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出征準備
- 桃花源三部曲第一部開天辟地
- 月孤峰
- 6949字
- 2024-08-22 19:53:25
和約簽訂之后,民眾沉重的心情終于開朗起來,擂臺大賽也就成了人們議論最多的話題,他們在驚異于依依小姐的美貌之外,議論最多的還是蒙家軍的強悍,特別是蒙全隊長的神勇表現。所有人的結論都是,千萬不要去招惹蒙家軍。
和約簽訂后,蒙垚終于有個安定的地方落腳了,于是他開始了外出爭霸的準備,也開始好好謀劃他的未來,謀劃他的宏圖大業。
這幾天,蒙垚給大家放了假,讓大家好好休息一下,其實他更是想利用這幾天的時間好好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行動。這是因為,如果他拿不出一個可靠的計劃,那么追隨他的人就會失望。追隨他的人失望了,他的地位就會動搖。地位動搖了,人心就會散。人心散了,再聚可就難了。所以他必須要讓大家看到他的行動,其實他們更想看到的是他們自己的希望。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決定大的戰略目標,只有大的戰略目標確定了,才能決定下一步的具體安排。蒙垚找來梅齊和蒙全商議,蒙垚說:“和約簽訂之后,我們獲得了可行的落腳點,下一步就是我們大展身手的時候了,今天請二位過來,就是要仔細研究一下我們下一步的行動安排。”
梅齊說:“少主人所說極是,通過和約簽訂我們獲得了立足之處,通過擂臺大賽我們極大的震懾了敵人,我相信近一個時期內,不會有人敢對我們輕舉妄動了,這一點還要歸功于蒙全隊長。”
蒙全說:“梅先生客氣了,都是梅先生的策劃之功。”
蒙垚說:“我的想法是,把鞏固桃花谷和外出報仇作為我們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須把人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人馬留守桃花谷、另外一部分人馬外出征戰。”
梅齊說:“少主人說得對。”
蒙全說:“雖然我們與大酋長簽訂了和約,也通過擂臺賽震懾了敵人,短期內敵人不可能對我們展開進攻,但是我們走了之后,也不得不防備敵人的進攻,所以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威懾力量,我覺得人數不能少于兩千。”
蒙垚說:“好,我是這么想的,一千人留守桃花谷,以家丁為主,因為這些人熟悉蒙家的情況。五百人駐守入口,把入口牢牢地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并與桃花谷的守軍形成犄角之勢,另外五百人分布在外面流動巡哨、警戒,這一千人以你帶來的親兵為主。”
梅齊說:“如此便萬無一失了。”
蒙全說:“那我們外出的兵力從哪來呢?”
蒙垚說:“我們外出的兵馬以你帶來的親兵為主,再從谷中招募一千人,合計也有兩千多人,這就是我們外出爭戰的核心力量了。”
蒙全說:“人員太少了。”
蒙垚說:“只靠我們自己的人員肯定有限,我們的目標是收攏人員,所以我們最重要的是糧食和物資,有糧食就不愁招募不到人員,有物資就不愁武裝我們的軍隊。所以,我們的人員不會越打越少,我們的隊伍反而會越來越大。”
蒙全說:“還是大哥想得周全。”
蒙垚問:“先生的看法呢?”
