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下半程:50歲后的幸福心理課
- (日)植木理惠
- 14字
- 2024-01-25 18:47:36
第一章 中年期:拓展、散發魅力
1 而立,理解人類的“復雜性”
30歲前的簡單思考
從孩提時代到30歲前,我們都有一項特質,那就是做什么都靠“瞬間爆發”。那段時間,我們腦子里的“公式”還很簡單,我們做事只論成敗。即便問問題也習慣問一些類似這樣的問題:“這個藥好使嗎?兩天能好?”“我要怎么表白才可以?”“想要減肥的話最好還是斷食吧?”總之,我們期待那些極為簡單的答案—“由A得B”。
所有人都是帶著這種思維走過童年和青年時代的。
舉一個極端點的例子,這就好比動物的基本生理反應,只要見到檸檬或梅子干(由A),嘴里馬上就會分泌唾液(得B)。
當然這不過是單純的生理現象,所以一定要把它和心理問題區別對待。但是十幾二十歲的青年人那種“由A得B”的直線思維,確實像極了“條件反射”,思考問題永遠是“想當然”的。
有些年輕人很悲觀,總覺得“這人是不是看我不順眼”“我太胖了,所以老師也不待見我”“我就是不想見人”等等,有時候他們也會盲目樂觀,比如會認為“那個小姐姐看了我一眼,果然我們倆有戲”“我還年輕,就應該放肆一些”。總之,他們仿佛生活在由各種“由A得B”構成的世界里。

AB(由A得B)思維模式
真是年輕氣盛啊!我想他們的腦子里一定裝的都是“A一定決定了B”。
所以你年輕的時候,一定不要總是想當然地認為,既然出現了A,緊隨其后的一定是B。努力一番成績仍舊不理想,想要搞好關系結果遭到冷遇,在單位被年輕同事超越……如果一個人經常覺得自己明明那么努力,結果卻總不盡如人意,那么他的內心必然常常受到巨大打擊。
雖然大人們總是告訴他們“事情不是那么簡單的!人們都有不同的想法,你看問題的時候要把視野打開”,但他們又哪里會聽呢?
因為你使用的語言并不是他們年輕人的語言。可以說,30歲之前,他們始終會保持這種“由A得B”的、極度簡單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