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正殿,終于送走了自家弟弟妹妹,李弘又開始和裴氏耳鬢廝磨,甜言蜜語,再加之一些小動作。
此時陪著妻子,是李弘最想做的事情,大概新婚夫婦,大都如此。這里說的是真正的新婚夫婦,不是說那些先上車后補票的,也不是那種實在沒選擇才走到一起的。
一夜無語,第二日的早朝,果然旨意下來,六部和九寺共同協(xié)助太子在關(guān)中地區(qū)推廣小麥種植。
這事不新鮮,自秦漢以來,皇家推小麥種植不是一次兩次,光是有據(jù)可考的都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秦漢魏晉南北朝皆如此,幾乎沒一個皇朝例外,畢竟農(nóng)事關(guān)乎國家根本。
其結(jié)果是關(guān)東地區(qū)倒是漸漸推廣開了,至于關(guān)中,有眼睛的都能看到,大多數(shù)農(nóng)家種的都是粟米,長安的倉廩之中儲存的也基本都是粟米。
這事不新鮮,已經(jīng)算是無數(shù)人嘗試過的舊事了,所以也沒引起什么軒然大波。
唯一讓眾位朝臣多提幾句的還是太子的身體。
皇上和皇后有意讓太子推動關(guān)中的小麥種植,那就是之前聽到的消息是對的,殿下身體恢復了。
李弘的身體恢復,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歡喜的自然是儲君的身體終于恢復了,至于愁的也是儲君的身體怎么就恢復了。
李弘自然無心去考慮眾位朝臣的想法。
此時一個人在東宮進行自己的日常鍛煉,不過今天東宮這里起了霧,霧很大,距離三丈,啥也看不清了。
這其實是很尋常的事情,隋煬帝興大興城,建太極宮,當時選址就有些問題,太極宮的選址選在長安地勢低洼之地。
地勢低洼,本來就容易起霧,而前天一夜雨水,第二天五月初的太陽又暴曬一天,想不起霧都難。
李弘進行完自己的日常訓練,看了看還遠遠沒有散去的霧氣,此時喚了凝翠。
“讓人準備車馬,你陪本宮去龍首原上,若是運氣好,能看到一場美景。”
凝翠聽的云里霧里,龍首原就是大明宮和漢未央宮所在的地方,凝翠經(jīng)常去,那里有什么美景,就算美,看多了不也習以為常。
不過殿下吩咐,她自然照辦。
馬車很快上了龍首原,隨著地勢抬高,外面的霧氣越來越淡薄,快近了大明宮,馬車周圍已經(jīng)沒有霧氣了。
李弘讓馬車停下,選了一處地方,此時從這里眺望,龍首原下的太極宮連同附屬的掖庭宮和東宮依舊包裹在濃霧之中。
凝翠站在殿下身邊,只看到龍首原下霧海翻滾,不過也只是尋常景致,一般雨后幾天都是如此,凝翠不是見了一次兩次。
“殿下,這霧海不是和平常一般么?”
李弘看了看凝翠,然后轉(zhuǎn)頭繼續(xù)看著霧海。
“平常你有平心靜氣,好好看看這霧海么?”
凝翠搖頭,她在東宮當值,很忙的,若不是殿下讓自己陪同,哪里會這么安靜看著下方的一片霧海。
“看,云散開了!”
隨著李弘話音落下,天上云層果真散開,陽光迅速普照大地,在霧海之上鍍上一層金邊,霧海翻滾,那層金色掩映下,整片霧海如同沸騰的金色海洋。
隨著陽光照射,霧海翻滾,漸漸淡去。
霧海之中,層巒疊嶂一般的宮殿群露出崢嶸,似海上浮島,似夢中仙境。
金色琉璃的宮殿檐角在陽光中灼灼發(fā)光,霧氣在筆直瑰麗的宮殿屋脊上飄蕩,似水波輕拍岸堤。
檐角下吊著的銅鈴被風輕輕吹拂,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似乎在龍首原上都能遙遙聽到。
一聲鐘鳴從太極宮傳出,聲波沖出霧海,回蕩在整個太極宮上空。
凝翠看著眼前夢幻壯觀的景致,一下子看呆了。
“殿下,好美!”
“是好美,只是可惜愛妃今天身體還有些不適,不然本宮肯定帶著她一起來看看。”
“啊,太子妃怎么身體還沒好?”
李弘眼中露出一抹無奈,其實本來應(yīng)該已經(jīng)好了,不過昨晚…
都怨自己,年輕氣盛,裴氏又沒有阻攔,任著自己。
兩人在龍首原上一直看到霧氣散盡,才有些不舍去了大明宮。
李弘此時已經(jīng)知道,母后在早朝上已經(jīng)將昨天答應(yīng)自己的事昭告群臣了。
也就是從現(xiàn)在起,李弘就能放開手腳大力在關(guān)中地區(qū)推廣小麥種植了。
辭別了父皇母后,李弘趕回了東宮。
麗正殿,今天中午李弘就差人去宮里要了一份人員名單,弘文館待制的人員名單。
所謂待制,待就是等待,制就是編制。
就是一群很有才學的年輕人,進了弘文館,想從這里開始他們的仕途之路。
這份人員單子送到李弘手中時,李弘打開,在十幾個人員名單之中一眼就看到了楊炯的名字。
果然楊炯就在這份名單之中,和歷史記載的一樣。
楊炯是顯慶五年,公元六六零年進的弘文館,待制十六年,當年進弘文館時楊炯僅有十一歲,和自己的小妹太平一般大。
到了現(xiàn)在,十五年已經(jīng)過去,當年的神童此時早已二十六歲,在弘文館中的一眾才子中也是頗有名氣。
“楊炯,哈哈,以前本宮也只是知道你的名字,卻不想現(xiàn)在真的有機會見到你。”
對于楊炯,李弘自然是知道的,初唐四杰,稍微懂點文史的不會不知道這四個人的名字。
而這四個人,皆是高宗時期的人物,若是幸運,這四個人以后李弘都會一一接觸到。
而四人之中,此時待制弘文館的楊炯自然是李弘最容易見到的一位,也是最容易將他拉到自己東宮隊伍中的一位。
看到楊炯的名字,李弘信手取了朱筆,在楊炯的名字下勾了一筆,這就是朱筆提名。
“凝翠,差人將此人招到東宮,本宮要見見他!”
“是,殿下!”
凝翠聽命出去找人去傳楊炯到東宮,李弘則坐在桌前,用手指在桌案輕輕磕了幾下。
“待制弘文館十六年,本宮也算運氣極好,趕在你待制第十五年之時能將你從弘文館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