梅齊說:“少主人的安排非常妥貼。”
蒙垚說:“那就這么定了。”
就在村民們還在議論紛紛的時候,他們又看到了更加震撼的事情。河邊搭建了碼頭,有木排不停地來往,運送著樹木及其它東西,而一座城也慢慢地搭建起來。沒錯,真的是一座城,而且建城的工具非常高效,也是他們從未見過的。
這座城依河而建,圍墻是由樹木圍成的,長百丈、寬五十丈、高一丈。四角各有一個箭樓,足有兩個圍墻高。箭樓是每天十二個時辰至少都有兩名士兵在守衛。北面圍墻另有若干房間,是士兵的住處。左右兩側則是牲口棚及車輛等物,南面臨河一側是一座門樓,甚是氣派。這個門樓下面有一扇對開的大門,寬約兩丈,可容納兩輛戰車并排出入。兩側還各有一對小門,寬約丈余,也可以容納戰車出入。門兩側各有兩名士兵執戈而立,城門樓上面則是有人持戈來回走動。
院子正中則是坐北朝南的一座宏偉的建筑,共有三層,高有數丈。第一層,是一座長寬各六丈的大廳,是蒙垚議事的地方。大廳兩側各有房間若干,東側乃議事人員休息及備茶備水備餐等的地方。西側乃是服侍人員及警戒人員休息的地方。二樓則縮進三尺有余,外面附以欄桿,內側為蒙垚及家中成年男子休息及接見心腹人員之所。三層又縮進三尺,乃是內眷所居之處。彼時,雖然男女之防還不像后世一樣,但是對于這樣的王侯之家,男女之防還是很看重的。
中央建筑與城墻之間的空地作為練兵場,士兵們用來進行各種戰術訓練,包括騎馬射箭等。
門外的河堤上鋪上了碎石,足有二十丈寬,長與城墻一致,足有百丈。有人不停地巡邏,經常也可以看到有士兵在這里策馬狂奔。
蒙垚的設想是,把這里作為一個舉辦大事發布的地方。為了與桃花谷的都城桃花城區分,他把這里命名為桃花谷,意為桃花谷之源。為了開展貿易,又能不讓閑雜人員在桃花谷前面的廣場上聚集,蒙垚又在桃花谷的旁邊建了一個商業中心,命名為桃花谷商貿城。
河邊的變化也很大,修建了一個很大的碼頭,不停地有貨物運進運出,除了部分食物山民們認識之外,其它的大多數東西,山民們就根本沒見過了。
就在村民們驚訝連連的時候,這些外來人在當初入谷的山洞旁又建起一個小一點的城池,表明對方對這里的重視,也表明了對方死守這里的決心。
又過了一段時間,村民們又發現,在距離桃花谷不遠處又建起了成片的房子,而那些士兵們也從帳篷搬進房子里。
蒙家軍的變化真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這讓習慣了山里慢節奏的村民們徹底開了眼,他們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沒事就來看蒙家軍又在干什么,每天最多的話題就是猜測蒙家軍下一步還要干什么。
這些變化對王大毛的影響更大了,他從未想到過世界還可以是這個樣子,更沒有想到過自己竟然可以成為這個變化的參與者。他想找個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可是當他想找蒙利的時候,卻發現蒙利已經不知去向了。
蒙利當然是去找王大妮了,由于這些日子忙著和約簽訂和組織擂臺賽的事,蒙垚忙得不可開交,蒙利和王大毛便時刻守在蒙垚身邊,一刻也不敢離開。
等這些事情忙過去了,蒙垚開始把自己關起來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蒙利便有了時間。他也有很長時間沒有見到王大妮了,特別想念王大妮,所以剛有一點時間便去找王大妮了。
王大妮見到蒙利,心里很是高興,但是嘴上卻還要埋怨:“蒙利,你已經有多長時間沒來看人家了?是不是把人家給忘了?”
蒙利說:“怎么可能呢?你是不知道這段時間有多忙。”
王大妮說:“忙得連見我一面的時間都沒有了嗎?”
蒙利說:“還真沒有,要不信你問你哥去。”
王大妮說:“我才懶得問呢。”
蒙利說:“你是不是想我了?”
王大妮說:“切,我為什么要想你?”
蒙利說:“其實你要是想我了,可以去找我的。”
王大妮說:“你想得美。”
蒙利說:“說真的,這些天里,少爺每天都要找很多人布置任務,每天都有幾十個命令要發出去,我和大毛忙得腳丫子朝上,真是一點時間都沒有。”
王大妮說:“是啊,聽說你們連覺都不睡了,是吧?”
