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昂撒正統(tǒng)在大明?
- 崇禎二周目:什么叫大明第一勇士
- 龍騎士星光
- 2422字
- 2023-07-05 20:52:49
有時候,真的非常諷刺。
崇禎皇帝本來覺得盎格魯撒克遜人就已經(jīng)夠離譜的了,結(jié)果有人比他們還勇猛,這是誰的部將?
原來是我大明的士紳啊。
崇禎皇帝一直想讓大明老百姓都變成新昂撒,搞一個昂撒正統(tǒng)在大明。
結(jié)果呢,結(jié)果就是大明的士紳比昂撒都昂撒,對待自己同胞的手段之狠辣,讓崇禎皇帝都大開眼界。
之前崇禎皇帝覺得有人能把稅收收到幾十年后,就已經(jīng)非常離譜了,結(jié)果就在大明,就在南直隸,有的縣已經(jīng)成功把稅收收到了崇禎三百二十二年。
算算時間,剛好到1949。
你們這是什么意思?覺得崇禎皇帝能在位幾百年?做什么美夢呢?
什么借出一袋糧食,回收要一百袋糧食那都是常規(guī)操作,簡直比盎格魯撒克遜人搶劫都要來的快。
難怪沒有動力去出海!
出海才能賺幾個錢?
小小崇禎,可笑可笑。
讓一群既得利益者去理解底層老百姓的苦難,簡直就是他媽的做夢。
難怪晉惠帝會有“何不食肉糜”。
在這里,指鹿為馬,強買強賣在民間大量存在。
偽造借據(jù),逼迫農(nóng)民破產(chǎn)的大有人在。
滿口的仁義道德,仔細看看,里面全是農(nóng)民的血汗。
已是留不得了,真的留不得了。
崇禎皇帝之前還存在了招降的心思,可在看見底層農(nóng)民被這種吸血鬼剝削的悲劇后,心已經(jīng)死了。
一個溫和的崇禎皇帝死了,一個冷血的崇禎皇帝在他身上復(fù)活了。
那一刻,他已經(jīng)理解了朱元璋。
貪官算什么,貪官算個屁。
把持地方的士紳,才是真正壓迫老百姓的真兇。
已經(jīng)不必再說了,世人只在乎東林黨,無人在乎東林黨下幾千萬哀嚎的老百姓。
他們是人,在朕的子民,不是沒有意義的數(shù)字。
的確,我崇禎救不了所有人。
那我崇禎,就從一家,一戶救起,直到我手中的這把刀,能代表正義,為千萬人所揮。
會師王在晉后,崇禎皇帝的直屬部隊就達到了十七萬戰(zhàn)兵和七萬輔兵(都是之前投降崇禎的團練),這是一個超級大的戰(zhàn)斗集群。
崇禎皇帝將這二十四萬人分成了四個步兵,騎兵,炮兵,飛艇兵混編的戰(zhàn)斗集群。
分別是:崇禎皇帝戰(zhàn)斗集群,擁有最多的騎兵,作為最精銳的快速反應(yīng)部隊,控制局面。
王在晉戰(zhàn)斗集群,擁有最多的炮兵和飛艇兵,作為攻堅部隊,負責摧毀不肯投降的城市。
李自成戰(zhàn)斗集群和曹變蛟戰(zhàn)斗集群,負責大量接受降兵,和摧毀東林黨在基礎(chǔ)的統(tǒng)治。
所有舉起反旗的讀書人,都不被允許投降,崇禎皇帝就是要和他們在南直隸打到底,就是要抄他們的家,滅他們的族。
他們的投降并不是真心的,只不過是看到大勢已去的必然選擇。
可即使他們不肯投降,下面的人只要不傻,就會綁了他們投降。
有人說讀書人的九族冤枉,那么幾千萬被壓迫的老百姓冤枉嗎?
一個讀書人,舉起反旗,又投降,還能得到重用,這就是意味著,造反的門檻大大降低了。
那么崇禎皇帝就不能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南直隸來支持老百姓出海零元購。
就準備和這群讀書人打一百年的爛仗吧。
所以不接受投降,必然會在短期面臨麻煩,但是長期將會逼迫讀書人不敢造反。
武力鎮(zhèn)壓,固然只能解決一時,但崇禎皇帝要的就是這一時的平靜。
等度過了大明劫再慢慢收拾這些畜生。
別聽這些儒生瞎扯,什么天下,什么大局,都是些騙人的鬼話。
哼,還不是為了自己那點利益?偽裝出一個高大上的詞匯?
