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也在想他們這次為何如何急切,其實他們今年兩次來長安求和,一前一后也就四個月時間,這事本身就有些蹊蹺。”
“怕是論吐渾彌前腳剛從大唐回到吐蕃,吐蕃贊普就將他又趕回了長安。”
狄仁杰最出名的是什么,是他斷案的能力,他來大理寺擔任大理寺丞不久,大理寺積攢的陳年案件就被狄仁杰一一破除。
此時李弘也將自己的疑惑說出,想從這位破案高手這里得到一些解析。狄仁杰的能力,李弘是深信的,而且狄仁杰確實是個做事之人,不會輕易卷進一些不必要的紛爭之中。
剛才自己特意說探查吐蕃細作這件事是母后讓做的,從狄仁杰的反應來看,他應該是覺察出什么,不過卻什么也沒有說。
他是聰明人,看的清自己和母后之間存在的矛盾,他什么也沒有說,其實就是在說我只做事,別的和我無關。
這種人有自己的能力,確實也沒必要將自己卷進皇后和太子的紛爭之中。反正無論到時候誰執掌朝堂,都需要他這種能做實事之人。
李弘等著狄仁杰對吐蕃這次反常舉動的推斷,手端茶盞,望著狄仁杰。
狄仁杰正要說什么,外面一個小吏卻匆忙趕來。
狄仁杰收了即將出口的話語,看向這忽然出現的小吏。
“什么事如此慌張?不知道本官和殿下正在議事!”
“回殿下,回狄大人,陛下請殿下和狄大人去紫宸殿議事!”
“是陛下讓本宮和狄愛卿去紫宸殿?”
李弘特意問了一句,那小吏應是。
這可罕見了,父皇因為養病,平時所有朝政都托付給母后處置,若是母后讓人宣他們過去,倒是正常,可今天這明顯是父皇的旨意。
父皇特意讓人召自己和狄仁杰,而且這么急,是為了何事?
李弘和狄仁杰自然都不敢怠慢絲毫,匆匆上路,屬于東宮和大理寺的馬車在道路上疾馳。
等到了紫宸殿,高宗正在殿外拍著欄桿,曬著太陽,顯然是在特意等人。旁邊武媚娘正站在身側,看到李弘和狄仁杰趕來,輕輕拍了一下高宗的手臂。
“你們終于來了,陛下今日可是一直在殿外等著你們!”
李弘和狄仁杰此時互相望了望,是什么事情,讓陛下如此急切,難道也是這次吐蕃之事。
幾人入殿,狄仁杰沒任何遲疑,已經將太子看過的那份名冊遞到高宗手中。
李弘看著父皇打開名冊,然后臉色漸漸變的難看,繼而一下子將冊子拍到桌案,哐的一聲,嚇了幾人一跳。
“可惡,朕倒是沒想到,吐蕃在長安的滲透會如此厲害!”
“回陛下,這還只是開始,現在大理寺的探員已經全部派出,還有人不斷被挖掘出來,而且,越挖越深。”
“讓你的人先不要打草驚蛇,朕倒是要看看,到底都有誰甘愿為蕃人賣命!”
武媚娘此時看高宗震怒,趕緊用手輕撫著高宗后背,外事上,她一直不怎么會處理,所以在這里,她也不會多說什么。
她留下來,就是因為高宗的情緒,怕高宗一激動,頭疼之癥又復發了。
“父皇,其實到現在,也只能肯定這些人和蕃人有過接觸,并不能說明他們已經叛唐。”
“殿下放心,大理寺絕不會冤枉任何一個人,到時候這些人的背景和關聯大理寺都會一一查證。”
李弘點頭,這次牽扯到的人員太多,不能僅憑他們和吐蕃人接觸過,就下了他們叛唐的結論。
李弘不想放過一個背叛大唐,甘愿為蕃人賣命之人。卻也不想連累無辜,讓一些人蒙冤。
誰又能肯定蕃人不會借此次事件下套,用借刀殺人之法除去一些他們想除去卻不好下手之人。
歷史上,借刀殺人之事還少嗎?
那里李治也是點頭,他也有這種擔心,被人當刀使,誰也不愿意。兩國之間的戰爭,可遠遠不止正面戰場,它包含兩國之間所有的交往,方方面面。有時候一些上不得臺面的交鋒才是最慘烈的,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如何謹慎小心都不為過。
“弘兒這次確實功勞不小,讓戶部兵部聯手共布疑陣,這蕃人直接就上鉤了!”
“父皇,這哪是弘兒的功勞,都是母后教導弘兒的,弘兒只是做事罷了!”
“這次去大理寺找狄愛卿,也是母后讓弘兒去的,若是論功,怎么也是母后首功!”
這次推薦李弘全權處理此事的確實是武皇后,讓李弘去找狄仁杰的也確實是武皇后,所以這話也確實沒問題,至少表面看沒什么問題。
“哦,原來媚娘這次讓弘兒去接見吐蕃使節,早已想到了這里!”
高宗欣慰的拍著自己妻子的手,自己妻子的能力,他還是看的清的,以前兩人聯手整治鮮卑貴族勢力,扳倒長孫家,接著又一起對門閥權貴開刀,限制門閥貴族之間的聯姻結親。二十幾年相濡以沫,共同進退,他又如何不知道自己妻子的能力。
不過外事上妻子一直軟弱,高宗從不讓她碰外事,朝堂讓她打理,國事讓她決斷,可外事從不讓她沾染絲毫。
就如上次接見吐蕃使節,高宗拖著病體,也是自己接見的,并且直接回絕了吐蕃請和的想法。
而之前吐蕃和吐谷渾的戰爭,吐蕃侵擾安西四鎮,調薛仁貴帥安東軍千里馳援吐谷渾,全部是高宗的布置。
高宗卻沒想,這次自己的皇后在外事處置上倒也出彩了一次,也算難得。
武媚娘則是眼神有些奇怪的看著兒子,不過那目光很快就恢復了。
“陛下,剛才在大理寺,臣還在和殿下商議此事,都覺得這次蕃人似乎有些太急了,魚咬勾咬的太急,不同尋常啊!”
“哦,說說你們的看法!”
李治讓兩人訴說,那里本該先說話的李弘卻一言不發,狄仁杰看了看太子,只能自己將話說出。
無外乎還是之前殿下在大理寺說的,吐蕃今年兩次派使求和,論吐渾彌前腳剛回吐蕃,后腳又被吐蕃贊普派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