蒙利撓著頭,嘿嘿地笑著說:“也不是,只不過睡得太晚,總不能半夜三更地來找你吧。”
王大妮說:“誰稀罕呢,來了人家也不會見你,吵了人家睡覺,小心打死你。”
蒙利吐了吐舌頭,說:“不過說真的,你覺得擂臺賽是不是很精彩?”
王大妮說:“那是,我們蒙家軍可是威風八面呢。”
蒙利問:“你覺得,我那天的表現怎么樣?帥不帥?”
王大妮說:“帥嗎?我好像沒有看到你呀。”
蒙利說:“我走在最前面,你竟然都沒有看到?”
王大妮說:“我一直在看少主人的威風,哪里還會注意到你這個小孩子呢?”
蒙利被氣得大叫:“氣死我了,氣死我了,不理你了。”
王大妮抓住蒙利的手說:“逗你呢,怎能看不到呢?那天你真的帥極了。”
蒙利嬉皮笑臉地問:“動心了沒有?”
王大妮一下甩開蒙利的手,說:“滾。”
蒙利伸手抓住了王大妮的手,王大妮往回象征性地收了一下,便任由蒙利握著了。蒙利的心里樂開了花。
這些天里,蒙垚給梅齊和蒙全分別下達了任務之后,又把自己關起來,陷入冥思苦想之中。但是,有些事他還是想不明白,就把自己最信任的梅齊找來,和他一起商量。
蒙垚說:“先生,我們已經在桃花谷站穩了腳跟,生存的問題就算解決了,下一步走出桃花谷,回到大秦復仇的目標也確定了,但是,我總覺得有些事好像還沒有落實,心里總是有些不安,所以想向先生請教。”
梅齊說:“少主人考慮的是,前一段時間我們面臨的主要是站穩腳跟的問題,也就是解決生存的問題。沒有比生存問題更大的問題了,所以在生存問題解決之前,大家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這,其他的問題就被忽略了。但是生存問題解決之后,人們需要的是什么,少主人想過嗎?”
蒙垚說:“那就是生活得更好了?”
梅齊說:“是的,生存問題解決之后,人們需要解決的就是生活得更好的問題。要想生活得更好,就要有更多的資源,這就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問題了。所以,在這個時候,人們關注的重點也就從生存的壓力轉入了利益之爭。”
蒙垚說:“如果是這樣,那我們這些曾經出生入死、并肩戰斗過的戰友,也會陷入利益之爭中去嗎?”
梅齊說:“那是沒有辦法的事。少主人想想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但是總的利益卻是一定的,一部分人得到的多一些,另外一部分人得到的就會少些,大家在一起爭奪一定的利益,怎么可能沒有紛爭呢?”
蒙垚問:“大家就不能互相謙讓一下嗎?畢竟戰場上同生共死都經歷過了,還會為了一點利益而反目成仇嗎?”
梅齊說:“和生活相比,戰場上的事就太簡單了,因為戰場上都是生與死的大事,追求的就是戰爭的勝負,需要的是彼此間的信任,必要時可以對戰友性命相托,但是這樣就沒有矛盾了嗎?當然不是,戰場上爭奪功勞、爭奪戰利品的事也不鮮見,是不是?但是,戰場上的是非對錯評判起來比較容易,一個高明一點的主帥很容易擺平這種事情。
“生活中的利益是瑣碎的,甚至是說不清的,是每日必須面對的,也是日積月累的,所以處理起來更加復雜,處理不好的影響更加惡劣,因為大家可以表面上和和氣氣,卻在背地里使絆子,讓人難以辯別,又防不勝防。”
蒙垚說:“如果這樣的話,一個組織還如何發展?”
梅齊說:“如果發展到這一步,不要說發展,就是生存都困難了。”
蒙垚問:“那要怎么辦?”
