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孫遇刺這個消息很快由邸報傳到京城乃至大明所有府縣,正值洪武二十七年春闈的關口,天下士子云集南京,更是將此事傳的街知巷聞。
大批的士子從各個方向往國子監或者貢院匯集,沿途的百姓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多的讀書人同時出現,都好奇地跟在后面想看個究竟。當知道是準備請愿勸諫皇上掃除沿海倭寇時,也在一旁吆喝助威。
在國子監會合了六館監生,倡儀國子監六館學生齊聚紫禁城外,秀才張宗浚等人槌鼓請愿,乞求皇上逐倭國使節,并將在國子監進修的倭國監生控制起來,請求皇上驅逐其出大明國境。
帝喜之,下旨令國子監善待士子,但不準所奏,由張宗浚等士子代擬斥責詔書交皇帝審閱,后送至倭國,勒令其約束本國屬民,不得與大明為敵。詔:張宗浚等為首之七人隨詹事府官前往蘇州伴讀皇太孫,同時為其解惑民意,進說民間利害、田里稼穡等事,兼陳古今孝弟忠信文學材藝諸故事,日以為常。
但朱允炆此時卻是不知道京城已經搞出了那么大的動靜,中華的第一次抗日游行竟然由他一手締造,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隨著他一時的沖動,七十四條性命就葬身在他的手中,開始出于義憤。
不顧鐵鉉的苦苦勸諫,朱允炆下令將當時在場的人,無論是小販還是香客全部由緹騎控制起來,逐一盤問,大明的戶籍制度比較他后世的身份證有些相似,置戶帖、戶籍,具書名、歲、居地。籍上戶部,帖給之民。一般來說,沒有官府的號令,百姓是不得擅自遷移的,所以對于自己的旨意,朱允炆并沒有放在心上,當時他只是想找出所有隱匿的倭寇而已。沒有想到錦衣衛呈報上來的結果是那么多人被處死。
殺,是出于恐懼和憤慨,自己的一時疏忽,讓鐵鉉抓活的倭寇,導致了幾名親衛的喪生和那少年的斷臂。最后細思量中,朱允炆感到一陣陣的后怕。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這句話是一點也不錯,回到明朝一年多的時間,不知不覺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愜意中養成了習慣。
這還是他自認為有著比別人多了七百余年的見識,曾經鄙視朱元璋不分青紅皂白殺戮的情況下。不過這一切隨著那半只手臂的飛起都被拋到九霄云外了。
這七十四人中沒有無辜的嗎?在錦衣衛的嚴刑拷打之下,沒有無辜之人那才叫見鬼。而這些無辜的人,就是自己的一時沖動、自己的腦子一熱,莫名其妙的丟了性命。權力的可怕之處,就是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誘惑。
自己變了嗎?朱允炆沒有人的時候在那里沉默,受到良心的譴責時,他就會帶著鐵鉉等人去看望那個斷臂少年,只有看到那個少年,朱允炆才會覺得心里稍微有些安慰。因為那少年在他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無辜者。
那少年姓楊,叫楊狄峨。狄青的狄、峨眉山的峨。今年才十六歲。和朱允炆差不多大,湖州本地富戶出身,本來準備在法華寺上過香后,即日起程前往蘇州六藝書院求學的。
太孫殿下所建六藝書院,經過圣旨恩準,雖尚未建成但已經是天下聞名,本來就飽受壓制的江南士子,對于其的熱望也不可小窺。
除了一些準備明年春闈的士子,年紀小一點、家里又寬松的士子,無一不想進入六藝書院就學。因為畢竟是太孫殿下所主辦的書院,皇太孫是誰,是大明的儲君,下一任的大明皇上,說不定待到皇太孫登基,六藝書院又是一個國子監呢。
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道理,精明的江南人不會不明白。不計出身、不計貧賤,品學兼優者可推薦至國子監。這一切的一切都刺激著窮的只剩下錢的江南商戶。
楊狄峨就是其中之一,母親早亡,父親經年在外行商。只留下一個老管家平叔陪著他在湖州居住,本來屬于商戶的他是不能參加科舉的,每天只能在瀏覽群書中聊以度日,可是伴隨著六藝書院招生的消息,使楊狄峨看到了希望。
楊狄峨在湖州沒有什么牽掛,只有一處大宅,和若干家仆。父親已經數年沒有消息,幾年前有人傳話過來,說是在南洋一個叫暹羅的地方做生意,很遠很遠。只是隔三岔五的托人捎些錢回來。其余的一般都是平叔照顧并管理著家中大小事務。
所以他散盡家財,遣走奴仆,準備搬到蘇州居住,待到六藝書院開學后進入其中學習,萬一學業有成,得個一官半職。也可以光耀門楣,那時說不定父親就會回來和他相聚,這是楊狄峨的唯一心愿了。
小維對自己救命恩人十分關心,在朱允炆的身旁,有事無事的常常把楊狄峨掛在嘴邊,害的還要操心派人保護她去蘇州楊狄峨的住處探望。為了省去那么多的麻煩,干脆隨著楊狄峨手臂傷口的愈合,朱允炆干脆將其接到蘇州皇太孫行宮居住,可是不知道為什么,那個平叔對于他好像有種莫名的敵意,可能是由于主人的手臂因為受他們的牽連而斷的吧。朱允炆這樣想。不過并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事實也的確如此。
不過朱允炆漸漸感覺到楊狄峨有些與眾不同的地方,比如說記憶力超強,什么書只要是看了一遍,基本上可以默寫出來一個大概。雖然年紀幼小,不過是洪武十一年的生辰,十五歲還差那么一點,可是分析起事情來頭頭是道。讓朱允炆獲益不淺。
比如說,之所以平叔能做出那么快的反應,就要歸功于楊狄峨的分析,在無意中,他發現賣水果的小販在奴顏卑屈笑容和作輯中,彎腰的方式有些特別,仿佛有些習慣似得,總是不自覺的將腰彎曲至快九十度的模樣,雖然沒有聽到小販說話,但從直覺中感到這些人不是本地人,因為湖州是項羽起兵反秦的地方,這里的居民從心里有種傲氣。從來不會作踐自己到那個地方。
就憑借這一點,他讓平叔做好準備,兩人則去買些水果試探對方,那些倭寇又怎么能聽懂湖州的本地方言,一下子露出了馬腳,所以平叔在其發動刺殺的同時做出反應。也因此改變了事情不可逆轉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