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復活吧,軍功爵
- 崇禎二周目:什么叫大明第一勇士
- 龍騎士星光
- 3222字
- 2023-06-08 20:28:48
一個文明的強盛,和一個文明的衰落都有一個過程。
儒家給的解釋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這話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
很多外患滿滿的國家,是直接GG了。
很多沒有外患的國家,反而還能爛著茍延殘喘。
問題的根本原因,其實不在于有沒有外患。
而是這個國家的頂層精英能否不斷的更新換代。
流水才能不腐。
如果崇禎皇帝的手下不是這些廢物勛貴,而是他們那些能打的老祖宗,什么北汗,什么東虜,都得來給朕跳舞。
那么局面是怎么變成這樣的呢?
答案就是封建繼承制度。
父親是侯爵,兒子也是侯爵。
父親憑借的是能力,兒子憑借的是繼承。
所以兒子的能力通常是比不上父親的,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反而得不到重用了。
這是家天下的弊端,也是注定被公天下取代的根源。
而想要改變這一切,就必須創造一種制度。
一種不以出生論貴賤,而以能力定高下的制度。
你說將軍的兒子還是將軍,士兵的兒子還是士兵。
那么憑什么讓士兵為皇帝打仗?
戰場上放一箭就逃跑已經很對得起崇禎皇帝和大明了。
見敵而逃,這是上勇啊。
聞風而逃,這事中勇。
誤聽消息而逃,這才是下勇。
反正都挺勇的!
崇禎皇帝上輩子就是眾正盈朝,眾勇盈朝,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好著好著,就上煤山了。
所以想要改變這一局面,就必須先讓能干成事情的人上去。
而后趁著戰勝之余威,來強行推動改革。
而冷兵器時代,最能刺激戰斗力的莫過于軍功爵了。
滿清這個時候,用的就是軍功爵制度。
俗稱二十四個前程。
所以滿清的士兵都是為了自己而戰,相當于都是小股東。
而大明的士兵都是為了不知道什么東西而戰,相當于一群打工仔。
打工仔的戰斗意志怎么能和小股東相比?
后世電影里面有一句話說的好。
“一個月就三四千塊錢,你玩什么命啊?”
話糙理不糙啊。
上輩子崇禎皇帝發給士兵的,最多也就一千來塊錢。
還要經過層層克扣,真正到下面士兵手里的,呵呵,能有兩三百塊那都是官老爺大發善心了。
真的是連飯都吃不飽。
這種情況下怎么能不反?
崇禎皇帝自己都覺得自己要是下面的小兵也特么的要反了。
為什么不反啊?
所以滿餉不可敵的明軍都投靠黃臺吉是有道理的。
不講待遇,只談奉獻。
那就是在耍流氓。
那么天子家丁們為什么對崇禎皇帝這么忠心呢?
因為崇禎皇帝給他們發了足額軍餉。
不說之前玄武門之變時每個人一百兩銀子的事情。
單單就現在,每天都能吃到雞鴨魚肉,月俸還有足額的十兩銀子。
崇禎皇帝更是給他們全部在北京城外分了職務田產,在北京城內給他們分了大房子,裁汰下來的漂亮宮女很多都發給了他們做老婆。
這下崇禎皇帝天子家丁就全都是有房產,有娘子,有土地,有銀子的四有青年了。
親爹都不一定能給這么多啊!
所以現在崇禎皇帝的天子家丁都把崇禎皇帝當成親爹來愛,能不忠心嗎?
所以崇禎皇帝讓他們每天訓練六個時辰,每周訓練六天半,他們都能高高興興的訓練,士氣還能那么高昂。
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收入是正常老百姓的二三十倍。
而且不好好訓練的話,崇禎皇帝還給他們準備了末位淘汰制。
屬實是把黑心老板這一套給玩明白了。
但是沒有人覺得有什么不對,個個都覺得天經地義。
吃崇禎皇帝的飯,穿崇禎皇帝的衣,住崇禎皇帝發的大房子,睡崇禎皇帝發的漂亮老婆,花崇禎皇帝發的銀子。
這特么要是還不想好好訓練,那是喪良心。
每天晚飯結束后,崇禎皇帝都來和他們講故事。
如果只講忠君愛國那一套是在放屁,但是崇禎皇帝會慢慢講中華上下五千年。
講炎黃始祖,講大禹治水。
講精衛填海,講后羿射日。
講齊桓公尊王攘夷,講秦穆公援晉旱。
講孔子周游列國,講百家爭鳴。
講魏文侯選賢舉能,今天,終于講到了商鞅變法。
崇禎皇帝就拿著自己的喇叭開講了。
“朕的將士們,今天朕要給你們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商鞅變法。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的戰國時代,地處西方,也就是今天的陜西的秦國與其他各國相比起來最為弱小,中原各國都看不起它,還不時的出兵搶奪它的土地。
后來,秦國的國王,也就是秦孝公即位了。他感覺秦國外受強鄰的欺壓,內部有貴族的專橫,處境那是相當的艱難。
于是他決心奮發圖強,改變國家落后的面貌。
為了尋求改革的賢才,他下達了一道命令:不管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誰有好的辦法讓秦國富強起來,就封他做大官,賞給他土地。
這話聽著就大氣,是吧?