梅齊說:“其實,對于一個組織來說,最關鍵的問題是要處理好兩種人,一種是功臣,另外一種是能人。功臣就是對組織有功的人,能人就是能讓組織發展壯大的人。”
蒙垚說:“這有何難?重獎功臣,重用能人就是了。”
梅齊說:“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難了,因為重獎也好、重用也罷,最后都要通過具體事反應出來。比如,誰是功臣,誰的功勞更大,多大的功勞獎勵多少,能不能拿出這么多錢來獎勵他們,這些具體事稍有不慎就會惹出大亂子。
“還有,重用能人,相信每個領導者都會這么想,也愿意這么做,可是什么叫能人?這就要求領導者要有知人善任的本事了。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說明什么?說明伯樂比千里馬更難得。而且對于什么是能人這個問題,每個人的認識都有可能不同,再加上每個時期的任務不同,需要能人的類型也不同,比如打仗的時候需要武將,治國的時候需要文官,編史的時候需要文人,干事的時候需要工匠,所以不同的領域就需要不同的能人。
“所以,有些話說起來容易,但是執行起來就更難了。”
蒙垚說:“先生說得有理,我們現在應該做什么?”
梅齊說:“少主人現在就需要做的就是鞏固自己的地位。”
蒙垚問:“現在有人威脅到本人的地位了嗎?”
梅齊說:“現在還沒有,但不代表將來也沒有,所以少主人必須時刻注意這個問題,連一點苗頭都不能有。”
蒙垚問:“那要如何做呢?”
梅齊說:“作為一個人來講,他所關心的無非就是自己的利益,所以作為一個領袖來講,寄希望于下屬的忠誠是靠不住的,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如果他能保證眾人的利益,他就能得到眾人的擁戴,他的地位就是穩固的。如果保證不了眾人的利益,早晚會被眾人所拋棄。”
蒙垚說:“先生把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歸納為這么赤裸裸的利益關系,是不是太過了。”
梅齊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人首先要活著,活著的人都想活得更好,這個應該沒有什么異議吧?”
蒙垚說:“當然,這的確是人之常情。”
梅齊說:“人不論是要活著,還是活得更好,都離不開物質基礎,是不是?”
蒙垚說:“是的。”
梅齊說:“所以,少主人還不相信人對利益的追求嗎?”
蒙垚問:“那我們應該怎么做?”
梅齊說:“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盡量滿足眾人的利益,人們關心的不過就是現實需要和未來需要,現實需要就是現實利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未來需要就是長遠利益,是人們對于未來的期望。人們有時為了未來需要可以暫時犧牲現實需要,這也是人與動物區別的一個重要方面。”
蒙垚說:“有道理,動物只要眼前吃飽就行了,可是人卻是貪得無厭的,就像始皇帝,不但考慮自己眼前的享受,還要追求長生不死,甚至還要考慮子子孫孫、千秋萬代的事呢。”
梅齊說:“沒錯,在這件事上,沒有人能夠免俗。所以少主人需要做的事,我覺得有兩件:第一,滿足將士們的現實需要,就是讓他們實實在在地得到眼前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進行封賞。第二,滿足他們的未來需要,也就是給他們畫一個大餅,高雅的說法是制訂一個施政綱領,讓他們明確知道他們將來可能的利益。至于民眾的利益,在將士們的利益得到滿足之后,能顧及多少是多少吧,畢竟少主人的地位是由這些將士們來保證的,而不是由那些民眾來決定的。”
蒙垚說:“如果將士們的利益和民眾的利益沖突了怎么辦?”
