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名利場》專訪
- 美利堅樂壇教父
- 辣椒殺手
- 2216字
- 2024-01-10 08:00:00
說實話,科恩對斯科特波切塔這人的印象其實一般,能看出他是個有能力的商人,畢竟日后泰勒的成名和他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但根據上一世聽聞的一些流言,這人以后因為利益問題也搞出過不少幺蛾子來。
具體的科恩也沒有了解太多,只記得爆出最大的事件就是母帶版權案。
波切塔為了泰勒能在合約結束后,繼續與大機器唱片續約,拿她的前六張專輯的母帶所有權作為威脅,如果泰勒不答應續約他就會將其版權賣出。
當時已經成了天后的泰勒當然不同意,想要買下自己的那些專輯母帶版權,但波切塔卻沒有給她這個機會。
這事最后以六張專輯的所有權被一家私募股權公司買下結束,在那時的唱片業中也掀起了對藝術家產權的討論風潮。
科恩得知后還扼腕嘆息,本來是兩人間本是美好的千里馬與伯樂的故事,最終居然是這樣的結局。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科恩現在考慮的是,能不能在少女尚未成名時成為她的天使投資人。
現在這個時間想把她簽過來是不大可能的了,因為泰勒與大機器六張專輯的合約已經確定了下來。
波切塔商業頭腦是在線的,即便科恩愿意為泰勒支付違約金,波切塔也沒理由把已經培養了快兩年的潛力藝人,在馬上就要出成績的時候送出去。
而且這人為了將泰勒綁在他的船上,說服泰勒的老爸花12萬美金買下了大機器唱片的3%股份。
因此即便是泰勒自己,現在想的都是怎么在波切塔的幫助下,走出一條自己的音樂道路來,而不是跳槽到科恩這里,兩人關系再好也不行……
所以科恩現在能做的,對泰勒和他都有益處的事,就是為她作曲或當她的制作人。
只是分成問題上他肯定是要和波切塔好好談的,起碼要爭取一個符合他期望值的合理比例。
與泰勒的私人關系歸私人關系,生意歸生意,這點科恩是分得很清的。
……
一番努力下視頻還是剪輯了出來,科恩將頒獎禮上表演最精彩的部分保留了下來,總長度在8分鐘左右,傳到了動態。
科恩也沒把握這樣運營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只能說先試試吧。
這時一通電話打了進來,科恩接起來,是哥倫比亞宣發小組的人。
“科恩先生,這里有一個好消息,《名利場》希望能為你做一期嘉賓專訪,內容是關于《Ho Hey》的。”
名利場?
科恩自然知道這個雜志,它們的月刊可以說是米國銷量最高的流行文化的雜志之一。
“只是專訪對嗎?不會是請我拍封面吧。”
《名利場》主要的亮點之一是它的封面,用的往往是名人大尺度的照片,比如他訂閱的最近一期就是安吉麗娜·朱莉的裸背照,因此科恩才會有這么一問。
沒等那邊回應,他就自嘲糾正說:“應該不會,我現在的咖位可擔當不起做封面人物。”
“是的……不過這也已經很好了,畢竟最近雜志的音樂內容幾乎都是格萊美獎的評論,能在這之中拿到一個專訪版面十分難得。”
“所以你不要想太多,一般的新人歌手是不可能得到《名利場》的邀約的,你已經非常優秀了……”
“嗯,好了,那么時間大概是什么時候?”
見那邊似乎真以為他是妄自菲薄了,關心的話語開始不要錢般地灌進來,科恩無奈開口岔開話題道。
“越快越好,這些頂流雜志的進程都很趕的……我把他們編輯的郵箱和采訪注意事項都發給你了,需要你自己聯系他們確定時間。”
科恩不是哥倫比亞的簽約藝人,所以他行程規劃的事不歸唱片公司安排,不過他們也不會任由科恩亂來,所以屆時應該會派人來協助他。
“好的,謝謝。”
掛掉電話,科恩也有些納悶,雖然《Ho Hey》的成績不錯,但應該不至于說能吸引到《名利場》的關注吧。
細想一番后他很快有了頭緒。
《名利場》似乎和《Vogue》一樣都是同屬康泰納仕集團啊……
看來這件事后面多半是有溫圖爾女士的影響在。
想到這里,科恩不禁有些慶幸格萊美頒獎禮那天,他會在機緣巧合之下結識這位時尚女王。
咳,當然在科恩自己看來,這機會也是靠他的能力爭取來的。
換個人誰會在格萊美獎前惡作劇?誰又能說出那些啟發時尚女王的策論來?
所以這個機會根本就是為他量身準備的。
《名利場》的專訪,多棒的宣傳手段!
這個雜志的讀者應該與買實體唱片的聽眾有很大交叉,最好是能拉動一些實體唱片的銷量,因為實體銷售才是最賺錢的渠道。
于是當天下午科恩就和那邊的編輯約定好了時間,去到曼哈頓中城的康泰納仕大廈。
“我們做一個文字專訪,這是問題清單。”
對方遞給科恩一張打印出來的稿紙,上面寫著一系列問題以及相應的解釋。
比如他們的訪談內容包括探討《Ho Hey》的創作靈感,個人經歷對音樂風格的演變影響,以及作為新人藝術家,科恩在音樂行業中遭遇的挑戰。
科恩看過后與宣發小組派來的人商量一番沒問題后,打好了腹稿后便開始了采訪。
采訪的整體氛圍十分輕松,而且《名利場》派來提問的編輯也十分專業,起碼在科恩看來他是對音樂行業有一些深入研究的,對話問法都很有技巧。
整個采訪大概用了兩個半小時的時間,那位中年編輯對科恩很滿意,笑著與他握手道。
“科恩先生,這是非常完美的一次訪談,我很欣賞你自信的談吐和流暢的邏輯。”
科恩當然也是很給面子地商業回贊道:“我也很欣賞你們的職業態度,我們交流的過程高效而且深刻,相信這些精心選擇的話題會被讀者們喜歡的。”
最后還有拍攝環節,按他們的業內說法這叫視覺呈現,到時候將訪談文字刊上雜志時,需要科恩的照片當背景。
科恩答應了拍攝,但提出只要營造出氛圍感的照片就好,他是不會露臉的。
原因很簡單,他吃的不是明星這碗飯,他不需要讓粉絲聽眾記住。
相反對科恩來說,現在他最期望的現象就是大家聽了他的歌后覺得還不錯,趕緊去花錢買張唱片,沉浸于美妙的音樂中然后忘掉他這個歌手的存在。
因為日后科恩一定是要成為那個隱藏在幕后的操盤手的,過多集中于他身上的聚光燈會帶來很多不便,無疑不是一個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