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朕很“痛心”
- 大明朱見深:太上皇何故造反?
- 魁首九千歲
- 2040字
- 2023-08-27 12:30:00
朱見深站在太廟祠堂里。
孫太皇太后跟在他的身邊,眼淚止不住的滑落。
她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
但是即便知道了又能如何?
太廟朱紅色的宮門,在吱呀吱呀聲中關閉,太廟祠堂內,燈火通明。
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的畫像,掛在最高處。
而在下方,便是大明建國以來的功臣們。
這些都是被歷任皇帝親封配享太廟的人。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沐英,朱能,劉伯溫等等,大明歷代功臣,享受帝王香火。
朱見深取了九根香燭點燃,插在銅鼎內,而后取出胡濙提前準備好的祭文,大聲誦讀了起來。
“朕,朱見深,昭告列祖列宗……”
“太上皇戰敗土木堡,謀危社稷,謀背國從偽……”
內容無非就是如今華夏一片涂澤,朕繼位,考慮到太上皇中了敵人的詭計,兵敗如山倒,現在太上皇在城外被敵人威脅,朕不知該怎么辦,要告訴天地社稷,宗廟。
至于為什么要告訴列祖列宗呢?
當然是因為希望列祖列宗給出個主意啊!
若是列祖列宗同意朕將太上皇迎回來,那你們就說句話。
如果你們不說話,那就說明你們不同意朕迎回太上皇。
胡濙作為五朝元老,自然知道該怎么寫祭文才能替皇帝擦屁股。
小皇子不想讓太上皇回來,自然要有由頭。
一是列祖列宗不同意,二是大明江山社稷最重要。
這兩個理由便是最大的理由。
胡濙這些年走的非常穩,秉承的就是誰當皇帝我就支持誰的態度,自然要為小皇帝找足朱祁鎮的罪名,讓小皇帝圣明無垢。
至于祭文里所說的朱祁鎮的罪名。
方才給于謙看的時候,于謙也提出過質疑。
胡濙當時淡淡一笑,當即解釋道:
“謀危社稷,是企圖謀害皇帝或者大明江山,雖然太上皇以前是皇帝,但是現在已經不再是皇帝了啊。”
“至于謀背國從偽,當然是因為太上皇投降敵對勢力。”
“太上皇被俘虜之后,真真切切在大同,宣府,甚至在京師城外,公然叫門,意圖用大明江山和皇室親情,逼迫陛下做出喪權辱國之事,這件事天下人都知道了。”
“陛下念及太上皇是他的親生父親,不忍父子相殘,所以開太廟,希望列祖列宗能告訴他該怎么做。”
“如果列祖列宗不說話,那就說明列祖列宗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著想,不允許太上皇回到京師。”
當時聽到這話的于謙嘆了口氣,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說白了,于謙和胡濙雖說執政理念不同,但是有一個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他倆之所以愿意站在小皇帝這邊,原因就是因為小皇帝如今年歲尚小。
小皇帝如今才兩歲,想要完全執政最起碼要等到十二三歲之后,也就是說還有十年時間。
在這十年時間,大明的朝政和決策,都要依靠他們這些老臣。
當臣子的,有為錢的,有權的,自然也有為了其他東西的。
胡濙年輕時候跟隨太宗皇帝,仁宗和宣宗皇帝身后,什么沒見識過?
該見識的都見識過了,該體會的都體會到了,現如今年歲已高,自知活不了多久,他想要的跟于謙一樣。
身后名聲!
若是朱祁鎮回到京師后,重新登基,他們這些人將伴隨朱祁鎮的名字,一同遺臭萬年!
你朱祁鎮回來之后,我們這些臣子又不會分到任何好處,反而要跟著你被后世人批臭屁爛。
而選擇輔佐小皇帝呢?
我們這些臣子會掌握更大的權力,擁有更多的資源,能為掌握的黨派培養更多有能力的人進入朝堂,還能在后世留下好名聲。
孰輕孰重。
堅決支持小皇帝和支持朱祁鎮,看起來有兩個選擇,其實只有一個!
輔佐小皇帝長大執政,盡可能教育小皇帝軍事政治,不讓小皇帝如同他的父皇朱祁鎮那般,將小皇帝培養成明君,便是最大的名聲!
胡濙這般想著的時候,朱見深從太廟里走了出來。
一看到胡濙,朱見深便帶著哭腔說道:“胡尚書,列祖列宗并未告訴朕該如何做啊?”
胡濙一聽這話,就知道該自己出場為陛下善后了。
難道洗地,還用陛下親自下場?
他當即接過話語,深情堅定道:“陛下,其實各位先帝已經告訴您答案了。”
“啊?”朱見深愣了愣,疑惑問道:“列祖列宗是如何說的?”
“當年太祖皇帝光復漢家江山,太宗皇帝親征漠北打的敵人不敢還手,而后仁宗宣宗二帝更是如此,為的就是大明江山社稷。”
胡嫈眼睛眨了眨,勸誡道:
“如今他們自然希望您,為我大明江山社稷著想,切莫將瓦剌敵人放走啊!”
老東西,你倒是挺機靈的!
黑的都能被你說成白的,死的都能被你說成活的了。
一個輔佐四位先帝的五朝元老,拿著大明江山社稷當借口,再配合朝堂各黨派的門徒,將此事宣揚出去,天下人誰能不相信?
朱見深心里吐槽兩句,但臉上卻露出恍然大悟之色,有些遲疑問道:“列祖列宗,真是這么說的?”
“自然是真的。”胡濙毫不猶豫道:“臣追隨在各位先帝身邊多年,知曉他們面對此事會怎么說怎么做。”
胡濙的這番話,就是為大明皇帝洗地,或者說對朱祁鎮這件事情的定性了。
“既是如此,那就把瓦剌也先誅殺吧。”朱見深點點頭。
“陛下圣明!”
胡濙跪倒在地,口中高呼。
“胡尚書,皇奶奶召您過去問話,多半是想問我父皇一事。”朱見深連忙將胡濙扶起來,悄聲說道:“你去一趟吧。”
胡濙聽聞此言,有些臉色為難的說道:“臣遵旨。”
怎么這種事兒,都讓自己這個半截身子都已經入土的人去做呢?
“朕知道此事會讓她太過傷心,但正如胡尚書你口中所說。”
“是列祖列宗告訴朕,是他們不讓朕把父皇迎回來的。”
“朕身為先帝們的后人,朕總不能違背孝道,置大明江山于不顧吧?”
朱見深幽幽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