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離魂癥屬于玄學(xué)
- 逆賊之大明戰(zhàn)神
- 瘋?cè)嗽旱拈儇?/a>
- 2042字
- 2023-06-27 06:54:47
“不是說穿越者有福利嗎?怎么著也應(yīng)該有個系統(tǒng)、空間?最少也應(yīng)該帶點裝備、高產(chǎn)糧種之類的吧?”用盡各種方法深情呼喚,呼喚著無數(shù)小說中存在的系統(tǒng)和空間,可惜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耳邊始終沒有傳來那聲“叮咚”。
大半天后,呼喚無果的李佑,開始郁悶起來,心里暗罵,“怎么輪到老子,啥也沒有了?老天爺,你特么的玩老子呢?啥也不給,讓老子怎么活……”
李佑躺在床上暗罵老天不公,坐在一旁的貴婦,曹國公夫人袁氏正在跟三個大夫討論兒子的病情,“三位都是南京城最有名望的大夫,難道就對佑兒的病束手無策?”
“夫人,令郎脈象沉穩(wěn)有力,從容和緩,與常人無異,至于為何昏迷不醒,我等也想不通……”三名大夫的中一人說道。
“難道就不能想想辦法,開點藥、扎扎針,讓我兒快點醒來?”袁氏聽了大夫的話,一臉愁容,老公剛走,兒子就出了事,這可怎么跟李景隆交代?
袁氏和李景隆就一子一女,長女李曉彤,次子李佑,李佑算是曹國公府第四代的唯一接班人,要是他出了事,天就塌了。
“夫人,令郎的身子并無大礙,若胡亂用藥反為不美,最好等令郎自己醒來,再想法調(diào)理……”大夫搖了搖頭,說道。
李佑躺在床上,閉著眼睛,仔細地聽著幾人的談話,但他壓根就聽不懂。
話肯定是中國話,聽著像是安徽、江淮一帶的音調(diào),又夾雜著許多吳儂軟語的樣子,到底是哪里話,李佑猜不出來。
于是,李佑選擇了閉口不言,決定見機行事,繼續(xù)裝昏迷,然后就睡了過去。
一覺醒來之后,已是第二天一大早。
一直在床邊服侍李佑的丫鬟,看到李佑睜開眼后,興奮的大喊道,“掃一壓醒來(吳話,少爺醒了),掃一壓醒來……”
被丫鬟的喊聲嚇了一跳的李佑,愣在了當場。
很快,李佑的母親袁氏和祖母畢氏聞訊而來,站到了李佑的床前,開始噓寒問暖起來。
李佑壓根就聽不懂兩人在說什么,只能一臉茫然地看著兩人。
對于兒子口不能言,身為人母的曹國公府夫人袁氏,慌了神,趕緊派人去請大夫。
很快,曹國公府小公爺落水醒來后不會說話了的消息,傳遍了南京城的大街小巷。
“聽說了嗎,曹國公府的小少爺,昨天掉進了長江中,差點被淹死……”
“誰不知道呢?我還知道你不了解的內(nèi)幕呢?”
“什么內(nèi)幕?說來聽聽?”
“我七舅姥爺?shù)膶O媳婦有個相好,就在曹國公府做事……”
“你七舅姥爺沒打斷他孫媳婦的腿?不把她浸豬籠?”
“聽話聽重點好嗎?我說的是她相好在曹國公府做事……”
“好好,你繼續(xù),你繼續(xù)……”
“據(jù)他說,曹國公府的小少爺醒來之后,口不能言,目光呆滯,雙眼無神,直勾勾地盯著房頂,猶如傻子一般……”
“我怕是落水丟了魂吧,聽說水鬼會抽人魂魄……”
“哎,國公爺剛帶大軍平叛,兒子就出這樣的事,這是不是上天示警,出征會不利……”
“誰知道呢!可憐曹國公的小少爺,國公剛走,就出了這等慘事……”
“可憐啥?啥叫慘事?這可是喜事,曹國公府的小少爺真要是死了,南京城百姓肯定放鞭炮慶祝……”
“對對,如果他真的死了,我一定到雞鳴寺去給佛祖上柱香,感謝佛祖替百姓除害……”
南京城的一個飯館里,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
李佑,在南京城中,特別不受老百姓待見,與右軍都督府都督徐增壽家的兒子徐景昌交情莫逆,并稱“京城雙害”。
今年只有十一歲的李佑,從六歲起就發(fā)誓要做一名紈绔子弟,天天跟徐景昌兩人吃喝玩樂、提籠架鳥、斗雞走狗。時不時帶著一群惡奴,在南京城的大街上,攔住一些姿色尚可的大姑娘、小媳婦,上前調(diào)戲人家,襲胸摸臀,有人制止,李佑還放狗行兇。偶爾還讓手下的惡奴,欺壓一下過往的百姓、魚肉一下各種商戶,壞事做盡、惡事做絕!
要不是李佑年紀尚小,某些功能不全,估計曹國公府上很多漂亮的丫鬟、府外俊俏的良家女子,都會被他糟踐了……
若有苦主到應(yīng)天府去告狀,應(yīng)天府的官吏也只能打著哈哈,將苦主打發(fā)走,又或者通知曹國公送點錢了事,誰也不會幾個普通百姓得罪圣眷正隆的曹國公、太子太傅李景隆。
所以,很多人對李佑恨之入骨。
當然,剛穿越而來的李佑并不知道這些,此刻的他,盤坐在紫檀木大床上,猶如看電視一般,看著袁氏和三個大夫說著自己聽不太懂的話。
兒子落水醒來,口不能言,讓袁氏有些忐忑不安,焦急地等著三個大夫給出結(jié)論。
三個大夫一番望聞問切,經(jīng)過一番熱烈的討論之后,得出了結(jié)果,小少爺一切安好!
聽了大夫的話,袁氏松了一口氣,但隨后又問,為何兒子口不能言?
大夫告訴袁氏,小少爺應(yīng)該是在落水時驚了心,還被嗆水傷了肺,以致心肺兩傷,中醫(yī)講“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因此,小少爺應(yīng)該是神魄不穩(wěn),得了離魂癥。
在大明這個年代,離魂癥屬于玄學(xué)的范疇,通常是茅山道士、神婆神漢的業(yè)務(wù)范圍,治不好很正常,治好了才不正常。
要是在普通百姓家,治療的方案通常是叫魂,就是夜晚打著燈籠,到出事的地方,喊著出事人的名字,“某某,魂兮歸來!某某,魂兮歸來!”
如果讓大夫給開藥方,無非就是滋補肝腎、養(yǎng)血安神的攝魂湯、合魂丹、歸魂飲等方子,算是安慰劑,其實沒啥鳥用。
但大夫肯定不能把這些實話說出來,幾人假模假式地討論了一下后,開了一劑攝魂湯。君臣佐使、頭頭是道地給袁氏解釋了一番。
新書起航,求收藏,求推薦票支持!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