技術,提升質量管理現代化水平;匠人是根本,打造一流工匠隊伍、科研團隊和管理精英。
我們看到,在新時代的召喚下,工匠精神的影響力正在擴大。在茅臺,人人都要發揮工匠精神已是共識,是茅臺每個崗位、每個人的追求。例如,為了找到一張封壇用的構皮紙耗時4年之久;酒瓶上前后貼標兩邊的間距必須一樣,相差超過4毫米將被視為廢品。這些都是不同崗位工匠的習慣和標準。
茅臺工匠精神所具備的延續性、時代性,使其極具研究價值。當“五匠質量觀”被茅臺工匠內化于心,茅臺工匠力將迸發哪些可能?茅臺工匠力究竟特殊在哪里?未來,茅臺工匠力會指向何方?懷著這樣的追問,考拉看看頭部企業研究中心將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從五個方面剖析茅臺工匠力。
第一部分,闡釋何為茅臺工匠力,將它和品質直連,講述工匠們在先輩的基礎之上,不斷精進技藝,釀出好酒的同時,也練就一顆匠心。獨一無二的茅臺工匠力支撐起茅臺的品質表達,也帶有中國氣度和民族特色,是中國工匠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深究茅臺工匠力的工藝表現。通過追溯茅臺酒釀造工藝的發展歷史,解密茅臺。茅臺酒是傳承自農耕社會的工藝結晶,從原料到勾兌,從包裝到器物,它是真正的精工細釀,極致之工。
第三部分,探討茅臺工匠力形成的環境特征,即茅臺工匠培育之法。茅臺有一支領先行業水平的工匠隊伍,他們經茅臺的人才培養、技藝傳承與精神傳遞,才成長為工匠。父傳子、師帶徒是茅臺傳承技藝的方式,在成長為大師的過程中,茅臺工匠堅守傳承,在開拓中進取。
第四部分,講述茅臺工匠力帶來的持續性力量。茅臺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將樸實而重復的事情持續做好。茅臺工匠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一件事,這種持續性促進了茅臺的發展與壯大,成就了茅臺的非凡之功,支撐著企業持續向前。
第五部分,探析茅臺工匠力如何打造茅臺未來,將打造怎樣的未來。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茅臺將以更嚴苛的質量標準,參與到全球企業的競爭與角逐中。新的茅臺工匠將繼續堅守傳統工藝,夯實釀造高品質茅臺酒的地基,培育世界級的工匠。
工匠精神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也不是照搬能得,但守正篤實,久久為功,通過制度建設、文化影響、氛圍營造等多種方式,企業能夠打造擁有自身基因的工匠隊伍,在工匠精神的推動下持續向前。基于對茅臺工匠力的全方位解讀,希望能夠給更多企業以啟發,讓大國工匠力在新時代閃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