崇禎皇帝從未見到幾個儒生真的去為天下和大局犧牲,相反的,他們反倒是通過所謂的天下,所謂的大局賺了不少錢。
如果說所謂的天下,就是這些儒生剝削全天下老百姓的天下,那么這天下,朕不要也罷。
當崇禎皇帝放棄家天下的時候,把自己作為一個殉道者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明白,天下于我何加焉?
北汗已廢,奴賊已亡,遂令這群渣渣想投敵都無處可投。
投敵?內(nèi)外勾結(jié)?這群渣渣還能勾結(jié)誰啊?倭寇嗎,哈哈哈。
要是倭寇真的敢來,崇禎皇帝都得給他們發(fā)個一噸重的勛章。
什么叫千里送人頭?這就是。
將兵力拆分以后,崇禎皇帝就開始掃蕩南直隸。
所到之處,無非就是反抗的讀書人全家凌遲,三族斬首,九族流放大員島。
然后就將這些讀書人的土地分配給本地的降兵!
本來讀書人的反抗是從南直隸開始擴散的,越來越多的地方舉起了反旗。
可自從崇禎皇帝不招降讀書人,和將這群廢物全家凌遲,三族斬首,九族流放大員島,又將這些讀書人的土地分配給本地的降兵!
反抗崇禎皇帝的浪潮頓時戛然而止。
隨著崇禎皇帝不停的打勝仗,越來越多的明軍爭先恐后的投奔崇禎皇帝,要去崇禎皇帝帶著他們?nèi)ゴ蛲梁溃痔锏亍?
分到土地的兵和沒有分到土地的兵是兩個物種!
崇禎皇帝的勝仗越打越多,崇禎皇帝收編的軍隊也越來越多,不少團練干脆直接綁了反抗的讀書人去向崇禎皇帝投降。
以至于后期崇禎皇帝的部隊根本沒有打仗,南直隸的頓時就太平了。
喜氣洋洋的南直隸降兵高高興興的分了反抗的讀書人的土地,都能過上好日子了。
可東林黨的讀書人就慘了,整個東林黨遭遇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殘存的那幾個東林黨,還是早早就投降了崇禎皇帝的,才能夠活命。
比方說:錢謙益。
由于需要凌遲的東林黨太多,導(dǎo)致崇禎皇帝手下的劊子手不夠用了。
于是崇禎皇帝就只好大發(fā)善心,除了那些罪大惡極的,剩下的只能選擇亂刀砍死。
當天長江的水都是紅的。
既然要反叛,成了就是新的皇帝,敗了就是個死人。
在舉起反旗的那一刻,這群東林黨就不冤枉了。
他們害怕滿清的屠刀,卻唯獨不害怕崇禎皇帝的屠刀。
即使崇禎皇帝的大軍比滿清的廢物兵能打的多。
不就是看不起崇禎皇帝嗎?覺得小小崇禎皇帝,可笑可笑。
那崇禎皇帝只能回敬他們:小小東林黨,可笑可笑。
為了徹底毀滅東林黨,崇禎皇帝直接下旨燒了所有東林黨的建筑和著作。
所有的東林黨官員,只要沒有及時投靠崇禎,給崇禎皇帝當狗,統(tǒng)統(tǒng)拉去查腐敗。
長江水又是一紅。
所謂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對南直隸讀書人殘暴血腥的鎮(zhèn)壓,就是為了救人。
讓剩下的蠢驢不敢反抗朕。
如此,崇禎皇帝才能推行自己的國策。
商鞅為了變法,渭水為之兩紅。
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失敗,就是沒有掌握軍隊。
而崇禎皇帝要搞的改革,更勝過當年的商鞅變法。
朕百年后,必定是比我政哥還要招來罵名。
那又如何?
朕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一個統(tǒng)御五大洲,控制四大洋的超級世界帝國,就是崇禎皇帝留給華夏子孫最大的禮物。
能在下面和政哥一起被這群狗東西罵到永恒,也算是值了,干他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