梅齊說:“沖突是必然的,不沖突是不可能的,畢竟我們總的利益是一定的,一方多了,另一方必然就少。少主人只要記住自己的執政基礎是誰就行了,對于這些人的利益一定是要保證的,至于民眾的利益,他們又能掀起多大浪頭,只要讓他們活著就行了。”
蒙垚說:“只保證利益是不行的,韓非子說的是‘刑德二柄’,除了保證他們的利益之外,還要有‘刑’這個手段。”
梅齊說:“少主人所言極是,除了這些獎賞措施之外,當然還要有‘刑’這個手段。首領這個位置太吸引人了,所以總會有人覬覦這個位置,這些人覬覦的人中,誰才是最可怕的?當然是位高權重者,最可怕的就是那些功臣。所以才有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的說法,所以一個君主還要有效地控制這些驕兵悍將,絕不能給他們半點可趁之機,最后才是有效地控制臣民。”
蒙垚說:“我明白了,這些手段結合起來,就是韓非子所說的‘刑德二柄’了。”
梅齊說:“沒錯,其實歸根結底無非就恩威交施,在這一點上,商鞅已經充分證明過了,就是給點好處,讓他們服從。對不服從的,一定要打到他們服從為止。”
蒙垚說:“好,這些理念上的事說清楚了,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梅齊說:“接下來應該設立機構、明確職責、確定人員,這既是治國理政的需要,也是論功行賞的要求。因為機構的設立和職責的明確都是治國理政理念的體現,而確定人員就要論功行賞了。
“設立機構,明確職責就是明確要管什么事、哪個部門來管,確定人員就是明確誰來具體管。設立確機構和明確職責都是針對事來說的,確定人員就是針對具體人了,一方面涉及到對有功人員的安排,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如何把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所有的事都會出現問題。”
蒙垚問:“給有功的人員獎賞,給能干的人機會,這不是最好的辦法嗎?”
梅齊說:“這樣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了,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位圣賢能夠解決好這個問題。”
蒙垚說:“那好,我們先不討論這個問題。具體機構設置和人員安排的事,先生有什么想法嗎?”
梅齊說:“我只能給少主人一些粗略的建議,比如官吏管理、財政稅收管理、軍事管理、農林牧漁等管理、社會治安管理、禮儀教化管理等,具體的人員安排,我就不能給少主人出主意了。”
蒙垚問:“為什么?”
梅齊說:“因為人員安排是君主的專屬權力,反映了對功臣的安置,對用人的喜好,體現的是君主的權威。這項權力是不能與任何人分享的,如果這項權力旁落,就會危及到君主的地位。”
蒙垚說:“如果我真心希望先生幫我呢?”
梅齊說:“其它事我都可以幫助少主人,唯有此事不行,因為這是原則問題,沒有任何轉圜的余地。”
蒙垚說:“先生過于謹慎了。”
梅齊說:“少主人,不是我過于謹慎,只是少主人如果把人員安排的事交給我,那么我就會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去安排,甚至還會夾帶私貨。即便我沒有夾帶私貨,只是提供建議,少主人也會被我影響。而且如果我有了這項權力,一些人就會向我示好,我的權威就會增加,而少主人的權威就會下降,久而久之,我所提拔和重用的人、以及想得到提拔和重用的人就會形成一個集團。這個集團形成了,就會危及到少主人的地位,所以這種事一定要自己親自動手,而且絕對不允許別人插手的。”
蒙垚說:“多謝先生指教。我以前還是關心軍事更多,對治國理政下的功夫不大,多虧了先生的指點。”
梅齊說:“這也不能怪少主人,以前少主人是將軍之子,子承父業也是繼續當將軍,所以關心軍事也是正常的。可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少主人是蒙家軍之主,是君主不是將軍,所以必須要有君主的行事方式了。”
聽了這句話,蒙垚站起身來,向梅齊深深施了一禮,說:“多謝先生賜教。”
梅齊急忙還禮,說:“少主人折殺在下了。”
蒙垚又問:“但是,安排人員總要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吧?”
梅齊說:“作為一個君主,不只是用人,干任何事都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平衡,平衡的目的就是避免一枝獨大,也就是相互制衡。少主人還記得我們之前的討論嗎?始皇帝為了平衡,故意在蒙家和趙高之間制造矛盾,這就是帝王之術。”
蒙垚說:“唉,沒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這個帝王真不好當啊。”
梅齊說:“沒辦法,誰讓帝王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呢?”
蒙垚說:“我懂了,既然在這個位置上,就要承擔這個位置上的責任。”
梅齊說:“這就對了,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沒有殺伐果斷的狠勁,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