所以很快,就有個叫做衛鞅的人投奔了他。
衛鞅姓公孫,名字叫鞅。因為他是一個衛國落魄貴族的成員,所以大家都管他叫衛鞅。
他看衛國太過于弱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華,就跑到當年的第一強國,魏國那里去。
但是他在魏國呢,一群貴族都看不上他。
正在衛鞅郁郁不得志的時候,聽說了秦孝公正在招攬人才,于是就離開了魏國到秦國去。
衛鞅到了秦國,經過別人的推薦,見到了秦孝公。
衛鞅就把他那一套富國強兵的辦法給秦孝公講了一遍。
他給秦孝公說:一個國家想要強大起來,第一要重視農業生產,這樣老百姓才能有吃有穿,軍隊才能有足夠的糧食。
第二要訓練好軍隊,做到兵強馬壯。
第三要賞罰分明,種地收成多的農民,英勇善戰的將士,都要做到鼓勵和獎勵。對于那些不好好生產,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懲罰。
如果秦孝公能做到這些,那么秦國沒有強大不起來的道理。
秦孝公一聽就高興了,說:你他娘的真是個天才!
然后秦孝公就和衛鞅好好說應該怎么變法,兩人聊了幾天,說的非常投機。
所以秦孝公就準備重用衛鞅來搞變法,結果一眾貴族大臣們紛紛反對,勸秦孝公不要聽商鞅那一套。
秦孝公也才剛剛即位嘛,害怕鬧出什么亂子來,就只能暫時擱置了這件事。
過了幾年,秦孝公的位子坐穩了,就開始任命衛鞅去搞變法。
衛鞅搞了一套法令,害怕老百姓不相信他,就找人在南門立了一根木頭。
然后下令: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賜給他十兩金子。
老百姓都不信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沒人去抗木頭。
衛鞅一看,這老百姓都不相信他,于是就急眼了。
直接下令:誰能把這根木頭抗到北門去,就賞賜給他五十兩金子。
這下老百姓就更不信了,沒人動彈。
突然,有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吧。
然后這個人扛著木頭一口氣走到了北門。
衛鞅就立刻派人賞賜給抗木頭的人五十兩金子,一分都沒少。
這下大家都相信衛鞅了,覺得衛鞅這人說話算數。
然后衛鞅就發布了法令: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都是以打仗立功作為標準。
那些貴族老爺們沒有軍功就沒有爵位。
哪怕原本只是個奴隸,只要會打仗,能打勝仗,就能當上大官,升職做將軍。
底下的士兵一聽,啊,打勝仗有這么多的好處?
所以打起仗來都很拼命,變的特別能打。
后來秦始皇,也就是偉大的祖龍,就是靠著這些能打的強兵,才一統了華夏,建立起了我們華夏歷史上第一的統一的大帝國------秦帝國?!?
講完商鞅變法的故事,下面的戰士們都已經有點明悟了。
崇禎皇帝直接乘熱打鐵:“將士們,朕以為這個辦法很好。你們當中過去有很多人有過很多功勞,但是上官都沒怎么給你們封賞,簡直是對你們不公平啊。
但是這些都會從今天起開始改變。
朕,崇禎皇帝,天下的共主,從今天起不讓你們受委屈。
朕乃是一言九鼎,有功必賞的明君。準備來好好的賞賜一下你們的功勞。
從今天起,朕的天子家丁實施軍功爵制度。
誰能斬首一個東虜,朕就封他做小旗。
誰能斬首五個東虜,朕就封他做總旗。
誰能斬首十個東虜,朕就封他做百戶。
誰能斬首一百個東虜,朕就封他做千戶。
然后依次往上類推,最高可以直接封王。
比方說,誰要是能在戰場上把黃臺吉給朕一箭射死,或者用其他的辦法弄死,朕就封他為王,賞賜給他很多財寶和美女。
其中,兩黃旗的東虜,按照其他東虜的五倍計算。
也就是弄死一個兩黃旗的東虜,朕給你按照弄死五個普通東虜計算。
而其他六旗的東虜的白甲兵,也是按照其他東虜的五倍計算。
而兩黃旗的東虜白甲兵,直接按照其他東虜的二十五倍計算。
比方說誰要是能殺掉兩個東虜的白甲兵,朕就封他做百戶。
誰要是能殺掉四個兩黃旗的白甲兵,朕就封他做千戶。
你們的功勞越多,朕的賞賜也就越多。
只要你能打,就沒有朕賞賜不起的功勞?!?
這下下面的天子家丁們都歡呼萬歲起來,他們不怕立功難,就怕立功不升遷。
現在崇禎皇帝搞出了一套明明白白的制度,大家只要按照這個標準立功,升官加薪就不是夢想。
這下歡呼聲把北京城都給驚動了。
天知道崇禎皇帝給他們灌了什么迷魂湯?