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講
問題1:
為什么必須明確經營企業的目的?
答:
對于員工不足百人的小型家族企業來說,其第二代、第三代接班人往往畢業于一流大學,因為“不屑于繼承家業”,而進入了一流的公司。但是,工作了四五年之后,他們就以“父親要求我回來”“父親病倒了”等理由,回到了自家的公司。其實,他們“雖然進入了一流公司,但看不到自己有上升的空間”,這才是他們回家的真實理由。但他們故意回避這一點,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說辭回到了家 鄉。
進入家族企業后,因為父親是社長,自己一下子就有了常務或專務的頭銜。當事人如果又能說會道,就會在當地的許多社會團體露臉,接受別人的抬舉奉承,以為自己已經是當地有頭有臉的經營者,于是照此行事。
對于這樣的人,如果問他:“你把企業經營的目的和意義放在哪里?”他的回答就會是:“只因為父親要我干公司的工作,我才干的。”就是說,為什么要經營這家公司,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連想都沒有想過。對于這些人,我會這么 說:
“你必須成為一名優秀的經營者,必須提升企業的利潤。為此,你當然會要求員工們‘加油干’。但你自己呢?不過是因為父親是社長,你才當上了常務、專務,并不是因為你作為經營者,表現得很出色,才有了這些頭銜。因此,你鼓勵員工們加油干,在員工們看來,你的目的不過是繼承家業的你為了增加你家的財產而已。
“員工們會想,自己在這家公司再怎么努力,也當不上經營者,拼命工作不過是為了增加創業者家族的財富。即使不深究到這種程度,員工們大體也都會無意識地這么想。所以,不管你怎么號召,他們都不會由衷地配合你。他們拿多少錢、干多少活,做到這樣就算不錯了。”
這就是在實行家族經營的中小企業中,經營者與員工的真實關系。
另外,有的員工努力工作,被提拔進入了領導班子。即使是這樣的人,他們的想法也大體雷同。進入公司,工作出色,成了經營者,或者成了二號或三號領導人,對于“這家公司該向哪里走”“企業經營的目的是什么”,他們也不會認真思考,大多數人的想法不過是“過去一直就是這么干的”,于是只是沿襲以往的做法。
情況就是這樣的,即使當上了經營者,但究竟應該以什么為目的經營企業才對,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思考 過。
我認為,追求“全體從業人員 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是具備大義名分的、高層次的企業目的。這個目的不是為了某個人,而是為了集團。正是為了集團的幸福,而且是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我們才拼命地工作。雖然這是我當初為了平息年輕員工們的不滿才制定的目的,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大義名分的企業目的。
“我的父親也許并沒有這樣的目的,但既然我繼承了這家公司,我就要改變公司的目的,我準備把為了在這里工作的員工們的幸福,確定為公司的目的。”
如果你宣告這一點,員工們的態度就會為之一變。看到你為此而拼命地、辛苦地工作,員工們就會熱心地支持你、協助你。
問題2:
具備大義名分的目的能帶來什么?
答:
在京瓷的經營理念中,之所以用的不是“員工”,而是“全體從業人員”這個詞,是因為這個所謂追求“全體從業人員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追求的不僅僅是員工,而且包括作為社長的我自己,也包括每天在現場努力做事的鐘點工在內的所有人的幸福。
不是將經營者和勞動者分隔開來,而是把所有從事事業的人都定義為“從業人員”。我決定追求所有這些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
這雖然是一個極其質樸的經營企業的目的,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目的,我甚至覺得,這應該是神靈賜予我的寶貴啟示。
因為是追求全體從業人員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我們就不必顧忌有人反對。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拼命工作,不是為了我這個社長,不是為了稻盛家族,也不是為了股東,而是為了追求聚集在公司的全體從業人員的幸福。
如果是這樣的目的,那么大家都能共有。“你經營的目的,是追求我們的幸福。我雙手贊成。”眾人都會有共鳴。
因為我自己工作極度認真,有時會嚴格斥責員工。自從改變了企業目的,我在斥責員工時就沒有了負疚感。為什么?因為斥責不是為了我自己。“為了你的幸福,我從早到晚,粉身碎骨,拼命工作,而你如此馬虎,好意思嗎?你也必須更認真!”我可以堂堂正正地批評工作不努力的人。
為了你,我在拼著命干,你卻不負責任,說得過去嗎?這時候,我斥責也好,批評也好,就沒有精神負擔。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在企業目的中,必須具備大義名分。
問題3:
為什么大義名分必不可缺?
答:
在從事一項事業的時候,經營者為了自己發財而任意驅使員工,是不行的。不管哪項事業,都需要高尚的事業目的,都需要大義名分。在我們盛和塾的塾生中,有從事大樓清掃的企業經營者,他們就確立了出色的大義名分,把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客人信任我們,把工作委托給我們。我們一定要讓客人滿意,讓客人感嘆‘清掃所到之處,大樓變得干凈美麗’。我們的工作具有社會意義。”這就是這家公司的企業目的。
不是為了經營者賺錢而努力,而是確立了大家都能贊同的、具備大義名分的企業目的,依據這一目的開展經營。在企業確立了這種具備大義名分的目的之后,快速轉變為優秀企業的案例屢見不鮮。
不僅是企業經營者,哪怕是企業里的事業部長,在自己負責的事業范圍內,也必須確立大義名分。這樣的話,部下就會說:“為了這個了不起的目的,為了這項事業,哪怕赴湯蹈火,我們也在所不辭。”“這項事業既是為了社會,也是為了我的家人,還是為了我個人。所以,我必須努力。”
在京瓷,在各個事業部內,上司看著每個月的核算表,會進行嚴格的追究:“這個月里,每小時的附加價值成績不佳,沒有做出利潤,你們究竟是怎么干的?”但是,上司不只是追究為何沒能贏利,還必須進行如下說明:
“投資了這項具備大義名分的事業,目的是對社會做貢獻,但是這樣的成績無法讓事業發展。如果出現赤字,那么這一事業目的就無法達成,也就無法為社會做貢獻。所以要指導下屬搞清虧損的原因,幫助他們改善收支狀況。”
如果部下因為業績不佳遭到上司的批評,而上司只是不假思索地遷怒于部下的話,那么,沒有人愿意從內心努力提升業績。
“為了貫徹這項事業的大義名分,利潤是必需的。但我之所以嚴格追究,目的并不是利潤。為了履行大義名分,讓事業發展,公司又必須做出利潤。因此,我才會嚴格要求。”我必須讓大家理解這層意思。
經營者自身,事業部長自身,如果認識到“這項工作很有意義,在這項工作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價值”,那么就要提出與此相應的大義名分,讓大家產生共鳴。“這么有意義的事業的這一部分,就讓我來承擔吧。”要讓下屬主動提出這種要求。經營者必須確立這樣的大義名分。
所謂大義名分,屬于“公”的范疇。如果事業目的出于私,是為了自己,那么內心就會糾結羞愧。如果把自己擱在一邊,為了“公”的話,人就會精神振奮。
例如,在運動會上賽跑時,為團隊出力,拼命奔跑,這就是人。如果是為“公”、為“正義”、為“公平”、為“社會”的話,自然力量就如泉涌。
經營十二條的第一條——“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不僅對于事業,對于人生也照樣適用。在自己人生的目的和意義中,也需要確立大義名分。哪怕只是“為了家人”,這也是大義。“只要自己一個人快樂輕松、平安無事,就行了。”這是行不通的。為了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聲有色,自己也要確立具備大義名分的目的和意義,并為實現這個目的和意義而努力奮斗,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