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現代美學的發展方向

美學在西方文化發展中的基礎和認識并不統一。一個主要是從各種美的現象來抽象出美的本質;一個是逐漸將關注點轉移到主體的美感;還有一個是基于藝術統一前提下的藝術哲學。如果說美學在西方文化中的成長存在分歧,那么在中國文化中的生長則更加復雜。

1我國現代美學的發展

中國美學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我們的美學界由于早期受到前蘇聯學術界和國內政治斗爭的影響,在思維方式上一直受到一種簡單的主客二元對立思想和僵化庸俗的唯物主義認識論思想的影響。在美學的實際研究中,常常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二元對立和認識論的怪圈而不能自拔。譬如:在唯物/唯心、內容/形式、主體/客體、表現/再現、情/理、理性/非理性、思想/形象、審美性/意識形態性、自律/他律、虛構/真實、藝術真實/生活(歷史)真實、個性/共性等一系列二元對立中搖擺、徘徊,不是這樣就是那樣,不是“好”就是“壞”。人們總是在一種二元對立的僵化模式和認識論的框架中研究美學現象,這就使我們的美學研究長期以來沒有取得突破性成就。但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種局面有所改變,如我國一些有影響的學者提出了有關文學本質的“審美意識形態”論,蔣孔陽先生提出的“多層積累的突創”的美學思想,都為最終打破這種論文聯盟

2現代美學的價值

2.1以美啟迪思想

美和藝術與其他社會意識形態如政治、法律、哲學、宗教等一樣,都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反映。藝術是通過具體、生動、直觀、可感的藝術形象來再現現實生活和社會風尚的,所以藝術也是時代生活的歷史。我們可以通過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作品,了解各時代、各地區的生活狀況,提高我們對社會的洞察力。

2.2以美學陶冶情操

人們在對藝術作品進行審美評價時,會因其中的人物、形象、情景、寓意等而產生情感上的反應,從而對真善美和假丑惡產生褒貶之情,這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了性情,也有助于培養高尚的情操。情感是人們對事物所采取的一種態度,通過不斷地欣賞藝術作品,過濾情感上的雜質,能使情感不斷趨于純凈。在欣賞優秀藝術作品時,人們的心靈往往會被作品表現出的崇高思想和感人的藝術魅力所打動,使人們的性情得到陶冶,感情得到凈化,文化層次得到提高。只有具有高尚的情操,才有可能創作出高尚的作品。

2.3以美學指導藝術實踐

藝術作品是人們對現實審美認識的最高形式。人們學習美學和欣賞藝術作品時,要不斷提高對美的認識和把握,不斷提高藝術鑒賞力和藝術修養,不斷掌握藝術創作的規律。

3現代美學的發展方向

3.1藝術哲學

直觀是在表現方面的自身客觀化,其表現是純粹精神性的,因此,形象的生成并不意味著外在性的再現。藝術品通常是內在性的,故被稱為外在性的已不屬于藝術品,而只是從屬于實踐或意志的產物。所以,作為表現外化手段的技巧并不與藝術活動有直接的關系。從藝術的形式和內容上看,如果把內容當作是未經雕琢的印象,而形象則是對其印象的雕琢(表現)的話,藝術就是印象依據表現活動被雕琢、打造而成的產物。就此而言,藝術就是形式。

3.2網絡媒介下的美學

新技術以及在新技術的推動下的新媒介,在藝術的發生與傳播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使公眾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難得一見的藝術作品,這不僅有效地傳播了藝術,還為審美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性。新媒介使藝術的傳播擴展到了一切可能的領域。藝術作品既不是純物,也不是器具,而只是藝術作品自身。藝術作品既克服了純物的幽閉性,又克服了器具的實用性。

網絡將一切藝術門類與形態展現在網絡技術的規定性之中。然而,媒介在揭開藝術的神秘面紗的同時,也遮蔽了藝術的本性存在。網絡媒介使藝術的唯一性、獨創性消解于拼貼與復制之中,創作成為制作。網絡與電子復制以空前的方式拓展了人們的視、聽覺空間,使藝術得以在更加廣闊的境域中展開,藝術已成為大眾文化的一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白银市| 新巴尔虎左旗| 镇安县| 白银市| 哈密市| 开鲁县| 常州市| 枣阳市| 乾安县| 泸水县| 沈丘县| 永定县| 兴海县| 固安县| 前郭尔| 宁陕县| 左权县| 山阳县| 元江| 临潭县| 青海省| 镶黄旗| 新宁县| 思茅市| 石嘴山市| 肥乡县| 筠连县| 清镇市| 会东县| 龙川县| 鹿泉市| 北海市| 山阴县| 大厂| 滕州市| 康保县| 罗山县| 平安县| 红桥区|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