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打破物理常識的銳角轉向!
- 夭壽啦!女兒開機甲超速被罰!
- 白鴿不會親吻烏鴉
- 2149字
- 2023-06-24 17:42:58
“銳角轉向!速度超過10馬赫的銳角轉向。”飛行器專家馬文明附和道。
馬文明在飛行器領域已經深耕了十余年,關于飛行器尤其是超音速飛機在空中進行小于90度角轉向時,應該減速到多少米每秒之內,有著許多經驗。
而銳角轉向,也就是轉向角度小于三十度的高速轉向,則是他們近年來一直想要攻破卻沒有絲毫進展的課題。
“在超過10馬赫的速度進行銳角轉向,對飛行器的動力以及制動都十分考驗,目前人類的技術根本無法達到這個動力及制動水平。”
馬文明示意助手拿出筆記本電腦,將他們之前的成果點擊出來,并繼續介紹道:
“除此之外,即便是能夠進行這樣一個不減速的銳角轉向,飛行器內部的結構也必須能夠承受住這個力,即相當于以同樣的速度撞上一堵鐵墻。可以這樣講,如果這個飛行器的內部放著一塊金屬,那一次轉向所產生的過載,可以將這塊金屬壓扁。”
王濤繼續說道:“所以說,銳角轉向,在物理學中一直以來都只是設想,并且如果這個理論能夠實現,那么將會顛覆現有的很多物理學理論。”
一眾科學家本來對于被帶到這里‘幫忙’還心存很多抵觸,此刻卻是都覺得不虛此行。
可以說,今晚見到的‘世面’,極大的拓寬了他們以后的科學眼界。
畫面一轉,則是機甲減速至2馬赫,趕超播音客機的畫面.....
楚云龍示意停止播放,拿起麥克風說道:
“在座的各位,你們是咱們國家各個領域最頂尖的專家,雖然這個請求有些難度,但是關于這架機甲的分析研究,還是拜托你們了!”
他話音落下,在座的科學家們卻沒有回音,終于在沉默片刻之后,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說道。
“怕什么,科學的真諦就在我們面前,我們大家齊心合力,即便是不能夠將這個機甲的科技搞明白,起碼可以學到東西,讓我們自己領域的科研水平提高嘛!”
隨著他一聲開導,科學家們陰郁的情緒也便消散開來。
這些科學家本就對科研有著無比的熱愛,如今碾壓他們多年科研成果的存在就在眼前,使得他們內心中對科學的渴望瞬間化作了動力,即刻在安全局局長楚云龍的調配下開始了對機甲的技術分析。
安全局早已經帶來了軍方計算能力最高的電腦。
每一臺電腦前,都有科學家在鍵盤上噼里啪啦的敲著,后面還站著幾個本領域的專家,不時地朝著電腦屏幕指指點點,互相之間探討著什么。
終于,在過了兩個小時之后,材料學國內首席科學家王宇東將鍵盤朝前一推,嘆了嘆氣說道:
“根據測算,該機甲的表面材料為當前科學界未掌握物質,其能夠承受超過2馬赫速度時與空氣的摩擦而不損壞,說明起起碼能夠承受3000度的高溫,再結合其在大氣層中的表現,其低溫起碼能夠承受零下100攝氏度,并且能夠承受驟冷驟熱而不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
話音落下,周邊其他領域的科學家紛紛咋舌。
“承受超過10馬赫的空氣摩擦力,這得是什么材料?地球上有這種材料嗎?”
“自然界肯定是沒有,哪怕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堅固的元素,也無法組成這么耐操的東西來。”
“難道是來自宇宙的隕石?隕石中的金屬提煉出來制造的?”
“......”
聽著周邊議論紛紛的科學家們,王宇東將目光對準一臉期盼的安全局局長楚云龍:
“很遺憾,這架機甲的表面材料,就目前人類的科技而言,也要至少要領先五十年。”
王宇東發言之后,軍方機器人領域的專家付顯洋接話道:“目前軍方的機器人研究,和這架機甲比起來,就是個玩具高達,所以對于機器人領域的科技,很抱歉不能為各位提供有效信息,而我們軍方,則以后要以這臺機甲為標桿,進行很多修正。”
眾人對付顯洋這么自嘲的話卻是沒有一人哄笑,相反,他們更加如臨大敵般表情凝重。
眼見眾人表情凝重,付顯洋顯然猜到了他們所想:“不過也請各位放心,這東西不只我們不行,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造出來。”
見他這樣說,眾人紛紛點了點頭,其中一個年輕的物理學家說道:“你們想什么呢,沒看見駕駛員是一個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小女孩嗎,明顯的我國人模樣!”
“對,對對。”一眾科學家赫然反應過來。“不管怎么說,機甲出現在我國領土上,駕駛員也是我國人,這東西肯定是咱們國家的東西。”
見在場眾人的臉色有所緩和,核動力專家鄭詩奇起身道:“機甲的動力系統,基本可以判斷為核動力,如果是其他燃料,不可能維持這么長時間的使用,對吧,王教授?”
說罷眼神看向導彈專家王家春,王家春點了點頭,“是的,該機甲的體積并不大,且由于類人型的外觀,再加上可以變形,所以其儲存燃料的空間必然不會很大,就目前已知的燃料中,沒有燃料能夠維持其在天空中持續飛行。”
“單說這個動力系統,就至少領先人類七十年!”鄭詩奇一錘定音。
“并且我們懷疑,這個小女孩駕駛員在駕駛機甲的時候,應該是通過某種簡單的方式來和機甲進行互聯。”付顯洋接過話茬,“要知道,如果是傳統的按鍵、拉桿或方向盤式駕駛,未成年人無法操控這么復雜的機甲的,各位,你們見過未成年人駕駛飛機嗎?這機甲可比飛機復雜的多了。”
在場的都是國內頂尖的科學家,他們之前討論過駕駛員如何操控機甲,但是都沒用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比起如何駕駛,其他方面似乎是眼下更值得探究的。
但是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將這一點提出來了,他們也就無法回避,最終都將目光落在了腦電波傳播領域的專家,段鵬身上。
段鵬見狀,拿起話筒說道:“你們不就是懷疑,機甲的操控方式和影視作品中高達一樣,是通過腦電波操控的嗎,根據我多年的研究經驗,結合對這架機甲的分析,我認為其就是通過腦電波操控的,而這個操控系統,可以說領先人類科技一百年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