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
上課鈴聲響起,原本說話的幾人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教室也再次恢復了安靜。
眾人正襟危坐,靜待著接下來的審判。
但這種情況其實只持續了不到半分鐘,很快又響起了嘈雜的討論聲。
“陸逸,你覺得我這次考的成嘛?我有點緊張怎么搞,明明之前我都無所謂成績的。”
有這種想法的不止胖子一個人,班里大多數學生都像胖子這樣,擔心自己的成績很糟糕達不到預期,甚至不少人緊張的都有些發抖。
但陸逸其實很想說相比別的幾科,語文這門課真的拉不開多少分,就算考的差點也問題不大。
不過他看著胖子緊張的眼神,還是安慰道:“考好考差不重要,只要比上次強就行,成績只要有提升,少點也沒事。”
聽到陸逸這么說,胖子雖然覺得挺有道理,但他還是靜不下心來,不時看向門口,望眼欲穿的樣子,像極了病人在等待醫生診斷結果時的神態,滿是焦急與不安
陸逸見狀正要再說兩句,語文老師直接抱著一沓試卷進了班級。
“各位把桌子上的東西收拾下,現在我念名字,念到的上來拿試卷。”
到了成績公布的最后一刻,不少學生都攥起了拳頭,有些甚至額頭都冒出了冷汗,也不知道是緊張還是激動。
“李昌榮,67分,說實話這成績,我懷疑你在針對我。”
念到名字的這人滿臉通紅的走上講臺,拿走了自己的試卷。
“這哪是拿試卷啊,這就是公開處刑啊!”
胖子痛苦的哀嚎道,考的好的光榮,考的差的那可真是丟人丟大發了。
但沒辦法,和摸底考不一樣,老師會親自把試卷分發到每一個學生手里,表彰考的好的同學,同時給考差的同學一個小小的警醒。
“李浩,97分,下次在努力點,不就過100了嘛。”
“孟常,102分。”
......
“劉延信,110分,再接再厲知道嗎。”
聽見念到自己的名字,胖子的心都提到嗓子上了,好在,最后的成績還不錯。
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他一臉輕松的上臺拿走了自己的試卷,在走回自己的座位上的途中,還揚了下手中的試卷。
“騷包。”
幾個附近的同學頓時低聲說道。
當然,回到座位的時候,陸逸則是給了一個贊賞的大拇指,見到胖子能有所進步,陸逸自然也替他高興。
之后又是一段令臺下學生心驚膽戰的點名環節,老師的名字念的很快,沒多久,原本厚厚的一沓卷子,就剩下了最后幾張。
這時候班里大多數人手上都拿到了自己的試卷,考的好的,要不臉上帶著笑容,要不開始和邊上的同學討論。
也有一些人不時瞄向看向臺上的老師,好奇是誰的卷子還被老師留在手上。
“剩下的都是這次考的非常不錯的,一共有3張,都是135分以上的卷子。”
說完也沒接著賣弄關子,直接念出了這3個人的姓名。
“李思雅,138分。”
“葉清妍,142分。”
“陸逸,138分,我真是沒想到,你能考到這個分數。”
什么叫驚喜?一個平常倒數的,直接一躍到了班里的第二名,別說老師了,下面的學生個個也是不敢相信。
甚至當老師念到陸逸名字的時候,班里的聲音都很明顯降低了不止一個分貝。
這還是那個逃課上網,甚至打架的陸逸嘛?
“你們班主任和我說陸逸這次進步很大的時候,我以為最多進步個十幾名了不得了,你這可真是給了我們幾科老師一個不小的驚喜啊。”
相比班里同學的驚訝,陸逸自己倒是顯得格外的平靜。
他早在考完的時候,就已經預估了自己的分數。
憑借他過人的記憶力和大量的閱讀積累,這種靠背誦和閱讀量拿分的科目對他來說有著天然的優勢。
上臺接過語文老師手里的卷子,陸逸神色如常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138分不是他的極限。
......
與此同時,學校的校長辦公室里,一位身材中等,帶著眼睛,年紀約莫50多歲的中年男子正看著這次的月考成績。
他原本是創新的校長,因為政績不錯,被調到了六中。
作為縣里排名第二的老牌中學,在教學上面卻一直沒有什么太大的起色,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成績不行,但歷屆校長又不愿意改革,他們也理解,畢竟教學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毀了這幫未來孩子的前途,這個責任誰擔當的起?誰敢去承擔?這都是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寧愿不做,也不做錯,這也是大多人的想法。
但領導們希望這時有人能站出來啊,他們需要一個膽大心細的人來沖鋒陷陣。
而這時,張明路來到了他們的視線之中。
創新原本是縣里成績最差的中學,如今被他的治理下,一改之前的混亂風,這兩年穩定增加過線的本科人數,簡直算得上是一個奇跡。
看著創新的變化,幾位領導一拍大腿,心想這不正是六中所需要的人才嘛。
于是他一個創新的校長挪了個窩,就來到了六中,在這里繼續做個校長。
“放心大膽的干,有問題有阻力,隨時說,都給你兜住了。”
來時,領導對他說的話是漂亮的,但張明路是不信的,做事要大膽更要心細。
來這里大半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六中。
直到前幾日他去了一趟隔壁的縣一中,發現那邊居然在奧賽班的基礎上又搞了一個沖鋒班。
而且效果意外的好,這種尖子班,采取的是換位制。
每學期末,根據考試成績和綜合表現,學生們的班級位置都會重新排列。
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進入尖子班,享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而成績稍遜的學生則會被調整到普通班級。這種制度不僅增加了競爭的透明度,也激勵了所有學生不斷努力提升自我。
但張明路自己也清楚,教學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
六中不像創新,這里大多是中考中的好苗子,一旦改革出現問題,那到時候他可能面臨的問責不是他能承擔起的。
至于領導的保證,呵呵,領導講的話你要真全信了,那就是真的取死之道了。
“要不要開設這么個班級?”
“開還是不開?”
坐在校長辦公室里的張明路一臉的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