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武告別秦淮茹,回家吃飯。
還是家里好,老媽和嫂子,等他吃飯都快等的心慌了。
見他回來,嫂子一邊招呼他洗手,一邊把菜飯端上桌。
洗完手和臉,趙學武坐下來一看,又是特殊待遇,因為當時還沒有實行計劃,買東西也不用要票,有錢就能買。
嫂子燉了骨頭湯,特別跟他盛了滿滿的一碗。
“嫂子,別這樣行不?要吃大家一起吃吧,我現(xiàn)在不是病號了。”
趙學武望著面前的骨頭湯說道,嫂子笑哈哈的說:“吃吧,我今天骨頭買的多,中午燉了1點,更多的晚上燉。
晚上你哥和妹都在家,大家一起吃,中午就你一個人吃,小虎,我問他,他說不要。
媽也說不要,我就沒幫他們盛。”
嫂子說完笑了,笑的很好看。
趙學武卻想哭,他攤攤手說:“嫂子,你們都不吃,我也不吃,要吃大家都吃。
不然我也不吃。”
“你這孩子,怎么這樣啊?你身體弱,需要補一補,再說這錢是你掙的,昨天你釣魚賣的兩塊錢還沒花完呢。”
老媽在旁邊補充道,老媽話音未落,嫂子又接著說:“對呀,二弟,你就別客氣了,都這么遲了,趕緊吃吧。
吃完去午休一會兒,下午太陽太毒,就別去釣魚了,睡會兒午覺,然后復(fù)習復(fù)習,為復(fù)讀做準備。”
嫂子說到釣魚,趙學武才想起上午賣魚的錢還在口袋里,總共2塊5。
他把錢掏出來放在老媽桌邊說:“媽,這是上午賣魚的錢,收著吧。”
“你這孩子,一上午賣這么多呀?不是說沒釣到魚嗎?”
劉彩娟吃驚的望著桌上的錢,兩張一塊的,一張五毛的。
放在后世,這一點兒錢不值一提,連吃個早餐都不夠。
可在當時,能買一堆東西了。
“本來2塊7毛的,坐車去了一毛,喝了一杯涼水,跟小虎買糖果又花了三分,口袋里還有五分。”
趙學武如實的說道。
大嫂一聽他釣魚又賣了2塊7毛,驚喜的瞪大了眼睛,侄子小虎聽說他買了糖果,伸出手來問:
“二叔,你買的糖果嘞,怎么不給我?”
“哦,對,忘了。”趙學武從小家伙笑了笑,從口袋里掏出糖果給了他。
小家伙手里拿著糖果,高興的不要不要的。
趙學武知道三歲多的時候,還沒到換牙期,可以吃糖。
不過嫂子卻對他說:“二弟呀,以后糖果少買些,吃多了對牙不好。”
“好吧,嫂子,記住了。”趙學武點頭。
小虎卻抗議:“媽媽,我的牙好的很,你看好白。”
“就是因為白,才要少吃糖,不然以后就變黑了。”
白倩倩跟孩子一忽悠,小家伙就有點兒泄氣的說:“好吧,不吃就不吃。”
看著小家伙如此聽媽媽的話,趙學武覺得嫂子教育孩子還行,至少比隔壁秦淮茹好。
棒梗比虎子小,卻已經(jīng)開始學著偷東西了,雖然只偷傻柱家的,但偷誰的也是偷,對吧?
在整個四合院里,傻柱是個例外,別人出門都會把房門鎖上。
傻柱從來不鎖門,這一點看過電視劇的就知道。
當然他家也沒啥值錢的東西。
開門后一張吃飯的桌子,旁邊一間床,就是很普通的木板床。
屋角一個櫥柜,有抽屜的那種,然后兩把椅子,一個裝衣服的木箱,有兩根小板凳,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
至于現(xiàn)金,差不多是月光族,畢竟他要養(yǎng)妹妹,自己又喜歡喝酒,偶爾抽點兒煙。
就算有點兒結(jié)余,都揣在口袋里,一般不會放在家里,所以他不擔心被偷。
當年的治安很好,尤其在四九城這樣的地方,偷東西這種事兒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當然,也不絕對,棒梗很早就學會到傻柱家偷東西。
也不偷別的,專偷吃的。
傻柱經(jīng)常有炒花生米放在櫥柜里,為了喝酒的時候方便。
把炒花生米往桌上一擺,拿出酒瓶,酒杯和一雙筷子,把杯子滿上酒,小酒就喝起來了。
一邊哼著小曲兒,一邊喝著小酒,小日子過得很愜意。
不過后來他就發(fā)現(xiàn),櫥柜里的炒花生米沒了,還剩一個空盤子。
一開始傻柱便在院子里大聲的嚷嚷,問有沒有人偷吃他的炒花生米?
當然沒人回應(yīng),后來有一天他上班走出四合院兒大門,忽然冷風一吹,感覺有點兒冷。
折身回去加衣服,結(jié)果就抓到了棒梗的現(xiàn)行,這才明白,原來是棒梗干的。
不過傻柱挺高興,他喜歡棒梗,主要是喜歡棒梗他媽,所以就連棒梗也跟著喜歡。
看過電視劇的就知道,一直到后來的小當和槐花兩閨女,傻柱照樣喜歡,關(guān)鍵喜歡跟他們當爸。
孩子們叫一聲傻爸,這小子樂的半天都合不攏嘴。
剛買回來的電視機,給他搬走了,他也二話沒說,還開心的不要不要的。
這就是傻柱,一個甘愿當舔狗的家伙。
現(xiàn)在賈東旭活的好好的,傻柱想當舔狗也舔不上,就連看秦淮茹都得偷偷的看,不然被賈東旭發(fā)現(xiàn)了,少不了又要挨一頓臭罵。
甚至又要打一架。
想想傻柱活到這個份兒上,也真難為他了。
所以許大茂很早就說:“傻柱簡直就是傻到姥姥家了。”
許大茂就很聰明,一個人掙錢一個人花,平常穿的衣服都很干凈,而且很少穿舊的。
他是院兒里第一個穿西裝打領(lǐng)帶的,每天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齊齊才出門,開口閉口自己是文化人,干的是文化工作。
說傻柱就一廚子,成天煙熏火烤的,還牛的一批,牛啥呀?
為此傻柱不服,經(jīng)常找許大茂理論,兩人見面就掐,已經(jīng)成了常態(tài)。
而整個大院兒三重院落,前院,中院,后院兒,加起來20多戶100多號人,也算是挺熱鬧的。
每當傍晚時分,或者星期天,只要不下雨,院兒里就特別熱鬧。
孩子們聚在一起,女孩兒們跳橡皮筋兒,男孩兒們滾鐵環(huán),捉迷藏,玩泥巴,個個都玩的很嗨。
當年的孩子很純真,雖然不像后世的孩子,家里有很多玩具,但隨便一種東西都是玩具。
隨便撿幾塊小石頭,也能玩半天。
看螞蟻搬家,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事情。
當然,捅馬蜂窩也是孩子們喜歡干的事兒。
但這玩意兒危險,被大人發(fā)現(xiàn),會及時制止,經(jīng)過一番教育,孩子們明白了這玩意兒不能碰。
不捅馬蜂窩,就玩泥巴唄,要不爬到樹上去掏鳥窩,也是不錯的選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